歷史學的真相

歷史學的真相

《歷史學的真相》是一部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耕華,該書系統梳理了人類歷史哲學研究的經典理論,揭示了歷史學學科的特質、困惑、方法和效用,是一部學習西方史學理論的通識性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歷史學的真相
  • 作者:張耕華
  • 類別:史學理論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6月2日
  • 頁數:400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207149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歷史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學科,它幾乎囊括了我們所有的認知形式和知識品種,如史實的確認、史事的理解、歷史的規律概括、歷史意義的評價等。這些不同的認知形式生產不同的知識產品,體現不同的學科屬性。
本書系統整理了近現代西方歷史哲學的經典理論和優秀成果,梳理出人類理解歷史研究活動的邏輯脈絡,將歷史認識活動劃分成不同的層面,探討了史實與史家的相互關係、歷史真實性的檢驗、認識歷史的途徑、歷史敘事與想像的聯繫、總結歷史規律的條件以及歷史學的人文性等,比較完整地呈現出歷史學的本質特性。歷史是什麼?歷史能否重演?歷史是否是虛構的?歷史學有什麼用?這些日常所見的基本問題都將本書中獲得嚴謹的解答。

圖書目錄

一 史學是什麼
1. 質疑與批評
2. 歷史學的科學化
3. 徹底的批判與反思
4. 史學理論研究的起步
5“. 史學概論”,概論什麼?
6“. 歷史認識論”的興起
7. 何、龐之分歧
8. 元問題及其研討路徑
二 史實與史家
1. 歷史學的“月亮問題”
2. 事實能否自己說話?
3. 以事實為中心的史學理念
4. 事實與非事實
5. 史實與史家的關聯性
6. 誰決定了歷史的意義?
7. 有幾種歷史事實?
8. 歷史事實的類型
9. 普遍事實的量化問題
三 歷史的真實
1. 歷史學的分層
2“. 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
3. 認知圖式與雙向建構
4. 對符合說的詰難
5. 一種弱化的檢驗
6. 真的融貫說
7. 李凱爾特的文化科學觀
8. 歷史個別的非同一性
9. 歷史學有沒有“範式”?
10. 事實能否說得清?
四 理解與解釋
1. 什麼是“歷史學Ⅱ”?
2. 移情與體驗
3. 歷史的“真了解”
4. 理解的差異
5. 覆蓋定律及其他
6. 演繹的危險
7“. why”和“how”
8. 文本的權威消失了?
9. 硬性與軟性
10. 史家的“彈性”
五 敘事與想像
1. 敘事問題
2. 現代與後現代之爭
3. 歷史就是虛構?
4. 建構與解構
5“. 大屠殺”問題
6“. 關聯性”原則
7. 歷史的謊言
8. 小說的真實性
9. 想像與證據
10“. 反事實”的想像
六 歷史的重演
1. 科學的尺度
2. 個別論與借用論
3. 分歧與癥結
4. 什麼是重演?
5. 相似與同類
6. 歷史的相似與重演
7. 澄清一種誤解
8. 歷史能否預言?
9. 從因果性到因果律
七 因果關係與理論命題
1. 何為歷史學的原因?
2. 複雜化與簡約化
3. 理論陳述的非清晰性
4“. 相干性”問題
5. 測不準和不確定
6. 機率問題
7. 歷史學的概括
8. 理有概然,勢無必至
八 歷史學的人文性
1. 史學要不要評價?
2. 從柯林武德的一段話說起
3. 歷史需要不斷地重寫
4. 歷學哲學的特殊問題
5. 配景論與有限的普遍性
6. 客觀性不等於真理性
7“. 實然”與“應然”
8“. 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毀滅”?
9. 尋找普世的評價標準
10. 是法理思維,還是科學思維
九 歷史之用的特殊性
1. 歷史有什麼用?
2. 記憶的自然作用
3. 遺忘也是生活所必需
4. 求真第一,還是致用優先?
5. 不論真假,都有效用?
6. 歷史之用的虛擬性
7. 歷史該怎么用?
8. 史學的異化和社會良心
9. 歷史學家的責任
10. 如何遏制歷史之濫用

作者簡介

張耕華,1952年生,浙江寧波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史學理論、史學史和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歷史哲學引論》、《人類的祥瑞——呂思勉傳》、《呂思勉先生年譜長編》(合著)、《大學中國史》(合著)等。長年致力於呂思勉先生遺稿和舊作的整理工作,已編輯出版呂思勉著述十餘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