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助人

樂於助人

樂於助人,是一種樸實的中國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將不再會看到別人得不到幫助時焦急的臉龐,雷鋒就是樂於助人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於助人
  • 外文名:capful and helpful
  • 拼音:lè yú zhù rén
  • 解釋:很樂意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們
  • 感情色彩:褒義詞
詞語解釋,楷模,真人故事,引言,精神,核心理念,引經據典,

詞語解釋

【名稱】樂於助人
康同璧樂於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響。”
【事例】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最後的貴族》:“康同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響。”
【近義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樂善好施
【反義詞】落井下石惹事生非
新解:在自我意識日漸強化的今天,強調樂於助人更有著強烈的時代進步意義。樹立樂於助人的決心,是立己達人精神的體現。

楷模

志願者阿福犧牲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樹地震使青海玉樹,這個有著玉樹臨風般名字的地方,地震以來,已經成為人們守望的焦點,牽掛的中心。全國各地紛紛伸出援手,許多志願者也自發趕赴那裡救助災民。
黃福榮(阿福,46歲),一名來自香港的志願者,2010年4月14日晨在玉樹結古鎮地震救援現場不幸遇難。他是在玉樹地震現場救援中犧牲的首個志願者。多年來,黃福榮一直熱心內地公益。2010年4月8日,他到達玉樹縣一家孤兒院做義工。地震時,孤兒院的樓房倒塌,三個孩子和三個老師被埋。大家協力救出了三個孩子和一個老師,正在救援另外兩個老師時,餘震襲來,阿福不幸遇難。
阿福樂於助人
“阿福走了,我的心也很痛。”被譽為“香港之子”、“香港人的榜樣”、“真的英雄”的黃福榮(阿福),因為援助青海玉樹抗震救災,獻出了自己46歲的生命,噩耗傳到阿福的祖籍地江門鶴山共和鎮平漢村,他的叔叔黃有顯禁不住流下悲痛的淚水。
在當地摩托師傅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身在老家生活的阿福叔叔,聽他講述阿福平凡而又短暫一生背後的故事

真人故事

叔叔正在做的事:
收集報導傳遞阿福事跡
平漢村,又稱平嶺村,坐落在江門鶴山市共和鎮,阿福的家鄉就在此,在機車師傅黃先生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阿福的親叔叔黃有顯。
黃有顯,62歲,因為想念故土,從1993年開始,他回到家鄉生活。因妻子、女兒都在香港,他過著香港、平漢兩地奔走的日子。看到記者,他從房間裡拿出一疊資料,裡面有香港特區政府出具的阿福因救災死亡的公證材料和報導等。
黃有顯說,阿福去世後,他立即趕回香港商討阿福的後事,回來時,帶了些香港媒體報導阿福的報紙,想讓鄉親看看“阿福的事”。他還訂了一份廣州日報,準備帶回香港給那邊的親人看。
叔叔講述:阿福樂善好施是受父親影響
阿福基本每年都回故鄉
平漢村委會排銀村77號,阿福的主屋,推開厚厚的舊式木門,廳堂、房間裡面的桌、椅都蓋著厚厚的帆布,整個房間乾淨而又整潔。
據黃有顯介紹,阿福基本們上每年都會回老家,空閒時,也會到鄰居家走走,聊聊家常、問問生活,和家鄉的鄉人關係很不錯。
阿福曾為家鄉學校捐款
阿福一生未娶,身體也不好,患有糖尿病,但每年都會花上幾個月的時間,一心投入在行善活動上,先後歷時8個多月徒步從香港行走到北京為中華骨髓庫籌款,而汶川玉樹地震後,家人出於他身體患病的考慮,極力反對他前往地震災區,但他卻毅然去了災區投入到抗震救災中。
“阿福樂於助人,跟他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黃有顯稱,大哥少年謀生去過古巴、美國等地,身在異鄉,大家互相幫助很重要,他也養成了樂於助人的習慣。
在阿福老家的平嶺國小,公德碑上記錄了眾多當年學校重建時捐助鄉親的名單,其中阿福的父親黃有提,就是學校重建“籌備委員會委員”的成員之一,而捐贈人當中,阿福的媽媽、叔叔等親人也都名列其中。
叔侄情深意切親如手足
“大哥(黃有提)大嫂就像我的爸、媽一樣。”提及阿福的父親和母親,黃有顯說,他八九歲的時候,就由大嫂帶著來到香港,和大哥、大嫂生活在一起,由他們供自己讀完國中,然後出來謀生。
黃有顯說,阿福姐弟5人,儘管自己是他們的叔叔,但他卻阿福姐弟也就像兄妹一樣親切,感情很深,沒有叔侄間的隔閡。
鄉親眼中的阿福:
阿福是我們村的驕傲
在排銀村,村裡的村民看到黃有顯,紛紛前來打招呼,詢問阿福的事情,也為阿福的離世感到痛惜。
“阿福也是我們村的驕傲。”帶著記者前往尋找黃有顯的平漢村摩托師傅黃先生說,阿福的事情,他是從電視上看到的,知道阿福被讚揚為“香港人的榜樣”,同村鄉親都很高興,遺憾的,阿福再也回不來(家鄉)了。
雷鋒精神就是樂於助人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雷鋒日”。 雷鋒是個好人,我們對他的品質要敬仰,但不能迷信。我們既要無私奉獻,樂於助人,更要利益大眾,造福人類!奉獻是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心存大愛,胸懷世界,天下為公,世界和諧!這應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而不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近代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熊希齡的傾家辦慈善,創辦香山慈幼院……,在近半個世紀前,雷鋒的出現,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朽的符號,也是這個時代不朽的精神豐碑!
學習雷鋒,切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誇誇其談,不做實事,而要從自己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隨時隨地去關心身邊的人,隨時隨刻去關心自己的家人。即使一次真誠問候,一次打掃衛生,一次雪中送炭,一次指點迷津,也都是實實在在的在學習雷鋒的精神!
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博愛的心,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堅持不懈做一輩子,這才是真正的雷鋒精神!真正地學習雷鋒!

引言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華羅庚 (中國 1910—1985)
你要記住,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裡拿取。—— 高爾基(蘇聯 1712—1778)

精神

樂於助人,這是一種樸實的中國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給予的幫助。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將不再會看到別人得不到幫助時焦急的臉龐,雷鋒就是樂於助人的楷模。

核心理念

樂於助人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視幫助他人是件很快樂的事。急人所難,解人所憂,體現了個人或組織及團隊對往事的立場與觀點,它與漠不關心、落井下石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如果擁有樂於助人的理念,那么它就會在社會形成良好的聲譽,就會使自己和自己所領導或存在的圈子產生強大的磁場,如此前進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宏偉目標的展開與實施才能越來越順暢。

引經據典

邱娥國從警25年來,無論獲得怎樣高的榮譽,在哪裡工作,任什麼職務,都始終堅持做到助人為樂
邱娥國關愛孤寡老人。他有一冊孤寡老人幫扶記錄本,記著每個孤寡老人的基本情況。他們愛吃什麼、愛做什麼、需要什麼幫助,應有盡有。他奉養了13名孤寡老人,由他送終的就有9個。他奉養的黃糯女老人臨終前,面對兒孫卻呼喊著一個並沒有血緣親緣關係的人的名字——邱娥國。
他無論工作多么繁忙,都會去長期照顧的孤寡老人家,替老人張羅家務。幾年來的大年三十,他都會把73歲的徐銀娣等3位孤寡老人接到家裡共度除夕夜。
邱娥國熱心扶貧濟困。在他的《下崗人員情況登記本》里,詳細記錄了2000年以來他對轄區內下崗職工的普查情況。在他和筷子巷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已有197個下崗工人實現再就業。2000年春節,邱娥國一連收到4封一位正在服刑人員的信,說自己因被判無期,家人與他斷絕了關係,雖有悔改之意,但卻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他絕望的時候,邱娥國大年初四去探望他,與他促膝談心,使他重新點燃了新生的希望。
一個兩歲時就被父母棄在街頭的孩子,到處流浪,邱娥國把他帶到派出所里住了一個多月,還給他取了個小名叫“多多”。雖然後來“多多”被叔叔領走,但派出所民警一直把“多多”視如親生兒子。他們幫“多多”解決戶口、生活費等問題。2007年9月“多多”國小畢業後,又幫助“多多”上了中學。邱娥國把國家每月發給他的100元勞模津貼,全部分給了轄區的幾位老人和孤兒。
邱娥國一直悉心做好傳幫帶工作,堅持言傳身教。他常說:“當戶籍警就要姓‘戶’,要把家家戶戶連在一起,拴在一起,把百姓當親人、父母。”在邱娥國的傳幫帶下,筷子巷派出所工作成績突出,2007年5月獲得國務院授予的“人民滿意派出所”榮譽稱號。
邱娥國是全國公安戰線的重大先進典型,中宣部、公安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邱娥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他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公安部一級英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第三屆當代雷鋒、全國敬老愛老金榜獎等100多項榮譽稱號,並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他是黨的十五大代表,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