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黃瓜皮

欽州黃瓜皮

欽州黃瓜皮,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欽州市種植黃瓜和加工黃瓜皮早在宋代已十分盛行。欽州黃瓜皮是精選欽州黃瓜經傳統方法秘制加工而成,具有嫩脆、酸中帶甜、香味濃、口感好、增加食慾等特點,風味獨特。欽州黃瓜皮還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發酵生成物,食用有開胃消膩的功能,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近年來欽州市採用新的加工技術,把欽州黃瓜皮進行加工保鮮處理,使其成為含有多種胺基酸,口感更好,開袋即食。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欽州黃瓜皮”實施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欽州黃瓜皮
  • 產品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 
  • 品質特點:皮色鮮黃、質地嫩脆、鮮香可口 
  • 地理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36號 
  • 批准時間:2014年7月28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點,營養指標,產地環境,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氣候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點

欽州黃瓜呈三棱圓柱形,長15~20厘米,橫徑4~6厘米,單瓜重200~300克,系製作欽州黃瓜皮之原料;醃製壓榨後的半成品為長扁形,瓜皮黃白色有皺紋;成品為1厘米×2厘米的切片,呈黃白色,皮薄肉厚,質地嫩脆爽,味鹹酸清香,可食率100%,清爽開胃,適宜佐餐。
欽州黃瓜欽州黃瓜

營養指標

欽州黃瓜皮能量60~200千焦/百克,蛋白質0.5~3.5克/百克,脂肪0.3~1.6克/百克,碳水化合物1.5~5.0克/百克,鈉400~3350毫克/百克。

產地環境

土壤情況

欽州黃瓜皮製作原材料欽州黃瓜種植區域地勢為北枕山地,南頻海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類型由北向南依次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按土壤形成條件、成土過程和屬性劃分,該區域的土壤分磚紅壤、赤紅壤、紫色土、水稻土等;土質疏鬆、通氣性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適宜種植加工型的欽州黃瓜。
欽州黃瓜皮欽州黃瓜皮

水文情況

欽州黃瓜皮製作原材料欽州黃瓜種植區域屬沿海地區,河流交錯,據欽州水利部門數據:境內有大小河流32條,河流總長2794千米,河網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欽江、大風江、南流江三江集雨面積7343平方千米,年涇流量73.4億立方米。地表、地下水量充足,水質無污染,取用方便經濟,能保證欽州黃瓜種植的正常灌溉需要。

氣候條件

欽州黃瓜皮製作原材料欽州黃瓜種植區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溫雨資源豐富。據欽州氣象部門數據:該區域年平均氣溫21.4~22℃,年平均降雨量在1649.1~2075.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633~1801.4小時,無霜期大於350天;太陽年輻射量104.6~108.8千卡/方厘米,年總積溫7800~8200℃。欽州地區的溫度、光照、降雨等條件都適宜欽州黃瓜的生長。

歷史淵源

欽州,宋朝時期稱宋壽郡,梁代稱安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為欽州。史載,欽州黃瓜種植於宋朝時期開始,已有800餘年歷史。欽州民間俗稱“短藤白皮黃瓜”,為一年生瓜類。明朝林希元編著的《欽州志》記載:“黃瓜,性冷,伴肉條食之。”意為欽州所產黃瓜,有清涼解熱之功效,可生吃,清津止渴;壓榨淹制後,切粒伴炒肉,色味俱佳,是欽州民間菜餚,常為民間節日和婚宴主要菜譜,也是民間主要禮品。
欽州黃瓜種植欽州黃瓜種植
清道光年間(1782~1850年),粵籍御廚錦長青選用欽州黃瓜釀製黃瓜皮,深受皇室喜愛,欽州黃瓜皮名聲漸起,與荔枝、龍眼一起被譽為嶺南三寶,素有“寧舍魚翅燕窩,不捨欽州瓜皮”之說。清末翰林馮敏昌對欽州瓜皮喜愛,每餐必備。
20世紀90年代,欽州市多家黃瓜皮加工生產廠家採用新的加工技術,選用純正欽州鮮黃瓜,結合傳統工藝精製,保持原有的自然風味,口感脆嫩,鮮香可口,秉承“精、素、清、野”的風味,開袋即食,是欽州市民家庭常備的風味小吃和贈友禮品。

生產情況

2008年,欽州市發展黃瓜生產基地36000畝(其中示範面積6000畝),比上年增加16000畝。黃瓜總產量90000噸。黃瓜生產基地覆蓋農戶3萬戶,人口10萬人以上。組建5個黃瓜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達2000戶,合作社黃瓜種植面積5000畝。黃瓜加工率(企業加工)達40%。產值達5億元。
欽州黃瓜種植欽州黃瓜種植
2014年,欽州黃瓜皮製作原材料欽州黃瓜的生長面積為1萬公頃,產量35萬噸。

產品榮譽

2014年7月28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欽州黃瓜皮”實施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欽州黃瓜皮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欽州市所轄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7′00″~109°56′00″,北緯20°52′00″~22°41′00″。

質量技術要求

欽州黃瓜皮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4-02-1484。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欽州黃瓜皮製作原材料欽州黃瓜具有根系淺,葉片大,喜溫、喜濕和耐弱光的特徵特性,適宜選擇微酸性,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丘陵低洼地和梯田種植為主。欽州黃瓜不宜連作,保護區域內以早造種植欽州黃瓜,晚造種植水稻的水旱輪作生產方式為主,耕地充足,水資源充足,空氣品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欽州黃瓜種植欽州黃瓜種植
2、品種範圍:“欽育一號”和“那麗”、“那彭”、“那思”一帶傳統品種。
3、鮮瓜生產過程管理:欽州黃瓜生產執行《無公害食品 黃瓜生產技術規程》(NY/T5075-2002),對生產中使用的農藥、肥料進行嚴格質量規範,施肥以有機質肥、生物肥為主,杜絕違禁農藥的使用,耕地整潔衛生,無農藥瓶等有害物質,確保黃瓜生產安全。
4、鮮瓜產品採收:根據加工要求、市場需要採收。欽州黃瓜開花授粉後6~8天,幼瓜從白色開始由瓜肩轉乳黃色,花瓣未自然脫落,即可收穫。此時的黃瓜肉厚腔小,適宜醃製加工,醃製後瓜皮脆嫩爽口。採收過程避免機械損傷、曝曬。
5、鮮瓜貯存:欽州黃瓜鮮瓜的貯存地應陰涼通風、防曬、防雨、無毒、無異味、無污染源。嚴禁烈日曝曬或雨淋,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異味的物品同倉庫存放。
6、鮮瓜生產記錄要求:生產過程要建立生產檔案,對欽州黃瓜種植品種、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產品收穫情況,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等進行登記管理。要全面記錄並妥善保存。
7、產品加工:欽州黃瓜鮮瓜採收後24小時內進行加工。欽州黃瓜皮主要加工工藝流程為:
採收→釘孔→殺青(90~100℃)→壓榨成型(4斤生瓜或1斤瓜皮,脫去水分85~92%)→鹽漬入池(30天以上,15~20斤鹽/100斤瓜)→撈起清洗分檢→切粒→清洗脫鹽(脫鹽後鹽分含量6%以下)→脫水(脫去水分90%)→炒制→內包裝→殺菌(巴氏殺菌90~100℃約30分鐘)→冷卻→檢驗入庫。
欽州黃瓜種植欽州黃瓜種植
8、產品包裝:欽州黃瓜皮包裝材料必須符合GB/9683-88的規定。
9、產品貯藏:欽州黃瓜皮貯存倉庫應在通風、陰涼、乾燥、清潔,做到防高溫、防潮濕、防蟲、防鼠,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的物品同處貯存。產品應離地離牆堆放。按標準規定條件下貯存,從生產日期起產品保質期為9~12個月。
10、產品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無毒、無異味、無污染,並應有防曬、防雨設施。不得與有毒有害、有不良氣味的物品同批運輸。
  • 質量安全規定
欽州黃瓜產地選擇嚴格按照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種植過程執行NY/T5075-2002《無公害食品黃瓜生產技術規程》,產品安全指標須符合農辦質〔2013〕17號中瓜類蔬菜的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欽州黃瓜皮”登記證書持有人“欽州市黃瓜皮行業協會”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欽州黃瓜皮欽州黃瓜皮
①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欽州黃瓜皮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欽州黃瓜皮欽州黃瓜皮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4、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