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組詩作品。這兩首詩作於元祐元年(1086年)秋天,用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二首》的詩韻和詩題來寫。第一首開頭寫眼前景物,接著結合開頭的形象進行議論,前兩句的含意從後兩句中透露。第二首前兩句也是寫眼前景物,第一句寫晚景,第二句寫曉景,後兩句概述王安石原詩的詩意。這組詩概括了王安石的懷抱,在寫法上頗有特色。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 其一
風急啼烏未了,雨來戰蟻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間北看成南
  • 其二
晚風池蓮香度,曉日宮槐影西。
白下長乾夢到,青門紫麴塵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風急啼烏:這裡以烏比人,在政治風向變化時隨風轉動,為保全自己,趨利忘義。急:一作“息”。
⑵雨來戰蟻方酣:這裡借喻勢利之徒見風使舵,弄權酣戰。
⑶北看成南:站在謀私利或小集團的立場上看問題。
⑷白下:地名,本名白石陂,後人在此築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市金川門(北門之一)外南區。唐代武德九年(626年),曾改金陵為白下,因用以代指金陵。長乾:地名,在今南京市南。王安石詩:“白頭想見江南。”
⑸紫曲:即紫陌,指長安的道路。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

白話譯文

  • 其一
風聲緊急,烏鴉叫個不了,大雨將來,螞蟻爭戰正酣。
真是真非究竟在哪裡?人世間會北看成南。
  • 其二
晚風吹過蓮池花香飄過,曉日照到宮裡槐影西斜。
白下長乾之鄉景來到夢中,青門紫曲的塵土使人迷茫。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秋天所作。西太一宮是汴京的一座道觀。王安石有《題西太一宮壁二首》組詩:“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色,白頭想見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王安石又有《西太一宮樓》:“草際芙蕖零落,水邊楊柳欹斜。日暮炊煙孤起,不知魚網誰家。”從詩的內容看,西太一宮當已荒涼了。黃庭堅用王安石的詩韻和詩題來寫,所以稱“次韻題西太一宮”。

作品鑑賞

第一首開頭:“風急啼烏未了,雨來戰蟻方酣。”這兩句寫眼前景物。王安石詩的開頭寫“柳葉鳴蜩”和“荷花落日”,也是寫眼前景物。這首詩里的寫景含有寓意。《述征記》:“長安宮南有靈台,有相風銅烏。或云:此烏遇千里風乃動。”烏可以用來觀察風。《易林·震之蹇》:“蟻封穴戶,大雨將至。”蟻是知道大雨要來的,為了爭穴而斗。在烏啼蟻斗中間,說明風急雨驟。這兩句的含意,從下兩句中透露。“真是真非安在?人間北看成南。”《莊子·齊物論》:“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兩派的是非不同,各以自己的“是”為是,以對方的“是”為非;以自己的“是”為是,以對方的“是”為非,還不如調過來說明問題,即用對方的是非來看自己的是非。但這些都不是真是真非,任淵註:“《楞嚴經》曰:‘如人以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在熙、豐則荊公為是,在元祐則荊公為非,愛僧之論,特未定也。”立一表為中心,在表的東面看,表在西面;在表的南面看,表在北面。這樣把表的中心弄混了,方向也亂了。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籌劃變法,元豐年間(1078—1085),變法實行,這段時期由王安石主政。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用司馬光為相,反對新法,以王安石變法為非。作者認為新舊兩派的是非之爭,只是兩派的立場不同所造成的,分不清真是真非來。
從“真是真非安在”來看,“風急”“雨來”,正指政治上的風雨;“啼烏”“戰蟻”,暗指新舊兩派的政治鬥爭。這種鬥爭不過是立場不同,並不能分清真是真非。這樣看是有道理的。這首詩的“真是真非安在”是議論,但它跟開頭一聯的形象結合,並透露含意,所以還是詩的議論。
第二首寫眼前景。第一句寫晚景,“晚風池蓮香度”;第二句寫曉景,“曉日宮槐影西”。王安石的詩句“荷花落日”,“芙蕖零落”,也講荷花。這裡寫“香度”,從晚風送香來寫,又有不同。西太一宮裡是種槐樹的,寫“曉日宮槐”就顯得很自然。“白下長乾夢到”,這裡正寫王安石的想望江南。“青門紫麴塵迷”,《三輔黃圖》:“長安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霸城門,民見門色青,名曰青城門。”這裡借指汴京的城門。這句指京城裡塵土使人迷茫,即用王安石詩:“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這首詩的後兩句,概括了王安石的兩首詩意。這樣的次韻,不僅用了王安石兩首詩的原韻,還寫了題西太一宮的景物,概括了原詩的詩意。但寫得又有同有異。就寫法來說,王安石的第一首,先寫景,後抒懷;這組詩的第二首,也是先寫景,後抒懷,寫法相同。但王安石抒的是自己的懷抱,這組詩是概括王安石的懷抱,而且把王安石第二首中的感慨也概括進去了,寫法又有不同。組詩的第一首聯繫新舊兩派之爭來寫,跟王安石的原作完全不同。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治平進士。宋哲宗時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因修史“多誣”遭貶。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風格奇硬拗澀,開創江西詩派,在宋代影響頗大。又能詞。兼擅行書、草書,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