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派心理學

構造派心理學是指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成為獨立的實驗科學的心理學派。其理論與機能派心理學相對。代表人物為馮特和鐵欽納。19 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英國經驗主義和德國實驗生理學的影響下,奠定了這一學派的基礎,並稱之為“新心理學”。1892 年鐵欽納游美,師承並發展了馮特的思想體系,於 1898 年稱之為構造的心理學,即一般心理學史所稱的構造派心理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派心理學
  • 外文名:Tectonic pie psychology
內容,主要觀點,歷史,

內容

第一個在心理學史上成為獨立的實驗科學的心理學派。其理論與機能主義相對。代表人物為馮特鐵欽納。馮特奠定了這一理論的基礎,鐵欽納師承並發展了馮特的思想體系,於1898年名之為構造的心理學,即構造派心理學。這一學派的主張是:(1)馮特認為基本經驗是形成意識的基本狀態或心理的元素,鐵欽納認為意識是人在某一瞬間經驗的總和,因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2)心理學研究的範圍是人的心理的全部問題。包括感覺、知覺、思維、情感和意志。(3)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內省法。(4)認為心理學的基本任務為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規律,不關心個別差異,也不講究套用或功利。(5)堅持心身平行論。

主要觀點

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其學生鐵欽納(1867~1927)。馮特及其心理學體系的主要觀點:(1)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2)元素分析與創造性綜合;(3)實驗內省法。鐵欽納一方面繼承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發展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馮特認為內省法只能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而鐵欽納則把內省法用來研究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馮特把心理元素分解為純粹的感覺和簡單的情感,鐵欽納則把意識經驗分析為三種元素:感覺、意象和感情。感覺是知覺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緒的元素。總之,鐵欽納把心理過程分析為感覺、意象、感情,並認為感覺、意象有四種屬性,即性質、強度、持續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種屬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形成知覺、觀念、感覺、感情、情緒等心理過程。

歷史

科學的心理學創始於十九世紀末,1879年是現代心理學創始的一年,心理學的創始者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生理學家馮特(1823~1920),他作為獨立科學的心理學的創始人,建立了現代心理學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該學派從1879年開始,興盛了二、三十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