槖

槖,中國古漢字。部首: 木 部首筆畫: 4 總筆畫: 14。讀tu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槖
  • 部首: 木
  • 拼音:tuó
  • 總筆畫:14
基本信息,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槖 tuó,
部首: 木 部首筆畫: 4 總筆畫: 14
tuó
同“橐”。
ㄊㄨㄛˊ
古代一種風箱
鄭碼:BWGF,U:69D6,GBK:9892
五筆86&98:FPDS 倉頡:GBMD
四角號碼:409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9D6
筆畫數:14,部首:木,筆順編號:12145132511234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槖省,石聲。)
2.
同本義 [hollow bag open on both ends]
槖,囊也。——《說文》。按,小而有底曰槖,大而無底曰囊。
寧子職納槖饘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餱糧,於槖於囊。——《詩·大雅·公劉》
負書擔槖。——《戰國策·秦策》
田乞盛陽生槖中,置坐中央。——《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卬家將軍以為(張) 安世本持槖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漢書·趙充國傳》。顏師古注:“槖,所以盛書也,有底曰囊,無底曰槖。簪筆者,插筆於首。”
槖金數千。——清·張廷玉《明史》
3.
鼓風吹火器 [air-blower]
具爐槖,槖以牛皮。——《墨子·備穴》
〈象〉
1.
象聲詞 [sound of leather shoes]。如:槖槖的皮鞋聲
〈動〉
1.
通“”,依附 [rely on]
重爭士槖。(指依附諸侯或卿大夫。)——《韓非子·五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他各切,音拓。《說文》囊也。《唐韻》囊無底。《詩·大雅》於橐於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為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注》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又橐橐,杵聲也。《詩·小雅》椓之橐橐。
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蠡。
又橐臯,吳地。《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於橐臯。《漢書》屬九江郡。
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