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黴素

1995年法國學 Blanc在紅麴黴的培養物中檢測出一種對人畜有害的真菌毒素———橘黴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橘黴素
  • 英文名:citrinin
  • 化學式:C13H14O5
  • 分子量: 250.25
  • 熔點:173-174
  • 水溶性:難溶
  • 外觀:黃色菱形晶體
  • 危險性描述:中等偏劇毒性
理化性質,合成途徑,毒性,

理化性質

橘黴素含1個羧基,有離子態和非離子態(羧基和相鄰的酮基及羥基形成分子內氫鍵) 2種形式。在無水乙醇或苯一環己烷中呈檸檬黃針狀結晶,溶點為175°C。溶於熱酒精、乙酸乙酯、苯、丙酮氯仿在二乙醚和乙醇中微溶,不溶於水。抗菌素的一種,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分子式: C13H14O5
分子量: 250.25
桔黴素液的配製方法:
取新鮮福桔或溫州產蜜桔,洗淨晾乾置密閉容器內自然腐爛化為黑色粘液,置3℃~5℃冰櫃內備用。

合成途徑

紅麴黴中橘黴素的合成途徑:
Hassan等用核磁共振(NMR)方法證實了麴黴中橘黴素的合成途徑,發現紅麴黴中的合成途徑不同於青黴屬後者中的合成途徑,是由1個乙醯輔酶A與4個丙二醯輔酶縮合為戊酮,而後進一步生成橘黴素的。前者是以丁酮為前體進而生成色素和橘黴素的。

毒性

據研究根據其LC50值的大小,認為橘黴素的毒性與黃麴黴素B1的毒性處於同一水平(LC50位於10~100μg/mL)。橘黴素在大白鼠和小鼠皮下注射和腹膜內注射的LD50分別為67mg/kg和35mg/kg其毒性屬中等偏劇毒性。橘黴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腎臟如在豬飼料中每天按200mgkg-1的用量加入橘霉索,在1~2個月內會出現腎病。橘黴素毒性雖然不如黃曲需毒素B2,但在國外仍將其作為食品污染的嚴格控制指標。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橘黴素還對基因有毒性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