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殼結構

櫛殼結構

櫛殼結構(ctenoid texture)也稱櫛殼狀結構,是膠結物結構的一種。

膠結物的結構指膠結物的結晶程度、晶體大小、形態、排列等形貌特徵,它與膠結物的成分一樣,也要取決於膠結時的物化條件。可以分為非晶質結構、隱晶質結構和顯晶質結構三大類,而櫛殼狀結構屬於顯晶質結構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櫛殼結構
  • 外文名:ctenoid texture
  • 別名:櫛殼狀結構
  • 類型:膠結物結構的一種
櫛殼狀結構(ctenoid texture)
膠結物晶體呈針狀、錐狀、柱狀或片狀、板狀垂直被膠結顆粒表面生長,在薄片中,它們的長軸彼此平行或大體平行,貌似梳齒或草叢,故又稱叢生狀結構。粘土、綠泥石等矽酸鹽和文石、鎂方解石、方解石等碳酸鹽可形成這種結構,尤其是在顆粒碳酸鹽沉積物中,方解石膠結物(許多可能都是由文石或鎂方解石轉化而來)更常具有這種結構。若櫛殼狀方解石晶體長度基本一致可構成一層厚薄均勻的膠結物,這時也稱等厚環邊膠結物(Isopachous cement)。通常認為,針狀方解石的前身是針狀文石,葉片狀方解石(斷面中晶體延伸有彎曲)的前身是鎂方解石,它們轉變為方解石後仍保留了原始的結構特點,可視為高鹽度條件下快速同生膠結或極淺埋藏膠結的證據。只有柱狀或錐狀(以及粒狀)方解石膠結物才是由粒間淡水緩慢沉澱形成的。
櫛殼狀結構是用於描述膠結物沿被膠結顆粒表面生長的現象,不能與巨觀的晶簇構造混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