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民

樊志民

男,1957年3月生,陝西洛川人。1977年考入蘭州大學歷史系,1981年畢業後分配到西北農業大學古農學研究室工作。1992年入南京農業大學師從郭文韜先生攻讀農業史專業博士。1997年入西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師從著名農業經濟學家魏正果教授從事中國土地制度史方向的博士後研究。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並被遴選為農業史方向博士生導師。2001年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赴日本京都大學東海大學等從事學術訪問和交流,2003年3月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進行短期學術訪問,2009年率領中國農史代表團赴韓國參加了第九屆東亞農業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歷史組評審專家、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科技史學會副會長、陝西省社科規劃辦史學專家組成員、民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委、楊凌區政協委員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樊志民
  • 出生地陝西洛川
  • 出生日期:1957年3月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歷史系
科研情況,代表著作,近年發表論文,早年論文,近年主持課題,

科研情況

樊志民研究員長期以來潛心於農史學術研究,率先倡行地區與斷代農業史研究,並以西北地區農牧史與戰國秦漢斷代研究確立了自己的特色領域與學術地位。先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20餘篇被人大資料複印中心轉載或收錄。目前承擔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如國家重大文化項目《中華大典·農業典·經濟作物分典》、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畫》等。在秦農歷史、農業區域史、農業經濟史、農業與農村社會發展等領域有獨到的研究成果。先後承擔研究生《土地制度史》、《中國農業經濟史》、《中國農業發展史》、《區域與斷代農業史研究》、《中華飲食文化》等學位課程的教學工作。1994年獲陝西省第三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稱號,1995年當選陝西省跨世紀青年科技人才群英會代表,1997年被評為西北農業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周金文中所見之關中農業》、《試論中國中石器時代的原始農業萌芽》、《關中歷史上的旱災與農業問題研究》、《地區農業史的理論與實踐》等論著多次獲陝西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著獎與有關學會優秀論著獎,收入國家教委高等院校重大軟科學成果彙編,並被國內外多家學術資料中心收藏、轉載。
近年來又對中國農業特色的飲食文化、農業開發與環境史、農業文化交流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此外,樊志民研究員還先後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齊民要術》、《大秦嶺》等的拍攝,並接受中央電視台以及日、韓多家電視台的採訪,其參加201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西安)申報時提出的“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的主題設計與布展思想,被申辦方與世園協會所採用。

代表著作

1、《秦農業歷史研究》 獨著
2、《陝西古代農業科技》
3、《鹹陽古代農業科技簡史》
4、《陝西科技志——古代農業科技篇》
5、《寶雞市志——古代農業發展述略》
6、《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史卷》
7、《問稼軒農史文集》 獨著
8、《中國農業通史·戰國秦漢卷》 合編

近年發表論文

[1]鄧謹,樊志民. 芻議新農村建設的創造主體和價值主體[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5).
[2]張潔,樊志民. 本土性:中亞陝西村移民的經濟發展模式[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3]張潔,樊志民. 近代山東莊移民經濟與關中經濟的交融發展[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4]秦華傑,吳長城,樊志民. 明清時期華北棉業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10,(2).
[5]肖建英,樊志民. 山區經濟開發的典範——“太行山道路”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09,(12).
[6]史志誠,樊志民. 有毒植物脅迫與農耕興起[J].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
[7]魯靖康,樊志民. 清代屯墾對新疆農業發展的影響[J]. 西域研究,2009,(2).
[8]樊志民. 農業進程中的“拿來主義”[J]. 生命世界,2008,(7).
[9]樊志民,吳賓,朱宏斌. 多維視野中的區域開發與農業科技文化交流史研究——第七屆東亞農業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 中國農史,2008,(1).
[10]趙婉瑩,樊志民. 《四民月令》的中醫藥學價值探析[J]. 陝西中醫,2008,(1).
[11]王向輝,卜風賢,樊志民. 歷史時期西北地區季節性災害對農業技術選擇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4).
[12]張小明,樊志民. 生態視野下長安都城地位的喪失[J]. 中國農史,2007,(3).
[13]樊志民,. 中古均田制度的農史觀察[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14]溫曉平,屈李純,竇春蕊,樊志民.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70年發展史略[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5]楊乙丹,樊志民,王慶鋒. 我國糧食流通制度變遷的周期解釋[J]. 安徽農業科學,2006,(6).
[16]吳賓,朱宏斌,樊志民. 明清時期陝南農業商品化發展及其成因[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17]王文良,樊志民,王娜. 中國古代地主制經濟研究與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05,(6).
[18]聶敏,盧勇,樊志民,曾曉麗. “內卷化”與陝西商幫在涇陽、三原兩縣興起原因探討[J]. 安徽農業科學,2005,(1).
[19]樊志民. 農業歷史地理環境變遷與農業地域拓展[J]. 人文地理,2004,(5).
[20]盧勇,樊志民,聶敏. 涇陽豐樂原“清峪河各渠始末記碑”及碑文[J]. 農業考古,2004,(3).
[21]樊志民. 中國古代北方飲食文化特色研究[J]. 農業考古,2004,(1).
[22]呂慶峰,樊志民. 中國上古帝王的農神色彩[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3]樊志民. 戰國秦漢農官制度研究[J]. 史學月刊,2003,(5).
[24]呂慶峰,樊志民. 中國上古帝王的農神色彩[J]. 農業考古,2003,(1).
[25]樊志民,朱宏斌. 月令書與中國傳統農業管理思想之嬗變[J]. 中國農史,2002,(3).
[26]樊志民. 戰國農業發展與戰國社會變革[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27]尹潔,樊志民. 孫中山《實業計畫》的東西部平衡發展思想及啟示[J]. 理論導刊,2001,(9).
[28]樊志民,朱宏斌. 秦軍事地理變遷與秦農業地域拓展[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29]樊志民. 塹河、塹洛功效宜作多維觀[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3).
[30]賴作蓮,樊志民. 《補農書》所見經營地主管理的現代化因素[J]. 農業考古,2000,(3).
[31]張波,樊志民. 數代相承的學術情誼[J]. 農業考古,2000,(3).
[32]鄧謹,樊志民. 基於創造主體與價值主體的統一:農民中產階層是新農村建設的民間主體力量[A]. .[C].: ,2009.
[33]史志誠,樊志民. 有毒植物脅迫與農耕興起[A]. .[C].: ,2007.
[34]史志誠,樊志民. 植物脅迫與農耕興起[A]. .[C].: ,2009.
[35]朱宏斌,樊志民. 關於歷史時期農業開發經營與生態問題的若干思考[A]. .[C].: ,2003.
[36]卜風賢,樊志民. 兩漢宮廷鬥爭中用毒現象透析[A]. .[C].: ,2003.
[37]樊志民,強百發. 中日韓農書的翻譯及其傳播研究[A]. .[C].: ,2006.

早年論文

1997年
1、《現代中國的秦史研究》
2、《戰國農業發展與戰國社會變革》
3、《月令書與中國傳統農業管理思想嬗變》合撰 第一作者
4、《〈補農書〉所見經營地主管理的現代化因素》合撰 第一作者
5、《孫中山東西部平衡思想研究》
6、《塹河塹洛功誑宜作多維觀》
7、《秦王朝農史地位評識》
1997年以前發表的主要論文
1、《黃土高原古代農業抗旱經驗初探(一)》農業考古1984(1)
2、《黃土高原古代農業抗旱經驗初探(二)》農業考古1984(2)
3、《傳統農業在西北開發進程中的歷史地位》科學經濟社會1985(2)
4、《周金文中所見之關中農業》中國農史1986(1)
5、《關中歷史上的旱災與與農業問題研究》中國歷史1988(1)
6、《地區農業史的理論與實踐》中國農史1988(4)
7、《先周考古與先周農業史研究》西北農業大學學報1990(1)
8、《陝西古代農田水利科學技術初究》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990(3)
9、《秦人農業初識》古今農業1990(2)
10、《論農史學科主體意識和體制建設》農業考古1990(2)合作
11、《關中地區歷代農業發展述略》陝西農業史料第七輯
12、《中國古代農業區劃研究》中國農史1991(1)
13、《傳統技術的梯度轉逆與陝南陝北的農業開發》古今農業1992(1)
14、《試論中國中石器時代的原始農業萌芽》中國農史1993(2)
15、《早秦農業歷史初探》中國農史1994(4)

近年主持課題

國家文物局 指南針計畫·中國古代科技發明 2008—2011
中華大典工作委員會 中國農業大典·經濟作物分典 2007—
樊志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