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蛺蝶

樺蛺蝶

在國內分布於內蒙古、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 成蟲 體長 18—23 mm,翅展 56-64 mm。體黑色,背具棕色毛,胸部和第一、二腹節背面絨毛長而密。腹面絨毛灰褐色。雌蝶翅常較雄蝶稍寬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樺蛺蝶
  • 拉丁學名:Polygonia vau-album Schlffermuller
  • :動物界
  • 昆蟲綱
基本信息,國內分布,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生態習性,防治方法,營林措施,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

基本信息

Ariadne ariadne

國內分布

形態特徵

成蟲長 18—23 mm,翅展 56-64 mm。體黑色,背具棕色毛,部和第一、二腹節背面絨毛長而密。腹面絨毛灰褐色。雌蝶翅常較雄蝶稍寬大危章危。雌、雄蝶翅正面顏色和斑紋幾乎無差別,兩翅外緣呈鋸齒狀,前翅中部凹入;後翅中部尾狀突出。前、後翅均桔紅色,沿外緣有暗褐色和黑色帶。前翅前緣黃褐色,斑紋黑色;中室的2個黑斑紋並列,中室端部1個,近頂角1個.中率下具5個黑斑;後翅前線中部有1個白斑,兩側各有1個大型黑斑。雌.雄翅反面變化甚大,顏色斑紋有明顯差別,呈雲斑狀;基半部暗褐色端半部:雄蝶黃褐色或青灰色,雌蝶黃褐色,密布不規則細波狀紋,形成複雜色的組錦狀花紋;雄蝶較雌蝶色澤鮮艷,斑紋顯著。後翅反面中室外M2與M3脈處有明顯的白色近“L”形紋,且推蝶的較雌蝶的大而明顯;外緣暗褐色,內側有一青藍色波狀帶。前翅無Cu2脈,M2脈從橫脈中間以上發出。後翅無翅級,Cu2脈缺如;Sc+ R脈由近基部中室部分發出,因此高度彎曲而分開。 呈立式香瓜形, 2—4行排列成塊狀。卵高 lmm,橫徑 0.8一0.9 mm,有放射形縱脊11—13條(多數12條)和水平橫脊。初產卵淡綠色,隨胚體發育漸變為淡黃色,孵化前轉黑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 45 mm左右。漆黑有光澤,散生白色小毛瘤。頭頂有 1對突起,各具5個分枝。前胸細瘦呈頸狀,背面有8個白色小毛瘤,胸部暗褐色,第一胸節至第八腹節背面黃白色,背中線暗褐色。中、後胸具枝刺4枚,腹部前8節各7枚,後2節各2枚。每枝刺有4—9分枝,除氣門下技刺白色外,余均黑色。胸足黑色,腹足淡黃色,趾鉤三序缺環。 體長20-25 mm,寬 6 mm。灰褐至棕褐色。頭頂有 2個角狀突起。體向腹面彎曲,後胸和第一、二腹節背面有2個銀白色亮斑,體背有2列明顯的突起,以後胸背面漸突起呈峰狀。腹未有1個匙形突起(尾角),端部生有許多深褐色鉤制,用以鉤住技、葉上的絲墊而使體倒懸。
樺蛺蝶
樺蛺蝶
展翅寬50~60mm。翅膀表面棕褐色;翅膀腹面黑褐色,具數條深黑褐色波浪狀斑紋。雌蝶翅膀表面的波浪狀黑褐色斑紋較多、較明顯。

生物學特性

在內蒙古赤峰地區1年發生1代,請晚 以成蟲在樺木楞堆、灌木雜草叢內及洞穴、樺林附近的牆縫瓦屋頂內群集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蟲陸續出蟄進行補充營養。4月下旬、5月上旬交尾產卵,5月中旬幼蟲孵化。幼蟲危害直至6月下旬,老熟幼奔白頌蟲在樹幹和樹幹幹部小枝和葉上化蛹。7月上旬成蟲羽化,中旬為羽化盛期,10月下旬越冬。 早春 3月,旬平均溫度達 1-2℃時,越冬成蟲開始出,隨氣溫的升高,出蟄數量漸多。多飛行在林緣,空曠草地和居民房屋附近。有群集性,常數十頭停落在分泌有樹液的樣樹、蒙古標及新鮮伐樁或樹幹上、植物花上、牛馬糞上和流溪等處,吸食汁液補充營養。4月下旬腹內卵粒形成。5月上旬,旬平均溫10oC以上時,墊譽迎市在無風晴朗的白天進行交尾。交尾可延續6小時以上。交尾後不久即可產卵。分2-3次將卵產完。每次產卵20-40粒左右,每雌平均產卵132粒(73—208粒)。產卵後的雌蝶活動力減弱,3-5天后死亡。成蟲在林間壽命長達300餘天。早春4月上旬雌蝶數量多,5月少狼辯拔下旬6月上旬雄蝶數量多。 成蟲 8-14時均可羽化,以 9-11時羽化數量最多,占全日羽化數量的觀%。 卵多產于山坡中、上部向陽面燁樹枝梢端。卵粒多呈2-4行排列成塊狀。每個卵塊平均有卵創粒(20-60粒)。卵塊上無覆蓋物。卵經15天(12—17天)孵化。孵化期為5月中旬,正值山杏花開盛期,樺葉苞初放,楊葉展平之時。卵多集中在8-10時孵化,這與早晨高濕低溫有關。孵化率 94%。 初孵幼蟲群集在卵殼上,約經構分鐘後,爬到附近嫩葉背面停息不動,再經約3小時後開始取食。初齡幼蟲群集從葉綠取食,將葉片咬成缺刻,殘留葉脈。4齡後幼蟲開始分散蠶食整個葉片。5齡幼蟲食量大增,1頭5齡幼蟲1晝夜可食盡3—4片祥葉。吃光樹葉後,可轉移到鄰近樹上繼續危害。幼蟲一遇驚擾,即蟋縮假檔簽台死落地。多在9時前和15時後氣溫涼爽時進行取食活動,平時靜棲不動。幼蟲期35-39天。 幼蟲共 5齡。各齡幼蟲頭殼寬度分別為: 0.5, 1.0,1.5, 2.0, 3.5 mm。 6月中旬幼蟲老熟,從樹冠下移到樹幹處的枝、葉上化蛹。化蛹前幼蟲先吐絲結成墊狀物,諒局艱然後用尾角的鉤刺鉤住絲蟄,倒懸空中,此時體色漸深,體形縮小,幼蟲進入預蛹期(1-1.5天);胸背線破裂出現淡綠色初蛹,隨後蛹漸變為灰褐色至暗紅褐色。化蛹盛期為7月上旬(旬均溫20.7℃)。化蛹末期為7月中旬。蝸期12-17天。化蛹率90—95%。 天敵 天敵有螞蟑、脊腿匙鬃瘤姬蜂、榆毒蛾廣大腿小蜂;普通怯寄蠅舞毒蛾黑瘤姬蜂、金小峰科1種,林間總寄生率為49.3%,其中金小蜂是蛹期優勢寄生種類。
樺蛺蝶
樺蛺蝶

生態習性

除了冬季外,成蟲主要生活在中、南部平地、低海拔地區。喜訪花。

防治方法

營林措施

對有些食物較為單一的蝶類,可因地制宜選擇多樹種營造混交林,培植保護天敵的蜜源植物,同時結合撫育清除引誘物,如對母生蜂蝶有吸引力的刺窩子等。

人工防治

對零星少量發生的害蟲,可以人工摘除卵塊、蛹、蟲蒼或捕捉老齡幼蟲及群集期的幼齡幼蟲。捕捉的幼蟲和婉如果被寄生率高,應先將其放入紗箱內,使寄生蜂、寄生繩等天敵羽化後再清除,以保護天敵。有的還可在早春枝梢發芽前或抽發期,剪除纏結在樹上越冬的蟲巢或新產的卵塊。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食由鳥類螳螂螞蟻及寄生性天敵。在幼蟲發生期用100億/g孢子青蟲菌蘇雲金桿菌100-1000倍液,或1-2億/ml的白僵菌孢子懸浮液噴霧;或用 5億/ml孢子的乳劑、油劑進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噴霧,用量 2.5-3 kg/ha,或4.5-6 kg/ha。在毛毛細雨天,也可噴灑 20—50億孢子/g白僵茵孢子粉。這些方法適宜於面積比較大、蟲口密度不太高的林分中使用。
樺蛺蝶
樺蛺蝶

化學防治

對於蟲口密度很高,大面積暴發性的蟲災,在天敵寄生率不高的情況下,可用肥%敵百蟲晶體、 50%馬拉硫磷乳油、 50%敵馬合劑 8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40%水膠硫磷乳油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0倍液噴殺幼蟲。對有些在林間活動時間長的蝶類成蟲,可在害蟲羽化盛期和來春出蟄期,每公頃用10-15 kg的10%敵馬煙劑意殺成蟲。有些在苗圃即發生的蝶類,可按1㎡苗床用100 g左右的 3%呋喃丹顆粒劑施入土中,還可起兼治其他害蟲和刺激苗木生長的作用,藥效一般能保持2個月左右。

生態習性

除了冬季外,成蟲主要生活在中、南部平地、低海拔地區。喜訪花。

防治方法

營林措施

對有些食物較為單一的蝶類,可因地制宜選擇多樹種營造混交林,培植保護天敵的蜜源植物,同時結合撫育清除引誘物,如對母生蜂蝶有吸引力的刺窩子等。

人工防治

對零星少量發生的害蟲,可以人工摘除卵塊、蛹、蟲蒼或捕捉老齡幼蟲及群集期的幼齡幼蟲。捕捉的幼蟲和婉如果被寄生率高,應先將其放入紗箱內,使寄生蜂、寄生繩等天敵羽化後再清除,以保護天敵。有的還可在早春枝梢發芽前或抽發期,剪除纏結在樹上越冬的蟲巢或新產的卵塊。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食由鳥類螳螂螞蟻及寄生性天敵。在幼蟲發生期用100億/g孢子青蟲菌蘇雲金桿菌100-1000倍液,或1-2億/ml的白僵菌孢子懸浮液噴霧;或用 5億/ml孢子的乳劑、油劑進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噴霧,用量 2.5-3 kg/ha,或4.5-6 kg/ha。在毛毛細雨天,也可噴灑 20—50億孢子/g白僵茵孢子粉。這些方法適宜於面積比較大、蟲口密度不太高的林分中使用。
樺蛺蝶
樺蛺蝶

化學防治

對於蟲口密度很高,大面積暴發性的蟲災,在天敵寄生率不高的情況下,可用肥%敵百蟲晶體、 50%馬拉硫磷乳油、 50%敵馬合劑 8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40%水膠硫磷乳油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0倍液噴殺幼蟲。對有些在林間活動時間長的蝶類成蟲,可在害蟲羽化盛期和來春出蟄期,每公頃用10-15 kg的10%敵馬煙劑意殺成蟲。有些在苗圃即發生的蝶類,可按1㎡苗床用100 g左右的 3%呋喃丹顆粒劑施入土中,還可起兼治其他害蟲和刺激苗木生長的作用,藥效一般能保持2個月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