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溪村(湖北省襄陽市檀溪湖社區)

檀溪村(湖北省襄陽市檀溪湖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坐落於襄陽古城西的檀溪湖社區原名檀溪村,2007年5月更名,截止到2013年擁有11個居民小組、4779人,3186戶,原住居民1863人,黨員126人,志願者500人,版圖面積1.3平方公里。三國時期,“的盧”馬的奮力一躍,使得“檀溪”名揚天下;21世紀的檀溪湖憑藉著天時、地利、人和,已初顯十里繁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檀溪村
  • 行政區類別:湖北省襄陽市檀溪湖社區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
  • 面積:1.3平方公里
概況,歷史變遷,城市化進程,

概況

2007年10月檀溪湖社區成立了湖北省首家社區股份合作社。社區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探索出了一條以“分權不分產、發展不征地、營運不經營、分紅不分利”的集體經濟跨越發展、居民受益之路,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和產權制度改革的“雙改雙贏”的檀溪模式。截止2012年,社區固定資產8.9億元,商租面積4.2萬㎡,年創純利3000萬元,居民分紅累計3000餘萬元,年人均分紅達15000餘元。
2008年,檀溪湖社區實現了精彩“變臉”:農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村民委員會轉為社區居委會、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集體經濟轉為股份制經濟、522戶原檀溪村農民住上了配備電梯的高檔住宅大樓。

歷史變遷

走近檀溪,厚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關於它的故事,檀溪湖社區的老人們如數家珍。檀溪路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條路過去只是一條牛車路,但它卻多次在襄陽城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歷代兵家攻取襄陽都是選擇“檀溪路”作為突破通道。劉備、張飛、關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走的就是檀溪路所在地;北宋名將岳飛當年收復襄陽時,也是避開水路,利用檀溪路,用步兵進攻金軍騎兵,大獲全勝;1948年,中原野戰軍也是沿著檀溪路,刀劈三關攻破了鐵打的襄陽城。
解放初期,檀溪湖社區居民和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處於優越地理位置的檀溪湖社區,才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就不斷有企業、事業單位在檀溪湖社區征地。原檀溪村一班人瞄準了這一發展機遇,大力推行以工興農,使村集體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到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制箱廠、電鍍廠、軸承廠等14家企業就已先後在檀溪湖社區落戶。
多年來,社區以“安”“居”“樂”“業”為總目標,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打造活力、富裕、和諧新檀溪,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堅持創先爭優,創造了多個“第一”的宏偉業績。1990年,檀溪湖社區獨立投資一千多萬元在長虹大橋旁興建了湖北省第一家農民辦三星級賓館---溪苑賓館,1990年5月賓館建成並正式營業,該賓館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南五省首家農民辦的星級賓館。2005年,充分利用邊角廢地變廢為寶,開山劈石、填塘平地,建成全市第一家村級工業園區。引進企業11家,年為集體創收500餘萬元,經驗全市推廣。2007年,成功對集體資產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股份經濟合作社,社區居民實行配股年底分紅。2008年,在全市第一個實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該項工程,使522戶村民搬進了全電梯入戶,集住宅、商業、地下停車場、生態景觀、背景音樂、監控系統為一體的在襄陽市堪稱一流的城市社區——檀溪新居。

城市化進程

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歷屆黨委的不懈努力,使檀溪湖社區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裡的居民就已經家家蓋起了小樓,居民們在家門口打工,退休可領工資,小學生免費讀書,考上大學、大中專的學生有獎勵、居民負擔為零、社區道路全部硬化。進入21世紀,新的經濟形勢下的檀溪湖社區的城市化建設得到進一步推進。
村民變股民直接推進城市化進程
農民變股民的另一面是快速推進城市化進程。在這裡,農民失去了土地,沒有農業生產,已經脫離了“臉朝黃土背朝天”式的農民生活,大多靠打工為生,但卻仍然實行著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的管理體制,這顯然是不合時宜的。2007年,湖北省著手改變“城中村”體制不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第一步就是要開展集體資產產權制度創新,成立股份合作社,將社區的經營性資產量化成股份、量化到人,實行財產共有、獨立核算、民主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達到社區居民責、權、利的統一。2007年10月,作為試點的檀溪湖社區股份合作社成立,原來的村民都變成了股民。經全面清產核資,該社區可量化到人的經營性資產有6424萬元,折股35490股。2014年,社區實現淨利潤1220萬元,提取公積金、公益金等後57%用於分紅,每股紅利190元。“通過城中村產權改革達到了‘三清’”,全村有1790人確定為村集體經濟成員。作為配股對象。家底清了,產權制度改革前村裡有多少錢物,大家都說不清楚,產權制度改革後所有的資產全部搞清了;股民的權利和義務搞清了,社區里想發展經濟,必須經過股東代表表決後才能幹,社區幹部拍腦袋上項目的辦法再也行不通了。
檀溪湖社區在實現了農村變社區、資產變資本、農民變股民、農民變居民、家庭承包制變為社區股份合作制之後,2007年年底,居民們就享受了該市城中村產權改革帶來的好處,該社區居民劉學蘭2007年分紅時,她拿到社區股份合作社的1383.2元紅利。
民房改造為再現一座新城
檀溪村認識到,僅僅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是不夠的,以前村子裡道路、供電、排水、排污、環境綠化等設施不合理,房屋建築密度大,違章建築多及環境髒、亂、差等問題,造成了村民們一邊在城市中出入,一邊又保留著農民的生活和衛生習慣,如果撤村建(並)居,就可以打破村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與城市居民的隔閡,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中。同時,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2008年年初,襄陽市政府把檀溪湖社區確定為全市民房改造試點,改造面積近20萬平方米,涉及11個村民小組、1060多戶。通過民房改造,檀溪村被規劃成為全市的行政中心、商務中心、文化中心和理想居住小區。
整個拆遷過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居民們都很配合。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襄城區成立了工程改造指揮部,向拆遷居民宣傳有關政策並召開居民代表大會,由民眾選出評估公司對村民住房進行測量、登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