檮

讀音釋義

(檮)

chóu

(1) ㄔㄡˊ

(2) 剛木,木材堅碩的樹:~樹。青~。

(3) 古同“籌”,數碼。

(4) 鄭碼:FCDS,U:68BC,GBK:9783

(5) 筆畫數:11,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111312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檮
  • 拼音:chóu、táo
  •  鄭碼:FCDS
  • GBK:9
基本詞義,常用詞組,檮杌,檮昧,古籍解釋,

基本詞義

基本詞義
--------------------------------------------------------------------------------
(檮)
táo
(1) ㄊㄠˊ
(2) 〔~杌〕a.古代傳說中的惡獸;b.古代傳說中的惡人;c.中國春秋時楚國的史書。
(3) 〔~昧〕愚昧無知。
(4) (檮)
(5) 鄭碼:FCDS,U:68BC,GBK:9783
(6) 筆畫數:11,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1113124
(檮)
dào
(1) ㄉㄠˋ
(2) 棺。
(3) 鄭碼:FCDS,U:68BC,GBK:9783
(4) 筆畫數:11,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1113124
詳細註解

常用詞組

--------------------------------------------------------------------------------

檮杌

táowù
(1) [legendary fierce beast]∶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謂之檮杌。——《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凶頑無匹儔之貌。”。服注:“檮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檮杌。——《孟子》。注:“囂凶之類,興於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
(2) [demon;satanic person]∶借指兇惡的人

檮昧

táomèi
[stupid and ignorant]愚昧無知
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郭璞《爾雅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濤。《說文》斷木也。本作。《左傳·文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敎訓,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又楚史名。《孟子》楚之檮杌。《韻會》檮杌,惡木,取其記惡以為戒也。
又瑞獸名。《周語》惠王十五年,內史過曰: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朱傳》以為惡獸名。
又無知貌。《郭璞·爾雅序》不揆檮昧。
又《唐韻》《韻會》直由切《集韻》陳留切《正韻》徐留切,音稠。剛木也。
又瑞草名。《史記·龜筴傳》上有檮蓍,下有伏龜。
又山名。《前漢·霍去病傳》有檮余山。
又人名。《左傳·文十八年》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
又音儔。《左傳·杜注》檮杌凶頑無儔匹貌。
又《集韻》覩老切,音倒。《博雅》刺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博雅》棺也。
考證:〔《左傳·文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敎誨。〕 謹照原文顓頊下增氏字。誨改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