櫨斗

櫨斗

櫨斗是古建築專業名詞,位於斗栱的最下層,是重量集中處最大的斗。宋朝時稱為“櫨枓”。又稱坐斗 ,大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櫨斗
  • 外文名:capital block      
  • 拼音:lu dou
  • 別稱:坐斗 ,大斗
  • 位置:位於斗栱的最下層
  • 套用學科:建築學術語
定義,櫨斗的計量與計價,相關名詞,斗,散斗,

定義

櫨斗是宋式斗供組合中斗形構件的一種,漢稱“櫨”、“薄櫨”、“節”、“栭”等,清稱“坐斗”、“大斗”,是一組斗棋中最下部的承托構件一般用在柱列中線的上邊櫨斗上開十字口,放前後和左右兩向的供漢代櫨斗體形較大。
平面呈方形或矩形,南北朝至唐多用方櫨斗,宋元時則有方、圓及訛角櫨斗等多種形式。
明清常採用“雕花櫨斗”。

櫨斗的計量與計價

櫨斗外形似舊時量米容器之方斗,於其上刻鑿有十字槽口,在其槽中嵌承第一層棋件,唐、宋式稱為櫨斗,明清式稱大斗。如右圖所示。
櫨頭、村頭枋、耍頭、華頭子櫨頭、村頭枋、耍頭、華頭子
櫨斗分件製作為鋪作大修施工方式。櫨斗鋪作分件製作工程量按其施作件數以件計量。
櫨斗鋪作分件製作定額以其施作規格(位置分檔:櫨斗、轉角鋪作櫨斗)設項,櫨斗鋪作分件製作按其施作規格及其數量,分別套用(唐或宋)櫨斗製作定額相應項目。

相關名詞

斗又稱粢、栭、櫨、榻、枓,是宋式斗拱構件名稱,位於於栱心及其兩端,或位於拱枋昂身之間,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稱呼。它的形狀像量米裝酒的斗,上大下小,是起墊托閉定和傳遞荷載作用的“斗”形小構件。
斗本身從上到下可分作斗耳斗腰斗底三段。二者的高度比例是2:1:2。依其在斗拱組合中所處的位置和具體功能的不同。宋人將其大致分為櫨斗、互動斗、齊心斗、散斗四大類,其中各類斗又根據其外觀形式或內部結構的不同而派生出許多斗名和特殊稱呼。
現今,習慣上將斗面的看面寬度稱為“上寬”,將斗面進深力‘向的寬度稱為“上深”,將斗底進深方向的寬度稱為“下深”。

散斗

散斗是比座斗小的斗,因舊時量米容器中較大的稱斗,小的叫升,且按十升為一斗進制,故此而得名。
升是承接下層棋件的基座,其底面與下層棋件的兩端腳面相連線,一般只有一個方向刻有斗口,三才升是其中一種明清式稱謂,《營造法式》云:散斗施之於棋兩頭,其長十六份、廣十四份,唐式及宋式稱為散斗。
散斗分件製作工程量按其施作件數以件計量。
散斗分件製作定額以其施作數量沒項,散斗分件製作按其施作數量,分別套用(唐或宋)散斗分件製作定額相應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