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子口村(山東福山區張格莊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樓子口村屬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據煙臺約30公里,福山15公里,三面環山,北靠門樓水庫,煙鳳公路從村口經過,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全村共有200餘戶,500多人,居民以初、王、李、欒等姓較多。張格莊鎮號稱中國大櫻桃第一鎮,樓子口村距張格莊鎮駐地約有4公里遠,同樣盛產大櫻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子口村
  • 隸屬: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
  • 人數:500多人
  • 全村共有:200餘戶
  • 耕地:132畝
  • 果園:231畝
村情概述,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述

樓子口村位於福山城南14公里,耕地132畝,果園231畝,山巒56畝。村聚落呈“廠”字形,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有南北向主街1條,東西向主街2條,村原址在南台村西北河東岸。村北有煙(台)鳳(城)公路經過,通公共汽車。相傳,宋代元符年間,官府曾在此建有報警鐘樓一座,村居鐘樓道口處,故名樓子口。最早有郭、宮、安諸姓在此定居。明弘治年間,初姓由西牟遷入,後又有史姓等徙居。1958年因修門樓水庫,舉村遷城北棲里村、煙臺園藝場及其他村,1961年至1962年,大部分村民返遷今址建村,沿用舊名。後王、欒等姓氏入居,各姓氏和睦相處。20世紀60年代末,農田基本建設時,原址曾出土鐘樓石鼓一對,另有郭家台子、宮家塋、安家塋等古墓群,於70年代興修水利時被平掉。在初家塋的“母子墳”內出土石碑上鐫有“洪武元年”字樣。
村處丘泊地帶。1958年以前,有泊地300多畝,門樓水庫修建後,泊地變成水位地,剩下的土地全在山坡上。1983年前,以糧為主,集體經營。1983年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果兼作。1995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種植業為主,注重經濟效益,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到2000年,栽植大櫻桃70畝,釀酒葡萄180畝。生產小麥、玉米、花生、地瓜、水果等。副業有家庭養殖業等。國小、幼稚園與車家聯辦。存有衛生所1處,戶辦小商店2家。
其村知名人士有:史書賢,中專文化,1948年入伍,曾任核工業部270研究所副所長。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0戶通自來水,有116戶飲用井水,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4.44%)。有36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69.44%和69.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94.44%和47.22%)。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30.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占總收入的44.19%;畜牧業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58萬元,占總收入的 1.77%;第二、三產業收入2.40萬元,占總收入的7.32%;工資性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23.65%。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占勞動力的51.85%),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22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6戶,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12戶,占農戶總數的33.3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 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99.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3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級財務收支狀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