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世代

構造世代

構造的世代是指不同構造之間的輩分關係。地殼發展過程的每一大的構造階段或構造旋迥中,都可能再分出若干構造幕。每一幕按一定作用方式的構造運動所造成的構造群,包括褶皺、斷裂及其他有關的構造,就叫作一個構造世代或一個世代的構造。也有用“期”作為世代的同義詞,對應著一期變形幕產生一期的褶皺等構造。在一個大的構造發展階段中,引起構造變動的應力場的發展,也和其他一切事物的發展一樣,時強時弱曲折波浪式地發展。而且隨著變形的發展,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及變形時的條件也是變化的。其結果是相繼發生的變形類型也將發生變化。因之,不同世代的構造各具特點。我們的任務是要把看到的各種構造分入不同的世代,確定其先後次序,即建立構造發展的序列。不同世代的構造也稱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等構造,用G1、G2……或D1 D2……等等表示。在劃分世代時,構造的樣式及其疊加關係有著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世代
  • 外文名:tectonic generation
  • 學科:大地構造學
歷史發展,構造世代的確定,

歷史發展

構造世代是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首先提出的;又稱構造序次。其含義是在一場地殼運動中,同二方式動力持續作用下,構造形跡形成的先後輩分關係。在形變過程中由於局部邊界條件發生變化,其內部一定範圍內各點的應力作甩方式也隨著變更,由這種應力狀態變更而相繼產生的各項構造形跡,依次屬於不同的構造世代。
一個區域性主幹構造往往.先後派生出一系列第二世代、第三世代的構造:前者是初次構造,後者為二次或三次構造,統稱再次構造。同一世代(輩分)的構造不一定同時形成.再次構造也不一定晚於其他初次構造。
占主導地位的構造列為一級構造。二級和三級構造空間的尺度依次漸小;二級構造大都屬於初次構造,但也不限於初次構造;再次構造大都是低級構造:但也不限於低級構遄。
一個地區在持續單向擠壓作用下,褶皺前產生的兩組剪裂面,包括褶皺商本身、都屬於初次構造;繼之,隨著背斜的拱曲,在它的頂部出現的縱張斷裂,屬於二次構造;如果進一步發展。軸部地塊就會沿著這些縱張斷裂陷落,致使縱張裂面附近產生拖褶曲或分支斷裂、它們都是三次構造。每一構造世代都代表著一定方式的局部應力狀態。和構造要素一樣,構造組合也有構造世代之分。
馬杏垣(1983)強調構造世代不僅簡單地表現彼此發育時間的早晚上,更重要的是在成因上的相互聯繫和依次控制關係,它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構造輩分關係。

構造世代的確定

建立構造的世代包括兩個步驟。首先是把認為是同一變形幕的構造分入同一群中,然後,搞清不同群構造的年代順序。分群常常首先是根據樣式來進行的,即把各個孤立露頭上看到的褶皺按其總的特徵歸入不同的樣式群中。然後,儘可能地觀察不同群構造之間的疊加關係,根據這種關係來確定各樣式群的相對時代。如果分群是符合實際的話,那末在所有的露頭上將發現它們的疊加關係是一致的。例如,如果發現A樣式群的構造到處都疊加於B樣式群之上,又看到B群的其他構造在某些露頭上疊加於C群之上,則說明,本區內可劃分出三個世代,從老到新為C,B,A。如果發現一些露頭上么群構造疊加於B群之上,而在另一些露頭上B群構造又疊加於A群之上,那么,或者是這種分群的方法不適合於這個區內,或者A群和B群構造是同時的。但樣式群與構造世代的關係並不一定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在有些地區查明,具有同樣樣式的褶皺可以屬於不同的世代,所以單純依靠樣式來分群還不能很令人滿意。然而,在露頭不連續的地區還沒有更好的分群依據,而且這個分群法在許多地區看起來還是可以套用的,不過我們應當在露頭比較好的地區,隨時依據疊加關係來檢驗這種用樣式分群的正確性。
在某些地區,褶皺的軸面和樞紐的方位可以用來幫助劃分世代,但它也只能是一個輔助標誌。顯然,兩個具有同樣的軸面和樞紐方位的褶皺可以是同一世代的,但也可以是不同世代的,反之,同一個世代的褶皺在不同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方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