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文化

歲時文化

這本《歲時文化》由金開誠主編,孫浩宇、閆琳琳編著:在講究天人合一的中華文化中,歲時文化是與我們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生命力之強大,已成為與我們日常生活、意識、情感緊密聯繫又蓬勃律動的鮮活基因。歲時文化可以增進現代人對自然和歷史的尊重,歲時文化的來源就是自然物候的變化。春節、元宵節、清明踏青、元宵賞月、重陽辭青等,都是踏著自然的節拍進行的。重視歲時文化有利於我們審視自己,繼往開來。 《歲時文化》適合大眾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歲時文化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35頁
  • 開本:16
  • 作者:孫浩宇 閆琳琳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20864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這本《歲時文化》由金開誠主編,孫浩宇、閆琳琳編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圖書目錄

一、悠久的歲時文化
二、歲時文化的四季
三、豐富多彩的歲時文化
四、歲時文化與中華文化

文摘

在講究天人合一的中華文化中,歲時文化是與我們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厚,生命力之強大,已成為與我們日常生活、意識、情感緊密聯繫又蓬勃律動的鮮活基因。
追根溯源,“歲”的本意有些出人意料,它原指我國上古時期一種殘酷的砍人雙足的刑罰。當時的統治者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大規模的祭祀活動,而這種祭祀活動就包括殺人祭祀。
後來,“歲”就被假借為祭祀之禮的代稱。逐漸地,“歲”字也具有了“年”的含義,於是“歲”就衍生出歲月、時間的意思。由此可見,廣義的“歲時”就是時間、歲月;狹義的“歲時”就是指與我們的生活與文明相關,被賦予豐富文化內涵和感情寄託的節氣、節日,而“歲時文化”也就是以“歲時”為中心,富含著情感、心理、歷史和現實的各種活動與意識的總和。
我們的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以及斗轉星移的運行規律而進行農耕的生產活動,歲時文化也正是以此為核心不斷豐富發展的。春節團圓,回家過年;中秋的月餅;臘八的粥;端午的賽龍舟;重陽要登高望遠,這些都已成為現代人潛移默化的習慣。由歲時延伸而形成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其實已內化為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今天,在高揚傳統、奮進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多了解一些歲時文化,不僅是提醒我們加強對歲時規律的認識,加深對歷史文化意蘊的把握,更有利於喚起我們民族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增進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中華文明的起源是農耕文明,農耕是要遵守歲時規律的。中華民族是最早準確掌握歲時,並尊重和遵從歲時規律去發展農事的民族。成熟的農耕技術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也成就了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明。而歲時文化也在文明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凝聚、豐富,具有了濃郁的民族內涵。
(一)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文明
在中華文明的演進過程中,節氣規律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從人們口傳的很多歌謠、農諺就可看出。像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這按照黃河流域物候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除了二十四節氣歌,還有二十四節氣詩:“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清明時放風箏好,穀雨西廂宜養蠶。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隔溪芒種漁家樂,農田耕耘夏至間。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河大暑對風眠。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西樓聽晚蟬。翡翠園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小雪詠詩篇。幽闔大雪紅爐暖,冬至琵琶懶去彈。小寒高臥邯鄲夢,捧雪飄空交大寒。”其中形象地描畫了不同節氣里的風物變化,科學而又有趣。
更能體現節氣與農事關係的是二十四節氣農事歌。如其中所說的: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P003-008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