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識圖一本通(雙色版)

機械識圖一本通(雙色版)

《機械識圖一本通(雙色版)》是2020年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慧。

基本介紹

  • 書名:機械識圖一本通(雙色版)
  • 作者:馬慧
  • ISBN:9787111460701
  • 定價:29.8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大量三維立體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識讀機械工程圖樣的原理和方法。

圖書目錄

編者前言第1章識圖的基礎知識
11圖樣 / 1
111圖樣的概念 / 1
112圖樣的種類 / 1
12圖樣的一般規定 / 1
121圖紙幅面及格式 / 1
122比例 / 4
123圖線 / 5
124尺寸注法 / 6
13正投影和三視圖 / 10
131投影的基本知識 / 10
132三視圖 / 11
133物體上點、線、面的三視圖 / 15
第2章基本形體三視圖的識讀
21基本形體的三視圖 / 22
211正稜柱體 / 22
212正稜錐體 / 23
213圓柱 / 25
214圓錐 / 25
215圓球 / 25
216圓環 / 27
217識讀基本形體 / 27
22切割體的三視圖 / 33
221稜柱切割體 / 34
222稜錐切割體 / 35
223圓柱切割體 / 35
224圓錐切割體 / 37
225圓球切割體 / 39
226識讀切割體 / 40
23相貫體的三視圖 / 44
231兩圓柱正交相貫 / 45232圓柱與圓錐正交相貫 / 45
233圓柱與圓球正交相貫 / 46
234過渡線 / 47
235識讀相貫體 / 47
24組合體的三視圖 / 50
241組合體的類型 / 51
242組合體相鄰表面之間的連線關係 / 51
243識讀三視圖的方法 / 52
244組合體三視圖的尺寸分析 / 57
245識讀組合體三視圖 / 59
第3章機件的表達方法
31視圖 / 66
311基本視圖 / 66
312向視圖 / 68
313局部視圖 / 69
314斜視圖 / 70
315識讀視圖的表達方法 / 71
32剖視圖 / 72
321剖視圖的概念 / 72
322剖視圖的種類 / 73
323剖視圖中肋板和輻板的畫法 / 77
324識讀剖視圖 / 79
33斷面圖 / 82
331斷面圖的概念 / 82
332斷面圖的種類 / 82
333識讀斷面圖 / 85
34其他規定畫法 / 86
341局部放大圖 / 86
342簡化畫法 / 87
35第三角畫法 / 90
351第三角畫法的形成 / 90
352第三角畫法與第一角畫法的異同 / 91
353第三角畫法的標識 / 91
354識讀第三角畫法 / 92第4章標準件與常用件
4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 94
411螺紋 / 94
412螺紋緊固件 / 102
413識讀螺紋緊固件聯接圖 / 103
42鍵和銷 / 105
421鍵 / 105
422銷 / 107
43齒輪 / 108
431齒輪的基本知識 / 108
432圓柱齒輪 / 109
433錐齒輪 / 112
434蝸輪和蝸桿 / 114
435識讀齒輪圖樣 / 116
44滾動軸承和彈簧 / 117
441滾動軸承 / 117
442彈簧 / 119
443識讀軸承和彈簧裝配圖 / 121
第5章零件圖的識讀
51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 123
511零件圖的作用 / 123
512零件圖的內容 / 123
52零件上常用的工藝結構 / 124
521零件上的鑄造結構 / 124
522零件上的機械加工結構 / 124
53零件圖的尺寸標註 / 129
531尺寸基準 / 129
532標註尺寸的一般原則 / 130
54零件的技術要求 / 131
541表面粗糙度 / 131
542極限與配合 / 133
543幾何公差 / 136
55識讀零件圖 / 139551軸套類零件 / 139
552輪蓋類零件 / 139
553叉架類零件 / 140
554箱座類零件 / 141
555識讀零件圖 / 142
第6章裝配圖的識讀
61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 150
611裝配圖的作用 / 150
612裝配圖的內容 / 150
6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 152
621裝配圖的規定畫法 / 152
622裝配圖的特殊表達方法 / 152
623裝配圖的簡化畫法 / 155
63裝配圖的尺寸標註 / 156
64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和明細欄 / 157
641序號的編排方法與規定 / 157
642標題欄和明細欄 / 158
65常用的裝配工藝結構和裝置 / 159
651裝配工藝結構 / 159
652部件上常用的裝置 / 159
66由零件圖畫裝配圖 / 161
661了解部件 / 161
662畫裝配圖 / 164
67識讀裝配圖 / 168
參考文獻前言
本教材是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城市設施安全技術專業的建設成果之一。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城市設施安全技術專業面向城市公用設施保障服務單位的管網安全運行與操作維護崗位而設立,主要培養掌握管網安全運行與操作維護技術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地下管網檢測技術》是城市設施安全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本書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地下管網探測與檢測的基本理論,以及各類管道探測與檢測技術的原理特點、儀器設備、操作方法和套用實例。此外,本書對國內外管道探測與檢測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也進行了簡要介紹。本書共分6章,內容包括:地下管網檢測技術概述、地下管網探測技術、地下管道泄漏檢測技術、地下管道外防腐層檢測技術、地下管道腐蝕檢測技術、管道管體無損檢測技術。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結構合理、簡繁得當、理論聯繫實際,並參閱了大量的文獻和技術資料,吸收了同類教材之精華。在此,對所引用的參考資料的原作者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本書第1、2、3、5、6章由王強編寫,第4章由苗金明編寫,全書由王強統稿。同時,張憲金、曲文晶參與了部分文字錄入與校對整理工作,趙俊嶺對本書提出了大量寶貴意見,在此一併向他們表示感謝!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教務處、安全工程系有關領導和老師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筆者學識所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欠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地下管網檢測技術目錄目錄
前言
第1章地下管網檢測概述1
11城市地下管網發展現狀1
111我國城市市政管網現狀1
112市政管網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2
12地下管道檢測的必要性4
121管道檢測技術簡介5
122管道檢測經濟效益分析5
123國內外管道檢測現狀6
13地下管道的分類7
14地下管網的探測8
141施工場地管線探測的一般性要求8
142施工場地管線的探查9
15地下管網的檢測13
151介質泄漏點的檢測14
152鋼質管道外防腐層狀況檢測14
153陰極保護運行參數檢測15
154管體腐蝕狀況測試15
155管道檢測成果的可靠性管理15
第2章地下管網探測技術16
21地下管網探測技術概述16
211地下管線探查的基本任務16
212地下管線探查在地下管網普查中
的作用16
213地下管線探測涉及的專業領域16
214管線探測的基本原則17
215地下管線探測面臨的環境18
216地下管線探測的精度要求18
217探測地下管線的物探方法分類19
22地下金屬管道電磁法探測技術19
221電磁法探測技術工作原理19
222電磁法探測儀器設備20
223探查方法23
23RD8000探測儀使用方法27
231RD8000探測系統概述28
232定位電纜和管道30
233深度讀數和電流讀數34
24地下非金屬管線探查及標識方法37
241非金屬管線探測方法37
242非金屬管線標識方法38
25地質雷達探測技術40
251探測方法及原理40
252RAMAC地質雷達設備簡介41
253地質雷達探測地下管線工程
實例42
26塑膠管線示蹤法探測技術44
261塑膠管線標誌與示蹤方法44
262塑膠管線示蹤線法的施工及其
探測技術45
第3章地下管道泄漏檢測技術50
31供水管道泄漏檢測技術概述50
311漏水調查工作方法50
312供水管道泄漏檢測與定位技術
概述51
313漏水聲波探測技術簡介53
32自來水管道檢漏技術與儀器分類56
321升壓檢漏法56
322區域流量測定檢漏法56
323聲波檢漏方法與技術57
33供水管網的系統檢漏61
331供水管網系統檢漏原理61
332噪聲種類61
333檢漏方法61
334影響漏點檢測的因素62
335分區檢漏對漏點漏失量的分析62
336供水管網漏點定位63
34自來水管道檢漏設備的使用66
341漏水噪聲相關儀的使用說明66
342智慧型數字式漏水檢測儀的使用
說明68
35燃氣輸配管道泄漏檢測技術概述73
351燃氣管道泄漏的原因74
352對燃氣查漏定位應考慮的相關
因素75
353燃氣管道泄漏檢測技術和方法76
354對燃氣探漏儀器的一般要求79
355燃氣泄漏、冒跑的一般規律及
探漏方法79
356燃氣管道泄漏維修方法80
36埋地燃氣管道泄漏檢測的一般方法81
361泄漏檢測的可能性81
362泄漏檢測的一般方法81
363查漏常見情況及其判斷方法82
37埋地燃氣管道氫氣示蹤檢測法83
371新建管道泄漏檢測技術現狀83
372氫氣示蹤法檢測新建管道泄漏
技術83
373氫氣示蹤法檢測步驟84
374儀器設備的選擇85
38氣體報警儀的使用86
381氣體報警儀相關知識簡介86
382加拿大BW四合一氣體檢測儀
GasAlertMicro使用說明91
383攜帶型可燃性氣體檢測儀的使用
說明94
39城市燃氣泄漏檢測新方法及其套用96
391光學甲烷探測技術96
392負壓波檢漏技術在輸氣管線中的
套用99
393燃氣泄漏檢測信息系統在管網
檢漏的套用101
310熱力管道泄漏光纖光柵檢測技術103
3101光纖光柵檢測原理和泄漏
判定104
3102工程套用105
3103工程經驗108
第4章地下管道外防腐層檢測技術109
41地下管道外防腐層狀況檢測技術109
411地下管道外防腐層狀況檢測意義和檢測設備109
412電磁波在載流管線上的傳輸
特性111
413地下管道位置、走向、深度
探測113
414地下管道外防腐層破損點定位
技術117
415管道外防腐層破損點大小量化
判斷技術124
42地下管道外防腐層絕緣電阻檢測
技術126
421防腐層絕緣電阻檢測的目的、
意義和基本要點126
422變頻選頻法測量埋地管道絕緣
電阻技術127
423多頻管中電流法檢測防腐層
絕緣電阻技術135
43管道防腐層高壓電火花檢測技術145
431塗層針孔缺陷的檢漏原理及
方法145
432國產電火花針孔檢測儀的使用146
433國產電火花線上檢測儀的使用150
44管道陰極保護參數測試技術152
441管地電位測試152
442陰極保護有效性檢測技術156
443犧牲陽極輸出電流測試158
444土壤腐蝕性(電阻率法)測試
技術160
445管內陰極電流測量技術162
446絕緣法蘭(接頭)絕緣性能
測試163
447土壤中細菌腐蝕性檢測技術165
448管道外雜散電流干擾腐蝕性檢測
技術166
第5章地下管道腐蝕檢測技術169
51地下管道腐蝕與城市安全169
511腐蝕隱患與突發事件169
512腐蝕因素的分析170
513防止腐蝕的措施172
52埋地管道腐蝕檢測與評價技術概述173
521埋地管道腐蝕檢測技術簡介174
522含腐蝕缺陷管道的適用性評價
方法簡介177
523埋地管道腐蝕檢測與評價技術
小結178
53埋地鋼質管道環境腐蝕性檢測179
531土壤腐蝕性檢測179
532雜散電流檢測180
533管地電位和土壤表面電位梯度
檢測181
54燃氣管道腐蝕檢測技術簡介184
541燃氣管道腐蝕原因分類184
542燃氣管道腐蝕的計算方法184
543燃氣管道腐蝕的檢測186
544燃氣管道腐蝕檢測技術的發展186
55管道腐蝕超聲導波技術檢測技術187
551MsS管道腐蝕導波檢測技術
概述187
552超聲導波檢測靈敏度188
553MsS超聲導波檢測設備簡介189
554檢測步驟191
555現場套用193
556長距離管線檢測中MsS技術的
性能及局限性198
56城市公共排水管道CCTV內窺檢測
技術199
561CCTV檢測系統199
562CCTV管道檢測流程200
563CCTV檢測注意事項201
564管道檢測評估201
57腐蝕管道壁厚檢測與安全評價方法202
571管道壁厚檢測的常用方法203
572管道壁厚常用檢測方法的
優缺點204
573測量內容204
574測量數據的處理及預測205
575評價方法206
576評價實例208
58埋地鋼質管道腐蝕瞬變電磁法檢測208
581瞬變電磁法檢測原理208
582檢測方法的開發套用209
583瞬變電磁法在管道腐蝕檢測中的
套用實例210
第6章管道管體無損檢測技術212
61管道管體的破壞形式及缺陷類型212
611管道管體常見的破壞形式212
612管道管體常見的缺陷類型213
62埋地管道無損檢測技術概述215
621埋地管道元件的無損檢測216
622埋地管道安裝過程中的無損
檢測216
623在用埋地管道的無損檢測218
624埋地管道無損檢測技術總結220
63地下管道內檢測技術221
631管道內檢測的必要性221
632地下管道內檢測技術簡介221
633國外管道內檢測裝置223
634國內管道內檢測裝置225
64油氣管道無損檢測方法226
641油氣管道常用無損檢測方法的
特點226
642油氣管道無損檢測方法的選擇227
643選擇油氣管道無損檢測方法常
存在的誤區228
65管道漏磁檢測技術及套用229
651漏磁檢測器229
652地面標記系統231
653數據分析系統231
66排水管道無損檢測232
661排水管道外檢測232
662排水管道內檢測233
67管道焊縫的超音波檢測235
671管道焊縫與容器焊縫的區別236
672焊接工藝及缺陷分析236
673探頭的選擇237
674檢測靈敏度分析238
675檢測工藝卡編制舉例239
676典型缺陷信號的識別240
68地下金屬管網應力集中檢測242
681應力集中區金屬磁記憶檢測
原理243
682檢測結果及分析243
69地下管道變形檢測244
691通徑內檢測器245
692管內攝像法245
693超音波法246
694雷射三角測量法246
695雷射光源投射成像法247
696光纖陀螺法248
參考文獻249齒輪傳動是機械行業用得最為廣泛的機械零件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和進步,國家和各部委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有關齒輪方面的新標準,國內許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研發了許多新型的齒輪量儀和檢測技術。如何準確地解讀這些齒輪新標準和推廣套用新的測試技術,直接關係著我國的齒輪製造業的發展和我國齒輪行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為此,我們在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和對齒輪生產骨幹企業進行充分地調研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齒輪精度與檢測技術”手冊。
本手冊的特點是密切聯繫我國齒輪行業的生產實踐,全面採用我國的最新標準和參考國際新標準編寫的。為方便讀者使用,手冊中除了給出大量的套用數據的圖表外,對每一章節都給出了套用實例。
本書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高延新、張曉琳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李慧鵬任主編;由廈門大學的范賢光、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劉鳴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高金良任副主編,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唐文彥任主審。此外參編人員還有: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的王德輝、雷雲蓮,哈爾濱第一機器製造有限公司的張康為,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陳靜等。具體編寫分工如下:張曉琳第2章;李慧鵬第4、5、6章;范賢光第3、9、10章;王德輝第8章;雷雲蓮第7章,張康為第12章,其餘由劉鳴、高金良編寫。本書全部的英文譯稿由陳靜提供。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哈爾濱量具有限公司的張偉、哈爾濱智達測控技術有限公司的張蘭、哈爾濱精達測量儀器有限公司的孫岩、西安共達精密機器有限公司的王建華、西安愛德華測量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柳濤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此深表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本書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5月齒輪精度與檢測技術手冊目錄目錄
前言
第1章概論1
11齒輪及齒輪傳動的分類1
12齒輪幾何要素代號2
13齒輪傳動的功能要求6
14齒輪誤差的來源和誤差的分類8
15齒輪精度標準及其發展概況12
16齒輪測量儀器的分在類選用16
17齒輪量儀與齒輪測量技術的發展與
展望18
18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簡介24
第2章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與
檢測26
21漸開線圓柱齒輪傳動的幾何尺寸
設計與計算26
22漸開線圓柱齒輪的精度39
23漸開線圓柱齒輪的檢測74
第3章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的
精度與檢測288
31小模數齒輪基本齒廓與幾何參數
設計288
32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295
24小模數漸開線圓柱齒輪的測量321
第4章錐齒輪的精度與檢測371
41錐齒輪的基本齒廓371
42錐齒輪的模數系列373
43錐齒輪傳動幾何參數及其計算374
44錐齒輪的精度399
45錐齒輪的檢測436
第5章小模數錐齒輪的精度與檢測475
51小模數錐齒輪的基本齒廓475
52小模數錐齒輪的模數系列475
53小模數錐齒輪幾何尺寸計算477
54小模數錐齒輪的精度480
55小模數錐齒輪的測量495
第6章齒條傳動的精度與檢測502
61齒條的基本齒廓502
62齒條傳動的精度503
63齒條的測量513
第7章漸開線內齒輪傳動的精度與
檢測517
71內嚙合齒齒輪的特點和分類517
72內嚙合齒輪副的齒廓和幾何參數
計算517
73內嚙合齒輪傳動的精度518
74內嚙合齒輪傳動的測量525
第8章圓弧圓柱齒輪傳動的精度與
檢測543
81圓弧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和套用543
82圓弧圓柱齒輪術語定義543
83雙圓弧圓柱齒輪的基本齒廓544
84圓弧圓柱齒輪的模數系列546
85單元弧圓柱齒輪基本齒廓547
86圓弧圓柱齒輪基本參數選擇與幾何
尺寸計算548
87圓弧圓柱齒輪的精度553
88圓弧圓柱齒輪的測量570
第9章圓柱蝸桿蝸輪傳動的精度與
檢測593
91概述593
92圓柱蝸桿的基本齒廓595
93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596
94圓柱蝸桿、蝸輪的精度614
95圓柱蝸桿的測量648
96蝸輪測量667
97蝸桿、蝸輪傳動副的測量679
第10章小模數圓柱蝸桿蝸輪傳動的
精度與檢測683
101小模數圓柱蝸桿的基本齒廓和模數
系列683
102小模數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參數及
計算684
103小模數圓柱蝸桿、蝸輪及傳動的
精度686
104小模數圓柱蝸桿、蝸輪及傳動的
測量706
第11章計時儀器用齒輪傳動的精度
與檢測710
111概述710
112計時儀器用齒輪的模數系列和幾何
參數712
113計時儀器用端面齒輪及其參數722
114計時儀器用齒輪的精度727
115計時儀器用齒輪的檢測量730
第12章齒輪測繪733
121概述733
122漸開線圓柱齒輪的測繪733
123錐齒輪傳動的測繪757
124圓柱蝸桿、蝸輪傳動的測繪769
125計時儀器用齒輪的測繪775主任委員曹春曉聶紹珉
副主任委員王仲仁李碩本俞新陸宋湛苹
周賢賓張凱峰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朱偉成孫友松宋玉泉劉彩英
阮雪榆李志剛李明哲楊合
楊建輝張士宏張倩生陸辛
鐘約先胡正寰海錦濤黃樹槐本卷第3版編寫人員
主編周賢賓李碩本
副主編塗光祺郎利輝郭斌
編寫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於連仲于海平王義林王小松王志恆
王強王新華盧險峰孫進孫厚彬
劉鋼李天林李明哲李春峰李順平
李娜李碩本吳公明阮南春張維民
楊玉英楊合陳適先何亦琦杜頌
余德泉金永平金朝海苑世劍陳軍
周賢賓柳玉起趙軍趙震胡偉麗
郎利輝榮焯塗光祺郭斌康達昌
崔令江儲家佑曾健華詹梅蔡中義本卷第2版編審人員
主編李碩本
副主編塗光祺郭斌
主審周賢賓常志華
編寫人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於連仲王志恆王典均王新華
盧險峰孫進馮貴榮李紹林
李碩本李春峰李順平陳適先
楊玉英何奕琦趙軍胡偉麗
胡福泰張維民榮焯塗光祺
郭斌康達昌崔令江儲家佑第1版《鍛壓手冊》編委會
榮譽主任委員何光遠
主任委員海錦濤
副主任委員周大雋王焱山閔學熊
王仲仁李碩本俞新陸
委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祖唐付沛福劉才正劉庚申
劉彩英朱紅海孫育志阮雪榆
陳上達陳適先陳錫祿李成功
李社釗李郁華李鐵生吳聽松
楊志敏辛宗仁何紹元何富源
張承鑒肖景榮林秀安俞雲煥
胡世光胡正寰皇甫驊姜奎華
夏天赳常希如黃樹槐程瑞全
霍文燦戴可德第3版前言
《鍛壓手冊》是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鍛壓)學會組織編寫的一部反映行業最新技術發展的大型工具書。其第1版、第2版順利出版,並受到了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在生產、科研和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指導和參考作用。它發展到今天,凝結著中國鍛壓行業幾代人的勞動和心血。近年來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出現,塑性加工技術取得了空前的進展,加之相關標準的修訂和替換,作為鍛壓行業的權威工具書,為了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繼續保持其實用性、先進性、可靠性、綜合性的特色,更好地為廣大技術人員服務,決定對該手冊進行第3版修訂,使《鍛壓手冊》這一成果繼續發展並傳承下去。
《鍛壓手冊》衝壓卷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對我國衝壓技術的發展和衝壓生產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對歷次編寫付出辛勤勞動的各位編委和編寫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自第2版編寫以來,正值我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的重要時期。衝壓技術和衝壓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許多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多種新的成形技術開始進入產業,顯示出很大的技術經濟優勢。尤其是數位化和信息化技術與傳統衝壓技術相結合,使衝壓技術的面貌開始發生很大變化。計算機技術在衝壓加工領域中的套用日益廣泛,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當前,企業對進一步發展精密、高效、節能和環保型的衝壓技術,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為此,本版在第2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修訂的內容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增加了計算機技術在衝壓生產中的套用、先進模具製造技術、衝壓生產環境及技術經濟分析等內容,以適應技術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2充實加強了某些有發展和推廣套用前景的特種成形技術的內容,期望對廣大技術工作者開闊思路,掌握衝壓技術發展動向和推進新技術的套用有所裨益。
3部分內容作了調整、增刪或更新,使手冊在體系結構和取材上更趨合理。
在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儘量反映國內外最新衝壓技術成果,並便於實用,但是,也深切地感到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提出寶貴意見。
在此,向所有熱心提供資料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
目錄目錄目錄
第3版前言
第一篇衝壓工藝基礎
第一章概述1
第一節衝壓生產技術特點1
第二節衝壓生產概況2
第三節衝壓技術的發展5
參考文獻8
第二章衝壓工藝基礎9
第一節衝壓毛坯的變形分析9
第二節衝壓變形的基本形式10
第三節衝壓變形的分類12
第四節衝壓變形中的應力14
第五節衝壓變形趨向性規律及其套用17
第六節衝壓變形的試驗研究方法21
參考文獻25
第三章衝壓成形性能26
第一節板料衝壓性能概述26
第二節板材拉伸試驗29
第三節各種工藝試驗方法31
第四節板料衝壓成形性能試驗國家標準39
第五節衝壓成形極限與控制42
第六節常用板料衝壓成形性能49
第七節衝壓生產中的合理選材54
參考文獻57
第四章衝壓用原材料58
第一節衝壓常用金屬板料及標準58
第二節中外材料牌號表示方法對照73
第三節日本常用衝壓板材規格76
第四節衝壓用非金屬材料沖裁特點82
第五節衝壓用新材料及其性能83
參考文獻86
第二篇分離
第一章剪下88
第一節平刃剪下88
第二節斜刃剪下89
第三節滾剪與振動剪92
第四節管材與型材的剪下93
第五節雷射切割99
參考文獻101
第二章沖裁102
第一節沖裁過程變形分析102
第二節沖裁間隙106
第三節沖裁模刃口尺寸的計算116
第四節沖裁力和沖裁功119
第五節材料的經濟利用123
第六節沖裁件的工藝性134
第七節非金屬材料的沖裁138
第八節其他沖裁方法143
第九節管材與型材的沖裁149
第十節提高沖裁件精度的方法156
參考文獻164
第三章精密沖裁166
第一節精密沖裁工藝過程分析166
第二節精密沖裁工藝的力能參數171
第三節精密沖裁件結構工藝性172
第四節精密沖裁複合工藝175
第五節精密沖裁件質量及影響因素185
第六節精密沖裁材料191
第七節精密沖裁工藝潤滑196
第八節精密沖裁模具199
第九節在通用壓力機上的精密沖裁204
第十節對向凹模精密沖裁和平面壓邊精密
沖裁206
參考文獻212
第四章高速沖裁213
第一節高速沖裁的特點213
第二節高速精密送料裝置217
第三節三高模具設計與製造要點223
第四節典型零件的高速沖裁232
參考文獻241
第三篇彎曲
第一章板材彎曲242
第一節概述242
第二節最小彎曲半徑243
第三節彎曲時的回彈244
第四節彎曲毛坯展開長度的計算248
第五節彎曲力的計算258
第六節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259
第七節複雜形狀零件的彎曲261
第八節彎曲件常見缺陷及提高彎曲件
精度的措施266
第九節彎曲件的工藝性269
第十節滾彎(卷板)270
第十一節輥壓成形(輥形)276
參考文獻280
第二章管材彎曲281
第一節管材彎曲變形的特點與成形質量
問題281
第二節管材彎曲方法283
第三節特種彎曲方法291
參考文獻295
第三章型材彎曲296
第一節型材常用彎曲成形方法296
第二節型材特種彎曲成形方法299
第三節型材彎曲的主要缺陷及克服方法301
參考文獻303
第四篇拉深
第一章圓筒形零件的拉深305
第一節拉深時的變形特點305
第二節拉深係數及拉深次數308
第三節帶法蘭圓筒形零件的拉深314
第四節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確定320
第五節拉深起皺及防止措施337
第六節拉深模工作部分的結構設計342
第七節迴轉體階梯形零件的拉深346
第八節其他拉深方法349
第九節拉深力和拉深功371
第十節提高拉深變形程度的方法373
第十一節拉深件工藝性及質量分析375
第十二節拉深過程中的熱處理與潤滑379
參考文獻383
第二章扁圓及橢圓形零件拉深384
第一節低扁圓、低橢圓形件的拉深384
第二節高扁圓形件的多次拉深387
第三節高橢圓形件的多次拉深393
參考文獻398
第三章盒形件拉深399
第一節低盒形件的拉深399
第二節高盒形件的拉深409
第三節帶法蘭盒形件的拉深413
第四節模具工作部分形狀和尺寸416
參考文獻417
第五篇成形
第一章脹形418
第一節概述418
第二節平板坯料的局部脹形419
第三節空心坯料脹形421
參考文獻426
第二章曲面零件成形427
第一節概述427
第二節錐形件成形430
第三節球形件成形442
第四節拋物線形件成形447
參考文獻450
第三章翻邊451
第一節平面翻邊451
第二節曲面翻邊459
參考文獻465
第四章縮口、擴口與校形466
第一節縮口466
第二節擴口473
第三節校形476
參考文獻479
第五章旋壓480
第一節普通旋壓480
第二節變薄旋壓497
參考文獻522
第六章厚板成形523
第一節概述523
第二節典型厚板零件的成形524
第三節厚板熱成形模具的設計528
第四節其他厚板零件的成形及模具設計533
第五節二步法旋壓封頭成形537
第六節成形缺陷的產生及其防止538
參考文獻541
第六篇汽車覆蓋件成形
第一章概述542
第一節汽車覆蓋件的結構特點542
第二節汽車覆蓋件成形的變形特點544
第三節汽車覆蓋件的變形分析方法546
參考文獻547
第二章汽車覆蓋件衝壓成形工藝548
第一節汽車覆蓋件的拉深件設計548
第二節拉深筋及其選用552
第三節覆蓋件拉深成形556
第四節拉深件的修邊與切斷556
第五節修邊件的翻邊558
參考文獻559
第三章汽車覆蓋件衝壓模具560
第一節拉深成形模560
第二節斜楔模568
第三節修邊模574
第四節翻邊模576
第五節覆蓋件拉深模的調試577
參考文獻580
第四章汽車覆蓋件CAD/CAE/
CAM581
第一節CAD技術的套用概況581
第二節CAE技術的套用583
第三節CAM技術的套用584
第四節覆蓋件CAD/CAE/CAM技術的
發展趨勢586
參考文獻586
第五章汽車覆蓋件成形中的質量
問題589
第一節破裂589
第二節起皺590
第三節尺寸精度與剛度問題597
參考文獻597
第七篇特種衝壓工藝
第一章電磁成形598
第一節概述598
第二節電磁成形工藝特點及套用範圍600
第三節電磁成形工藝設計要點606
第四節電磁成形設備608
第五節電磁成形技術展望610
參考文獻611
第二章板材充液成形612
第一節概述612
第二節充液拉深特點614
第三節破裂的特徵及影響因素616
第四節充液拉深設備及模具619
第五節充液成形方法的套用621
第六節充液成形新工藝623
參考文獻626
第三章內高壓成形627
第一節內高壓成形的原理、特點和套用627
第二節適用材料和管材629
第三節失效形式和主要工藝參數的確定630
第四節模具結構和潤滑632
第五節內高壓成形設備633
第六節典型零件內高壓成形635
參考文獻639
第四章彈性模成形641
第一節成形設備與模具641
第二節彎邊成形643
第三節拉深成形653
第四節局部成形654
第五節橡皮囊成形最小圓角半徑655
第六節板材橡皮壓彎與滾彎658
第七節圓管脹形658
第八節模具設計659
第九節典型複雜零件成形實例662
參考文獻664
第五章溫熱成形665
第一節概述665
第二節剛性模溫熱成形666
第三節超塑性成形676
第四節超塑性成形/擴散連線組合工藝687
第五節熱校形690
第六節熱輥形691
第七節熱介質半模成形691
第八節時效應力鬆弛成形與校形693
第九節加熱方法695
參考文獻696
第六章其他特種成形方法697
第一節多點成形697
第二節粘性介質壓力成形701
第三節增量成形704
第四節雷射成形706
第五節複合衝壓成形技術715
參考文獻718
第八篇沖模
第一章沖模結構719
第一節沖模分類與基本結構組成719
第二節沖裁模719
第三節成形模727
第四節組合沖模740
第五節多工位級進模742
參考文獻746
第二章沖模設計747
第一節沖模設計總體要求及內容747
第二節沖模零部件的設計750
第三節沖模常用材料778
參考文獻780
第三章沖模先進制造技術781
第一節高精度數控電火花加工781
第二節高精度電火花線切割加工785
第三節連續軌跡數控坐標磨790
第四節加工中心791
第五節快速原型/零件製造(RPM)793
參考文獻795
第九篇計算機技術在衝壓生產中的套用
第一章衝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技術796
第一節衝壓成形有限元數值模擬基本
原理796
第二節衝壓成形有限元數值模擬軟體811
第三節有限元數值模擬在衝壓成形過程中
的套用818
參考文獻824
第二章衝壓工藝過程計算機輔助
設計(CAPP)825
第一節概述825
第二節衝壓工藝CAPP的發展現狀和
發展趨勢826
第三節衝壓工藝CAPP系統的功能827
參考文獻835
第三章沖模結構設計CAD836
第一節沖模結構設計CAD的總體框架836
第二節沖模結構設計CAD的關鍵技術839
參考文獻842
第四章板材衝壓智慧型化技術843
第一節概述843
第二節V形彎曲的智慧型化控制845
第三節拉深成形的智慧型化控制847
參考文獻861
第十篇衝壓自動化、安全與環境
第一章衝壓生產自動化863
第一節概述863
第二節條料、卷料和板料自動送料裝置864
第三節半成品自動送料裝置883
第四節自動檢測裝置900
第五節自動化衝壓生產線904
參考文獻914
第二章衝壓安全技術915
第一節衝壓生產的特點與不安全因素
分析915
第二節壓力機安全裝置916
第三節衝壓模具的安全技術929
第四節衝壓生產中的手用工具942
參考文獻943
第三章衝壓生產環境945
第一節概述945
第二節衝壓事故與衝壓生產環境945
第三節衝壓生產中的噪聲及其控制949
第四節衝壓生產中的振動及其控制957
參考文獻962
第十一篇衝壓工藝過程設計
第一章衝壓工藝過程設計基礎963
第一節概述963
第二節衝壓變形工序的確定原則964
第三節衝壓設備的選擇969
參考文獻972
第二章衝壓技術經濟分析973
第一節概述973
第二節衝壓技術經濟分析975
第三節衝壓模具技術經濟分析983
參考文獻9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