歔

歔,古漢語言文字,拼音xū,

①<動>鼻孔出氣。《老子》:“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

②<動>嘆息。《北史·任城王雲傳》:“順須鬃俱張,仰面看屋,憤氣奔涌,長歔而不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歔
  • 拼音:(歔)xū
  • 詞性:<動>
  • 部首:欠
  • 筆畫:15畫
  • 筆順:豎橫折撇橫折豎豎捺撇橫撇折撇捺
基本信息,說文解字,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筆畫:十五畫
五筆:haow

說文解字

歔,欷也。一曰出氣也。——《說文》
曾歔欷余鬱邑兮。——《楚辭·離騷》
司馬遷引而申之,於其序外戚也,言命者四,言之皆累歔。——清·龔自珍《尊命二》
又如:歔吁;歔泣(嘆息哭泣)
鼻孔出氣 [breathe from nose]
抽泣 [sob]。如:歔歈(悲歌)
歔欷(xūxī)
[the sound of sorrows and sobs] 哀嘆抽泣聲
歔欷流涕。——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朽居切《集韻》《韻會》《正韻》休居切,𠀤音虛。《說文》欷也。《屈原·離騷》曾歔欷余鬱邑兮。《注》歔欷,懼貌。
啼貌。《東方朔·七諫》泣歔欷而沾衿。
《六書故》鼻出氣為歔,口出為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