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南泉

樓南泉

物理化學家。1922年12月13日生。浙江杭州人。1946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現為南京工業大學)。長期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組建和領導了中國第一個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推動了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學科的發展。建國初期,為解決國家急需,主持和承擔水煤氣合成液體燃料,以及固液體火箭推進劑配方及燃料的重大研究項目。在催化劑、反應工藝和理論的研究方面也有研究成果。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物理化學家。後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南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22年12月13日生
  • 職業:物理化學家
  • 畢業院校:重慶中央大學(現為南京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組建和領導了中國第一個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
基本資料,個人簡歷,早期研究,科學研究,後期工作,人物評價,

基本資料

姓名:樓南泉
職業:化學家
籍貫:浙江杭州人

個人簡歷

1922年12月13日 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2-1946年 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並獲學士學位
1946-1949年 南京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合成氨廠化學研究部任研究技術員。
1949年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歷任助研、副研究員、研究員及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職。1978-1986年任副所長,所長。1981年起任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後指導教師。1982-1992年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1979年至今 任國際分子束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4年至今 任《物理化學學報》副主編;《化學物理學報》主編。
1986年至今 任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等校化學系或物理系兼職教授。
1991年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並同時當選為化學部常委。

早期研究

樓南泉,大學畢業後就職於當時的南京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合成氨廠化學研究部,從事化工研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祖國的建設,需要大量知識分子,需要科技人才。25歲的樓南泉毅然遠離江南家鄉,北上大連,來到剛剛組建的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當時是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參加大連化學物理所的建設工作。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生涯,他為大連化學物理所的建設,為中國物理化學科學的發展耕耘不息,至今還在辛勤地勞作。50年來,他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留有他的足跡。
樓南泉樓南泉
樓南泉早年主要從事催化反應、工藝及催化理論研究。50年代初,在陸相生油理論和大慶油田發現之前,中國的石油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主要靠進口,而國際上的經濟封鎖使石油產品成為限制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大連化學物理所當時叫石油研究所,為解決石油燃料短缺問題,樓南泉與他的合作者共同主持和承擔了水煤氣合成液體燃料的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完成了實驗室的研究目標,並進行了中試放大。此項成果獲195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大慶油田的開發,中國石油的自給,使這項成果成為一項技術儲備,石油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也隨之調整,更名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60年代,為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樓南泉又與他人合作主持了固體火箭推進劑的燃料和配方的研究,研製成過氯酸甲基四胺推進劑,實現了中間放大及240cm直徑藥柱的生產,掌握了真空除氣、常壓澆鑄的新工藝,經過反覆試驗證實推進劑和發動機都可以正常工作,並成功地進行了地面模擬高空點火試驗。該項成果獲國家國防科研榮譽獎章。70 年代,他又與合作者率先在國內開展了中空纖維用於反滲透的研究,這是一項高效節能化工分離新技術。他積極倡導和組織開展了這一技術的前期實驗室階段的研究工作。這項技術後來發展成為大連化學物理所膜分離技術產業,產品廣泛套用於合成氨和其他化學工業生產,取得了可觀的技術經濟效益。

科學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研究,遠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樓南泉從當時國際上物理化學的進展,看到了分子反應動力學已經成為當時國際上倍受重視的新學科,而中國在這項前沿基礎研究領域卻是空白。1978年,在全國科學規劃討論中,他率先倡導在國內開展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並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組建和領導了國內第一個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建立了中國第一代分子束反應實驗裝置,開展分子束反應動力學和分子傳能的研究。1979年,他和曾憲康首次代表中國化學家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分子束會議,第一次把中國人的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報告傳遞到國外。在這次會上,他被聘任為國際分子束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在以後的幾年裡,他又帶領全室人員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交叉分子束裝置並在研究中套用了先進的雷射技術,實現了在單次碰撞條件下研究分子反應動力學,作出了一批成果。例如,利用化學發光和雷射誘導螢光技術,在單次碰撞條件下研究了鹼土金屬以及Sn,Pb,Bi等原子與鹵素及含鹵化合物以及不同氧化劑氣體分子的近百個反應體系的反應動力學。在反應機理、反應截面、產物的態分布、分子間傳能和產物分子空間取向等方面均取得創新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樓南泉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先後榮獲1982年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樓南泉樓南泉

後期工作

80年代中,國家計委實施基礎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畫。樓南泉為使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爭取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奔波於大連北京以及海外,宣傳分子反應動力學,宣傳本實驗室的工作,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終於使建立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理想成真。這個實驗室是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北京的化學所聯合組建,總部設在大連,樓南泉任籌建組組長。實驗室建設期間,在大連化學物理所建立了5台大型裝置,包括通用型交叉分子束、分子束表面相互作用裝置、束源可轉動的團簇實驗裝置、自由基反應動力學實驗裝置和時間飛渡質譜裝置等,為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研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實驗室1992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實驗裝置的研製獲中國科學院1994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樓南泉除了組織和領導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動力學研究外,也非常關注全國的分子科學的發展。在“七五”期間,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基金項目“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的學術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和指導了國內幾個主要的研究單位和大學出色地完成了這項研究計畫,使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研究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這個研究項目在結題時被專家委員會評為優秀。1992年開始,他又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主持國家攀登計畫項目“態—態反應動力學和原子分子激發態”的研究工作。組織了國內從事原子分子物理和分子反應動力學的中國科學院的有關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7個單位,共同承擔這項重要的基礎研究項目。經過4年時間,這項研究取得了優秀成績。在分子傳能規律的研究、原子分子理論、光譜和動力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創新成果。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了400多篇文章,並出版了論文集。
1986年開始,樓南泉先後被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化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聘任為兼職教授。1984年開始起任《物理化學學報》副主編、《化學物理學報》主編。由於他為中國物理化學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91年11月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學部委員,同時當選為化學部常委。1993年學部委員改稱院士。
樓南泉樓南泉

人物評價

樓南泉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就開始培養研究生。“文化大革命”以後他培養了大連化學物理所第一位物理化學學科的博士。他大力推薦了一批中年骨幹到國外進修,使他們成為新一代學術帶頭人。他已經培養出碩士20餘名,博士10 余名。他嚴格要求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不僅指導學生的研究方向,提出研究課題,而且經常在實驗中與大家共同討論實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於研究生的每一篇論文他都仔細閱讀,從內容到文字做認真修改,對數據認真核對,一絲不苟。他在工作上嚴肅認真,在生活上對年輕人很關心。夫妻兩地生活的,他幫助聯繫調動工作。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或出國需要推薦的,他都儘可能給予熱情幫助。樓南泉為人正直,堅持原則,不論何時何地,始終如一。他是大連市科學獎勵基金會的理事長。評獎過程中時有不同意見發生,為了實事求是,公平公正,他不顧年老體弱,親自到基層單位去調查研究。1994年,中國科學院投資30萬美元在大連化學物理所建立飛秒雷射系統,樓南泉主持這個項目的實施。美國一家著名的雷射器公司希望拿到這一契約。該公司聘請樓南泉為中國香港地區的總顧問,並付給酬金。他為了使飛秒雷射方案選擇和契約簽署不受干擾,接受了顧問的聘書,但拒絕接受酬金。根據技術和經濟方面的綜合考慮,最後的契約沒有選擇這個公司。
樓南泉樓南泉
樓南泉作為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建者,中國分子反應動力學的開拓者,多年來在這塊園地辛勤耕耘,傾撒了他的心血和汗水。1990年,他患了前列腺炎、結腸炎,無名低燒和關節腫痛長期纏身。時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關鍵時期,他牽掛實驗室建設,經常和同事們在病房討論工作。病情稍有好轉,就急於出院。他愛科學,他的生命和科學連在一起。他70多歲開始學計算機,現已能用計算機處理檔案、查閱信息和撰寫文章。他雖年近八旬,卻仍然孜孜不倦地在辦公室和實驗室忙碌,精力充沛地探索著未知的科學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