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皮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漾濞彝族自治縣太平鄉,地處永平縣北斗鄉、蒼山西鎮、富恆鄉邊,距鄉政府駐地21公里,其中14公里為土路,7公里為彈石路,雨季來臨交通不便,距縣城17公里。東鄰平地村、南鄰永平縣北斗鄉,西鄰富恆鄉,北鄰蒼山西鎮。轄官莊、板房、構皮、岩橄欖、楂子樹、箐口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71戶,有鄉村人口1215人,勞動力74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69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構皮村
  • 面積:44.09萬平方公里
  • 人口:1215人
  • 海拔:215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44.09萬平方公里,海拔2150米,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655畝,人均耕地面積2.19畝,林地24134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39.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種植、經濟林果、畜牧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面積1112畝(其中:田356畝,地756畝),人均耕地面積0.9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其中經濟林果1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8.33畝,主要種植核桃、梨等經濟林果;草地面積6500畝,荒山荒地12150 畝,其它面積22239畝.有雞樅、黑木耳、蘑菇、野生菌等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程控電話、通行動電話。全村有212 戶通自來水, 27 戶飲用井水,有3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不達標(占農戶總數的百分之11.8)。有26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數190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行動電話農戶數17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與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1公里,建有1個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3輛,機車12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77畝,其中高穩產農田577畝人均高穩產田地0.48 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建有小水窖68 口;全村6個村民小組均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程控電話、通行動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轉木結構住房;有263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39.15萬元,其中:種植業150.68萬元,畜牧業收入126.71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6頭、肉牛159頭、肉羊842頭);林業收入123萬元,第二第三產業收入2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在省內務工28人,到省外務工1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數271戶,共鄉村人口1215人,其中男612人,女性603人。其中農業人口1200人,勞動力749人。該村以彝族、漢族、栗粟族為主,其中彝族983人,漢族218人,栗粟族1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17人,參合率百分之八十三點七;享受低保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9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面積96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160人,距離鄉級中學21公里。整個行政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5人,其中國小學生160人,中學生55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人,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8人,少數民族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41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六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2003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5屆“觀音廟大牲畜物資交流會”,通過以民間貿易的方式,促進了農村物資流通,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使各地客商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充分融入喜樂融融的民俗氛圍。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全村啟動了整村推進扶貧工程,總計投入資金255萬元,其中財政投入資金117萬元,農戶自籌138萬元,內容涉及公路建設、飲水工程、安居房、節能灶、小水池、小水窖、衛生櫥房、衛生廄、衛生廁、畜牧養殖、經濟林果、農田水利、教育衛生、科技培訓、村委會及其他建設項目。通過各種項目的實施,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農民的生產生活教育衛生等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完善,促進了生產發展,農民的生活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民風民俗得到了進一步的轉變,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基層組織政權建設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得以進一步增強。

發展重點

以科技手段帶動糧食主產業的發展,形成規模化種植產業鏈,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進一步引進外資積極投資辦廠,進行糧食精加工,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廠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條以糧食產業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路子。
進一步加強核桃經濟林果培育力度,擴大畜牧養殖業規模,以進一步增加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完善公路、電力、農田水利、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以進一步增強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以建設好平安、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