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地榆丸

槐角地榆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二。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效。主治痔漏腫痛出血。

基本介紹

  • 名稱:槐角地榆丸
  •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 組成:槐角、地榆、地黃、黃芩、荊芥、枳殼、歸尾
  • 功用: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 主治:痔漏腫痛出血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槐角地榆丸生地,荊芥枳殼炒椿皮;梔子黃岑酒白芍,濕熱鎖肛痔能醫。

組成

槐角(炒黃)四兩,地榆(炒黑)、地黃(炒焦)、炒黃芩、炒荊芥各二兩,枳殼一兩五錢,當歸尾一兩。

用法用量

上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主治

痔漏腫痛出血。

使用注意

忌煎炒熱物。

附方

名稱:槐角地榆丸
組成:槐角八兩,防風、當歸、大艽、枳殼、地榆炭、山梔、熟軍、生地、黃芩各四兩,黃柏六兩,黃連二兩
用法:上共為細末,蜜丸二錢重。每服二錢,米湯或開白水送下
主治:腸風便血,大腸積熱,絡脈受傷,先血後便,痔瘡下血,痔瘡破裂,淋漓下血,搔癢難堪,疼痛異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功用:清熱涼血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外科大成》:“槐角地榆丸。治痔漏腫痛出血方。槐角(炒黃)四兩,地榆(炒黑)、地黃(炒焦)、炒黃芩、炒荊芥各二兩,枳殼一兩五錢,當歸尾一兩。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腹,白開水送下,日二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