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放大學

武漢開放大學

武漢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網際網路+”為特徵,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與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辦學體制。在管理上,學校接受武漢市人民政府的行政領導;在教學業務上,接受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業務指導。

1979年,成立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2003年,漢口職業技術學院和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合併,更名為武漢軟體職業學院,同時保留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校名及職能。2012年,國家開放大學依託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設立國家開放大學武漢分部。2020年,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更名為武漢開放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開放大學
  • 外文名:Open university of wuhan
  • 創辦時間:1979年2月6日
  • 辦學性質:成人教育
  • 學校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領導:蔣興鵬
  • 地址:武漢市礄口區中山大道
辦學歷史,學校簡介,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辦學歷史

1970年1月,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成立。
1974年8月,武漢市紡織工業局恢復中等專業學校一所,定名為武漢市紡織學校。
1978年8月,建立武漢化工學校。
1979年,成立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學校在武漢市13個區和部分委辦局及企事業單位共建有26所分校(教學點)。12月,成立武漢市糧食學校。
1985年4月,武漢工農教育學院更名為武漢市成人教育學院。
1999年1月,武漢市糧食學校更名為武漢市經貿科技學校。
2001年,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1985年撤銷寶豐路中學,重建武漢市第一師範學校)合併到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組建為漢口職業教育學院。4月,武漢市經貿科技學校和武漢物資儲備職工中專學校併入武漢市成人教育學院,在此基礎上建立漢口職業技術學院。
2002年5月,武漢市紡織工業學校、武漢市化工學校併入武漢市交通學校建立武漢工交職業學院。
2003年7月,漢口職業技術學院和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合併,更名為武漢軟體職業學院,同時保留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校名及職能。
2006年8月,武漢工交職業學院與武漢軟體職業學院合併組建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
2012年10月,國家開放大學同意依託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設立國家開放大學武漢分部,名稱為國家開放大學(武漢)。
2020年12月,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正式更名為武漢開放大學。

學校簡介

學校由校本部和23個分校、教學點組成,市校本部位於武漢市礄口區中山大道中心城區,直屬學院、分校和教學點分布於武漢市14個區和部分委辦局及大型企事業單位,發展成為覆蓋全市的開放教育一體化辦學體系。在學歷教育方面,學校開設有金融、國小教育、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方向)、計算機套用技術、電子商務、物業管理、園藝、藥學、會計學、英語等41個專科專業(含專業方向)和金融學、法學、英語、會計學、漢語言文學、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21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在非學歷教育方面,開展各類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
學校採用開放式學習模式,面向社會全體成員,以學習者為中心,基於網路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習資源豐富,教學設備先進。學校建有覆蓋全市可同時容納數萬人上網學習的網路學習平台,學校是國家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武漢中心,建有武漢終身學習網、電大線上開放教育學習平台、教務管理平台、OA自動化辦公平台、考試服務平台、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平台等7個平台的技術支持服務,完全能夠滿足“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開放性學習需求。
學校承著“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的辦學宗旨,不斷增強“開放性、現代化、網路型、多功能”的辦學特色,走“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養路子,主動為武漢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套用型人才。42年來,累計培養本專科畢業生20餘萬,為數以百萬的社會成員提供了非學歷教育和培訓服務,在高度教育大眾化進程及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長:蔣興鵬
副校長:王中林

歷任領導

鄭瑛:武漢開放大學原副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