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精原細胞形態

典型精原細胞形態 :胞體直徑 5.5~9 μ m ,圓形或稍橢圓形。胞核較大,呈圓形,居中或稍偏一側,占細胞 2/3 以上。胞漿染淺紫色,呈均勻、平坦薄膜,無濃集顆粒。核內含深紫色細或粗顆粒狀的染色質,偶見顆粒塊與空泡。

精原細胞特徵 : Clermont ( 1963 )認為,在組織學形態,光學顯微鏡下可區分三種精原細胞即A 型( Ad )為黑色型;( Ap )為灰色型和 B 型。主要根據核的構造鑑別分型:
(1)(Ad)為黑色型:具有圓盤狀的核,其中有濃染的染色物質和中心形成空泡。胞漿糖原染色 (Periodic acid Schiff ; PAS) 呈陽性,核呈嗜鹼性;
(2)灰(淺)色型( Ap ):具有卵圓形或橢圓盤狀的核,著色淺,染色顆粒和 1~2 個核膜相連,具有小體。胞漿 PAS 呈陰性;
(3) B 型:具有球形核,有粗大的濃染的顆粒。比 A 型精原細胞大。精原細胞與曲細精管的管壁相連線,一部分繼續分化,一部分脫落,受損害後尤其是 B 型精原細胞常常脫落管壁,游離到管腔隨精液排出,為此,我們在精液細胞學的檢查中,常常見的是這一類精原細胞,其核的大小常是各式各樣,正常可以達到直徑在 6~7 μ m 。
1 .典型精原細胞形態 :胞體直徑 5.5~9 μ m ,圓形或稍橢圓形。胞核較大,呈圓形,居中或稍偏一側,占細胞 2/3 以上。胞漿染淺紫色,呈均勻、平坦薄膜,無濃集顆粒。核內含深紫色細或粗顆粒狀的染色質,偶見顆粒塊與空泡。曹興午等對 200 個測量結果,精原細胞胞體直徑為 7.19 ± 1.73 μ m ,胞核為 5.03 μ m ,胞漿為 2.16 μ m ,核 / 漿比值為 2.32 。
2 .典型初級精母細胞 : 胞體直徑為 7.0~16.5 微米,胞核 7.63 μ m ,胞體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常偏於一側,大小不一,占細胞 1/6~2/3 以上。胞漿染淺紫色,有時有細顆粒沉著和空泡。胞核染紫色細顆粒狀或粗顆粒狀。由於初級精母細胞,經過有前細線期和休止期、細絲期、接合絲期、粗絲期和復(雙)絲期等階段,精液中細胞形態可多種多樣,核染紫色顆粒、粗細、緻密和大小完全不一,分色好的細胞,核內可見粗顆粒狀的核微體(核仁),有時核呈膨大狀態。曹興午測量:初級精母細胞胞體直徑為 11.69 ± 6.96 μ m ,胞核 7.63 μ m ,胞漿為 4.06 μ m ,核 / 漿比值為 1.88 。
3. 典型次級精母細胞 胞體直徑為 6.5~13.85 μ m ,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核為 6.75 μ m ,呈球形或橢圓形,單核時常居中或稍偏於一邊,雙核時常對稱排列,貼於胞漿,三核或多核時呈重疊排列。胞漿染淺紫色,常與初級精母細胞相似。胞核呈分裂相,著深紫色,粗大顆粒,有時呈堆成塊狀。胞漿內偶有空泡。曹興午測量:次級精母細胞胞體直徑為 10.12 ± 3.72 μ m ,胞核為 6.75 μ m ,胞漿為 3.37 微米,核 / 漿比值為 2.00 。
4. 典型精子細胞 胞體直徑為 4.0~8.6 μ m ,多數呈圓形,偶有橢圓形。胞核為 4.1 μ m ,大多呈球形或橢圓形,可見單核、雙核、或更多,常貼於胞漿邊緣,也有居中胞漿染淺紫色,可見到空泡。胞核染深紫色,形成濃厚、結實精子頭雛形,核內顆粒濃集,不易分辨。精液中可以看到不同發育階段的多形態的精子細胞,甚至有伸出尾鞭毛和身長精子細胞(幼稚精子細胞)。曹興午測量:精子細胞胞體直徑為 6.34 ± 2.26 μ m ,胞核為 4.10 μ m ,胞漿為 2.24 μ m ,核 / 漿比值為 1.83 。
精液中生精細胞參考值
表 1 生育組與不育組生精細胞分類參考值(曹興午)
生 精 細 胞 分 類 參 考 值
精原細胞
初級精母細胞
次級精母細胞
精子細胞
生育組( n=22 )
38
178
144
1554
直接測定值
( 1.9 )
( 9.3 )
( 7.5 )
( 81.1 )
統計處理值
〔 2.09 ± 3.05 〕
〔 8.75 ± 5.90 〕
〔 7.33 ± 5.45 〕
〔 81.70 ± 10.96 〕
不育組( n=51 )
332
438
462
3508
直接測定值
( 7.0 )
( 9.2 )
( 9.7 )
( 74.0 )
統計處理值
〔 8.15 ± 14.84 〕
〔 8.63 ± 8.05 〕
〔 9.15 ± 8.86 〕
〔 73.92 ± 15.38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