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瀉木族

止瀉木族,學名Trib. Holarrheneae Tsiang ,夾竹桃科夾竹桃亞科的一個屬。子房上位;花葯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鈍,基部圓;花冠裂片向右覆蓋。本族我國產1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止瀉木族
  • 拉丁學名:Trib. Holarrheneae Tsia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亞科:夾竹桃亞科
  • :止瀉木族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功效,主治,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描述欄位:喬木,高達10米,胸徑20厘米;樹皮淺灰色。枝條灰綠色,有皮孔,被短柔毛,幼嫩部分被毛更密。葉膜質,闊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長10—24厘米,寬4—11.5厘米,兩面被短柔毛,葉背被毛更密,老漸無毛;側脈每邊12—15條;葉柄長約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頂生和腋生,長5—6厘米,被短柔毛,著花多朵;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冠白色,內外面被短柔毛,喉部更密,冠筒細長,長1—1.5厘米,直徑1.5—2毫米,基部膨大,冠片長圓形,長15—17毫米,寬5—6毫米;花絲基部被短柔毛;心皮無毛,柱頭長圓形,到達花絲基部,頂端淺2裂。蓇葖果雙生,長圓柱狀,長20—43厘米,直徑5—8毫米,無毛,有白色斑點;種子線狀長圓形,頂端種毛長5厘米。 花期4—7月,果期6—12月。

分布範圍

分布及生境:產耿馬、景洪、勐海、勐臘、金平、西雙版納等地;生於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疏林中、山坡路旁或密林山谷水溝邊,也散生於山腳平地雜木林中。廣東、台灣有栽培。印度、緬甸、泰國、寮國、高棉、馬來西亞也有。

主要價值

樹皮供藥用,可治痢疾,有止瀉效應,又可退熱。木材可制梳及模型。
漢語拼音 Zhi xie mu
傣藥名 埋母
別名
中藥材基原 為夾竹桃科植物止瀉木的樹皮和根。傣語“埋”為樹,“母”為止瀉止痢之意,“埋母”意為專治腹痛、瀉痢之藥。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剝取樹皮和挖取根,曬乾備用。

化學成分

樹皮含錐絲鹼(conessine),經硫酸處理後得異錐絲鹼(isoconessine)和新錐絲鹼(neoconessine)[1],止瀉木定(holarrhidine),止瀉木明(holarrhimine),N,N,N’,N’一四甲基止瀉木明(N,N,N’,N’-tetramethvlholarrhimine)[2],克杞明(kurchamine,克杞星(kurchessine)[3],錐絲明(conessimine),異錐絲明(isoconessimine),雙氫異錐絲明(dihydroisoconessi-mine)[4],7α一羥基錐絲鹼(7α-hydroxyconessine),止瀉木酮鹼(holonamine)[5],錐絲新(concuressine),雙氫錐絲新(dihydro-conessine),3一表雜錐絲鹼(3-epiheteroconessine)[6],止瀉木星鹼(holacine),止瀉木新胺(holacimine)[7],止瀉木芬鹼(holar-rifine)[8],重止瀉木寧鹼(regholarrhenine) A、B、C、D、E、F[9.10]等。還會5,20(29)羽扇二烯一3β醇[5,20(29)-luPadien-3β-ol〕,5,23一谷甾二烯一3β一醇(sitosta-5,23-dien-3β-ol)[11]。

藥理作用

1.抗原蟲作用 錐絲鹼有顯著抗阿米巴原蟲作用,異雄絲鹼殺阿米巴原蟲效力很強[1]。 2.局部麻醉作用 本品所含錐絲鹼、異雄絲鹼及新推絲鹼均有局部麻醉作用,豚鼠皮內注射局麻作用較古柯鹼強,兔眼實驗也顯示有局麻作用[1]。 3.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錐絲鹼皮下注射或肌注時對心臟無明顯影響,但靜注較大劑量時則可引起心律不齊、傳導阻滯等。異錐絲鹼和新錐絲鹼的作用與奎寧、奎尼丁相似,可引起心臟抑制[1]。 4.其他作用 錐絲鹼對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雄絲鹼沙能使蛙中樞神經系統麻痹,但對哺乳動物則不明顯[1]。 5.毒性 錐絲鹼有局部刺激作用,局部注射可引起壞死。雄絲鹼臨床毒性症狀主要有不安、失眠、眩暈、耳鳴、肌震顫等,少數人可出現幻覺、健忘、躁狂等[1]。性味 味苦,性涼。入水塔。

功效

清火止咳,解毒殺蟲,澀腸止瀉,涼血止痢,利水止痛。

主治

主治“兵哇皇唉”(風熱感冒咳嗽),“攏蒙沙喉”(腹痛腹瀉,赤白下痢),“習喔勒”(便血),“攏牛”(小便熱澀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兵哇皇唉”止瀉水根15g。煎湯內服。(勐臘縣傣醫波兒驗方) 2.治“攏蒙沙喉”,“習喔勒”止瀉木根15g,圓錐南蛇藤根15g。煎湯內服。(勐臘縣傣醫波溜燕驗方) 3.治“攏牛”止瀉木15g,使君子報15g,小拔毒散根30g。煎湯內服。(景洪市傣醫波階驗方)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Stephenson R P.C A,1949,43:1868h [2]La’bier L,et a1.C A,1958,52:8165e [3]Tschesche R,et al.C A,1959,53:422h [4]Cerny V,et a1.C A,1964,61:5960b [5]Tschesche R,et a1.C A,1964,61:12057b [6]La’bler L,et al.C A,1963,59:14053b [7]Siddiqui S,et al.C A,1983,98:122798k [8]Siddigui S,et a1.C A,1990,112:95430h [9]Bhutani K K,et a1.C A,1988,109:3814y [10]Bhutani K K,et al.C A,1990,113:94737x [11]Narayanan C R,et aL C A,1981,94:171056t 藥理 [1]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406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
參考 《中華本草》傣藥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