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件技術

構件技術

構件技術是指通過組裝一系列可復用的軟體構件來構造軟體系統的軟體技術。通過運用構件技術,開發人員可以有效的進行軟體復用,減少重複開發,縮短軟體的開發時間,降低軟體的開發成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件技術
歷史淵源,優勢,網際網路時代,軟體業研究,

歷史淵源

1968年NATO軟體工程會議,Mcllroy在提交會議的論文《大量生產的軟體構件》中,提出了“軟體組裝生產線”的思想。從那以後,採用構件技術實現軟體復用,採用“搭積木”的方式生產軟體,成為軟體開發人員長期的夢想。軟體復用是指重複使用“為了復用目的而設計的軟體”的過程。就軟體開發而言,軟體復用包括:早期的函式復用、面向對象言語中的類的復用,以及網際網路時代的完整軟體體系的構件復用。
有效的軟體復用是可以提高軟體開發的效率和質量。建立在構件復用基礎上的軟體復用將會帶來極大的價值,《Software Reuse》指出很多公司通過復用取得的成就使們堅信,管理層可以期待獲得如下優勢。

優勢

1)投放市場時間:減少為原來的1/2到1/5;
2)缺陷密度:降低為原來的1/5到1/10;
3)維護成本:降低為原來的1/5到1/10;
4)整體軟體開發成本:降低大約15%,長期項目可降低高達75%。
因此構件技術一直被視為解決軟體危機現實可行的途徑。在過去幾十年儘管軟體開發的主流思想幾經沿革,軟體業一直沒有放棄構件技術的嘗試。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結構化的軟體開發思想占主導地位,當時的復用是函式復用和模組復用。函式通過參數來適應不同套用需求的變化,package模組也是通過接口規範說明進行連線和組裝實現復用。但是,由於結構化的存在極大隱患,函式層面的復用能力有限,其結果是系統結構混亂、效率低,軟體成份復用性差。函式復用和模組復用沒有解決軟體工程的危機。
80年代起,面向對象軟體開發思想迅速發展起來,通過類的封裝、繼承和套用,面向對象的軟體開發成功的實現代碼級的復用。類和封裝性,實現數據抽象和信息隱蔽,繼承性,提高了代碼復用性。面向對象技術被公認為當前的主流的技術。但是,面向對象的復用脫離不了代碼級復用的本質,由於復用的顆粒較低,軟體開發中的復用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類復用也沒有解決軟體工程的危機。

網際網路時代

網際網路套用時代的到來,不僅僅增加了套用需求和軟體的複雜性。構件技術在網際網路時代突飛猛進,已經為實現軟體復用的理想,解決軟體危機帶來了曙光!
面向構件的技術實現更高的層次的抽象
面向構件技術對一組類的組合進行封裝,並代表完成一個或多個功能的特定服務,也為用戶提供了多個接口。整個構件隱藏了具體的實現,只用接口提供服務。這樣,在不同層次上,構件均可以將底層的多個邏輯組合成高層次上的粒度更大的新構件,甚至直接封裝到一個系統,使模組的重用從代碼級、對象級、架構級到系統級都可能實現,從而使軟體像硬體一樣,能任人裝配定製而成的夢想得以實現。
構件技術標準走向成熟
主流的軟體構件技術標準有:微軟提出的COM/COM+、SUN公司提出的JavaBean/EJB、OMG提出的Corba。它們為套用軟體的開發提供了可移植性、異構性的實現環境和健壯平台,結束了面向對象中的開發語言混亂的局面,解決軟體復用在通信、互操作等環境異構的瓶頸問題。

軟體業研究

北京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是一個專注於軟體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的學術機構,其前身是建立於1983年的軟體工程教研室,1999年正式掛牌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個專業研究所。
研究所在所長楊芙清院士的領導下,對軟體復用與軟體構件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代表為青鳥工程是,歷經“七五”、“八五”“九五”。青鳥工程在軟體復用和構件技術領域成績斐然。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中科院軟體所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首席研究員馮玉琳博士帶領下,對構件技術深入研究,碩果纍纍。其中作為知識創新工程的成果的信息化基礎軟體核心平台是其代表。
上海普元
普元是國內最早推進面向構件技術的廠商之一,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面向構件的網際網路套用基礎平台的專業化廠商。普元把嶄新的網際網路相關技術與先進的構件復用技術以及可視化開發技術全面地結合起來,創造了一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面向構件的網際網路的套用基礎平台----EOS。
網際網路實驗室
網際網路實驗室是我國著名的IT研究機構,長期從事構件技術及軟體產業的研究,並2004年1月16日發布了《面向構件的網際網路套用基礎平台研究報告》,是國內較為詳盡的關於構件技術研究的專業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