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州遺址

武安州遺址

武安州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新惠鎮南塔鄉白塔子村西側,北與駿馬河相鄰,南部靠近高台地,是遼至元時期的古城遺址。

武安州遺址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邊長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邊長約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邊長約270米,出土遼、金、元代的瓦當陶節、生活工具等遺物。武安城遺址周圍有三處寺院遺址,吳家墩遺址、台地寺院遺址、高崗寺院遺址及遼塔。武安州遺址是耶律阿保機最早建置的頭下州之一,並由此開創了頭下軍州制,遺址的發現為了解契丹王朝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

2013年5月,武安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安州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新惠鎮南塔鄉白塔子村西側
  • 所處時代:遼、金、元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074-1-074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武安州是耶律阿保機最早建置的頭下州之一,並由此開創了頭下軍州制。《遼史》載“武安州,觀察。唐沃州之地,太祖俘漢民居木葉山下,因建城以遷之,號杏堝新城。復以遼西戶益之,更日新州。遼統和八年(990年)改今名。初刺史,後升。有黃柏嶺,裊羅水、個沒里水。”這一記載說明了武安州的形成過程和在遼朝建國前的重要位置。
武安州遺址
遼朝中京道武安州地理位置
1972年,考古人員對武安州遺址進行過多次調查。
1988年,考古人員對武安州遺址進行測繪。
1995年4月初,考古人員複查了武安州遺址。
2020年10~11月,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相關文物部門武安州白塔塔基、中宮進行了清理髮掘。

遺址特點

綜述
武安州遺址位於赤峰市敖漢旗南塔鄉所在地西側。城址所在地為沖積的扇面形平灘地。在武安州城址北隔河的岸邊山崗上,保存一處遼代寺院遺址。寺院遺址南側臨河處,矗立著一座八角密檐式佛塔。寺院遺址西側的坡地系此寺院的佛教徒墓地。在城址南的台地上也有一處寺院遺址。
武安州遺址
武安州遺址分布圖
城垣遺址
武安州遺址由於河水沖刷和耕種所致,城垣保存較差,多已不存,只有北城牆尚依稀可辨,其餘為斷斷續續的灰土帶。可見有三重城垣,最外一重保存最差,略呈方形,邊長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邊長約650米;第三重城垣保存稍好,向北回收,略呈方形,邊長約270米。城門遺蹟已辨別不清。地表可見的建築基址多在第二、第三重城址內。城址南面則均為開整後出現的成片分布的瓦礫,每一片當為一座建築址。未被平整的高大建築基址南北成片,有十處呈圓丘狀建築基址高於地面3米多。從斷崖觀察,城內的文化堆積一般在2~3米,最深可達7米。
吳家墩遺址
吳家墩遺址位於武安城遺址西側,地表可見九處高大的建築台基,其中村前四處已於1992年被闢為平地,村後五處建築台基尚存,西北角一處高達14米。地表採集的遺物多為綠琉璃建築構件、建築裝飾品,如貼面磚、龍鳳雕塑、半浮雕風景等,還出土了陶、泥塑的佛像。從遺蹟和出土的標本看,是遼代早期規格較高的寺院建築址。
台地寺院遺址
台地寺院遺址規模不大,地面見有磚瓦殘片。
高崗寺院遺址及遼塔
高崗寺院遺址及遼塔位於與武安城遺址相對的駿馬河北岸,地表有遼代遺物,均為遼早期建築,至金、元已廢棄。存遼塔1座,即武安州遼塔。塔為八角形密檐空心磚塔,塔剎部分已倒塌,現塔檐殘存11級,殘高36米。塔座每邊長6.2米,塔身南、北、柬、西四面為佛龕。正南面佛龕已殘破無存,露出圓形空腹,其頂部至第一層塔檐處,為尖穹頂,腹壁抹白灰。第一層檐和第二層檐均為仿木結構的門拱承檐,第三層以上各檐為疊溜式承檐。塔檐向上斜收較大,為早期遼塔形制。塔外壁抹白灰,俗稱“白塔”。距城址附近的下灣子、西南荒均發現一批火葬墓,說明這些墓的主人崇信佛教,如下灣子遼墓群有百餘座火葬墓,是與寺院有關的僧人墓葬。
武安州遺址
高崗寺院遺址及遼塔

文物遺存

綜述
武安城遺址及附屬遺址出土了一批遼、金、元的遺物,多為生活用具和建築構件、飾品等。
建築構件
武安城遺址出土建築構件包括瓦當、滴水、筒瓦、板瓦等,分琉璃和陶質兩類。琉璃瓦當集中採集於吳家墩寺院遺址,均為獸面紋,寬緣,飾一周聯珠紋,內獸面呈半浮雕式,大嘴圓眼,頭頂生角,綠釉。陶瓦當均略小於琉璃瓦當,紋飾也較簡略,分寬緣和窄緣兩類。
武安州遺址
武安城遺址出土琉璃瓦當圖
建築裝飾品
武安城遺址出土建築裝飾品主要是以龍鳳紋為主要裝飾,包括貼面磚和殿脊上的裝飾,分琉璃和灰陶兩類。龍紋裝飾件,有圓雕、浮雕和半浮雕三類。
武安州遺址
武安城遺址出土龍紋琉璃裝飾圖
佛教有關的裝飾件
武安城遺址出土佛教有關的裝飾件多為三彩釉,有的是鑲在牆體上的貼面磚,有的是六角形小塔上的構件。例如,須彌座紋裝飾殘塊2件,只存底邊,灰胎,掛白衣,三彩釉,漫彎弧,近底邊貼兩條由小聯珠紋組成的框線,內填小團花,靠轉角處為忍冬花紋,向上為大聯珠紋。正面為聯珠紋組成的須彌座,座上殘去,坐左側為桔紅色火珠紋,須彌坐上端左側存兩條飄帶,當為坐上人物殘留。
琉璃佛像座
武安城遺址出土琉璃佛像座多為蓮花座,較完整的共4件。
殘佛像
武安城遺址出土殘佛像佛像座有圓雕和半浮雕兩類。分陶、琉璃和泥塑三種。
石刻與石器
武安城遺址出土石刻與石器多為元代遺物。石獅2件,其中一件為臥獅,紅色砂岩刻制而成,身軀略彎由,臥於方形石板上。通高48厘米,石板每邊寬67厘米。另一件為半坐獅,頭部殘,蹲坐在方形石板上,為紅色葉岩刻制而成。獅胸前掛一鈴,右側刻一飾有花紋的圓球,通高22厘米,石板長35厘米,寬30厘米。花鳥紋半浮雕石刻1件,應為一正方形石刻,殘斷為半塊。黑色細砂岩刻制而成。正中一圓孔,繞孔為一花朵,並突起呈圓形。繞花存一鳥和一枝花。背面內凹。邊長18.6厘米。石碾盤1件,紅色粗砂岩,兩面尚存製作時的斜向刻痕,外緣光滑。正中一孔,兩端壁各出六個小槽,為鑲嵌鐵轄所設。直徑128厘米。
武安州遺址
武安城遺址出土石刻與石器

研究價值

武安州是遼代漢化程度較高地區之一,是遼對高粱河之役勝利的一種紀念,取“以武安天下之意”,也體現了契丹族尚武精神。從州內所存遺址可見遼代建築的宏偉豪華,為了解契丹王朝提供了一批重要資料。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武安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武安州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新惠鎮南塔鄉白塔子村西側。
遼武安州白塔

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新惠鎮開車前往武安州遺址,路程約37.2千米,用時約5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