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林業局

歙縣林業局

歙縣林業局的主要職責是:一、貫徹執行林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二、負責全縣森林採伐限額的編制、監督和管理;三、負責全縣森林資源調查、動態監測和統計;四、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指導各類森林資源的培育。五、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並審核監督森林資源使用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歙縣林業局
  • 類別:政府部門
  • 地區:歙縣
  • 職責:林業管理
主要職責,自然地理,土地面積,

主要職責

歙縣林業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林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
二、負責全縣森林採伐限額的編制、監督和管理;
三、負責全縣森林資源調查、動態監測和統計;
四、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指導各類森林資源的培育。
五、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並審核監督森林資源使用情況;
六、監督管理林木、竹林的憑證採伐、加工、經營與運輸;
七、指導林地、林權管理並負責按國家規定對徵用、占用林地的初審或審核工作;
八、指導基層林業單位開展林政資源管理和執法工作;
九、依法組織實施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權的轉讓;
十、監督全縣林政執法管理,指導有關部門協調處理山林權屬糾紛工作。

自然地理

1.1 地理位置
歙縣位於皖南山區東南部,新安江上游,地跨北緯29˚30′25″—30˚06′57″,東徑118˚15′27″—118˚53′50″。東與浙江省臨安市、淳安縣交界,南與本省休寧縣、屯溪區毗鄰,西與徽州區接壤,北與績溪縣、黃山區相連。
1.2 氣候
歙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春寒多變、梅雨顯著、秋高氣爽、伏秋多旱”的特點。全年日照時數1963.2小時,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低氣溫—14.1℃,極端最高氣溫40.8℃,年平均無霜期22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601.1毫米。
本縣河流均屬錢塘江水系,錢塘江(新安江)幹流在本縣境內長76.75公里,主要一級支流有練江、棉溪河、昌源河、小洲源、大洲源、太平源、街源等19條,二級支流29條,三級支流19條,四級支流5條,河流總長899.25公里,平均徑流量16.7億立方米。全縣徑流全部匯入新安江。
1.3 地形
黃山山脈、天目山和白際山系控制全境,黃山山脈橫跨西北,天目山、白際山高聳東南,並對峙向內延伸,形成外圍山峰高陡,中間丘陵起伏的中低山丘陵地貌特徵,平均海拔400米,最高海拔清涼峰1787.4米,最低海拔街口村110米,相對高差達1677.4米。
1.4 土壤
歙縣土壤種類豐富,共有9個土類,75個土種,主要有紅壤、黃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水稻土、紫色土和石灰土,成土母岩多為千枚岩、花岡岩、板岩、石灰岩和紫砂岩等。
1.5 植被和物種資源
歙縣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在植被區劃上屬華東植物區浙皖山區青岡、苦櫧植被區。東北、西北屬黃山山脈,東南至西南屬天目山、白際山系,構成了較為豐富的植被區系,具有南北交匯過渡帶特色,植物種類繁多。由於我縣跨經緯度不大,植被水平分布不明顯,而相對高差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帶譜明顯。由於歷史原因和長期人為活動,原始森林植被被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所替代,現有主要森林類型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杉木林、馬尾松林、竹林等。全縣共有木本植物899種,分屬104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銀杏、香果樹、南方紅豆杉等3種,二級有連香樹、鵝掌楸、杜仲、華東黃杉等9種;省級保護植物36種。全縣共有鳥類17目45科200種,哺乳動物8目21科58種,兩棲類2目7科14種。爬行類3目8科2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支物有黑熊、獼猴、大靈貓、小靈貓、蘇門羚、穿山甲、大鯢、白鷳、勺雞等29種,省級保護動物有40餘種。

土地面積

2.1 全縣土地總面積211845.3公頃,其中林地面積173751.4公頃,占82%;非林地面積38093.9公頃,占18%。
2.2 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130050.6公頃,占林地面積的74.86%。其中:喬木林121916.7公頃,竹林8133.9公頃,疏林地688.1公頃,灌木林地34550.4公頃(其中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30024.5公頃,其它灌木林地4525.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945.5公頃,苗圃地23.6公頃,無立木林地145.2公頃,宜林地4281.9公頃,輔助生產用地66.1公頃。
2.3 林地中,按權屬分:國有部分13703.2公頃,占7.89%,集體160048.2公頃,占92.11%。
2.4 喬木林地按起源分:喬木林地121916.7公頃面積中,人工林61331.6公頃,占50.32%;天然林59555.3公頃,占48.84%;飛播1029.8公頃,占0.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