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雞屬

榛雞屬

榛雞屬(學名:Bonasa):是雉科中的一屬,共有3個物種花尾榛雞斑尾榛雞披肩榛雞。體長30-47厘米,體重320-750克。體羽棕灰,具暗色斑紋;雌雄羽色差異極小。頭上具羽冠。腿上也被有鬆軟的細細的柔軟的羽毛,覆蓋在腳踝之間,灰藍色的爪是裸露的。在秋天,沿著鬆弛的腳趾的外邊緣生長了許多牢固的突起,類似果膠

榛雞是林棲鳥類,繁殖季節不成群,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有3-4隻或6-7隻一群,也有多到10餘只的。一般在拂曉便開始覓食活動。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實和種子,特別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楊柳及樺樹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種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實和種子。是古北界特有的鳥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下屬物種,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榛雞屬的鳥類體形適中。體長30-47厘米,體重320-750克。體羽棕灰,具暗色斑紋;雌雄羽色差異極小。翅短圓;組成翅尖的為第4枚初級飛羽;第1枚較第2枚短甚,長度介於第7與第8枚之間。腋羽稍長,呈黑白相雜狀或具黑白二色相間的橫斑。尾羽16枚,外側尾羽稍短於中央。跗蹠被羽2/3,各趾兩側具櫛狀突。
具有蓬鬆的羽毛,主要特徵是雄鳥頭頂有短羽冠,具方形尾巴,其具有朝向尖端的寬闊的黑色帶,呈扇形展開。羽毛從前額延伸到具棕色的彎曲的鳥喙上。腿上也被有鬆軟的細細的柔軟的羽毛,覆蓋在腳踝之間,灰藍色的爪是裸露的。在秋天,沿著鬆弛的腳趾的外邊緣生長了許多牢固的突起,類似果膠
雌雄看起來都非常相似,但實際上還是有些不同。例如尾部的圖案:雌鳥羽毛的尾帶紋不連貫,臀部羽毛各自包含一個白斑,而雄鳥的尾帶紋是不間斷的,臀部羽毛每個包含多個白點斑。雄鳥通常具有紅色或橙色的眼睛梳,就是眼睛上方的彩色貼片,而雌鳥的眼梳不太明顯或不存在。

棲息環境

榛雞屬是典型的森林鳥類,大都棲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漿果豐富的紅松、冷杉、雲杉等針葉林及柞樹、樺樹等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分布高度從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較高山地都能見到,並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它們特別喜歡棲居山谷或陽坡有漿果的稠密灌叢和山麓潮濕或靠近水域的林內,常常在背風的山坡或倒木旁活動。冬季到落葉樺樹林與河流兩岸稀樹的喬木林地,這裡陽光可以直接照射,日照時間也較長,而且具有多芽的枝條,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

生活習性

繁殖季節不成群,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有3-4隻或6-7隻一群,也有多到10餘只的。一般在拂曉便開始覓食活動。尋食時榛雞群分散開,各自找食,彼此間保持有一定的距離,平時多在松樹枝杈間隱蔽,有時人們走到附近,仍然不動:在林下灌叢間緩慢走動,受驚時能急跑,急跑幾步再起飛,有時也直接起飛,飛行時兩翅鼓動很響,飛行迅速,一般飛行2-3米即落於樹上低枝處,在人接近時復又起飛。遇驚時,常緊貼樹枝上或隱蔽在樹枝中。大雪覆蓋後的冬季,在樹上活動的時間較多,但不在樹上棲息,而在地上雪窩裡過夜。每天的活動時間和日出、日落時間的長短緊密相關。冬季大多活動在河流兩岸及針闊葉混交林內,鑽到地面的雪覆蓋中過夜,其它季節常在地面有蕨類植物並且稠密的灌木叢的松林和臭松幼林內活動。冬季食物缺乏時,活動範圍一般也相應擴大。叫聲高而尖,音調相同,特別是在繁殖期鳴叫最為頻繁。
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實和種子,特別嗜食松子、榛子、橡子等和楊柳及樺樹的芽苞、嫩尖、花序,以及各種藤本和草本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如越橘、羊奶子、稠李等。以及黑豆樹、野櫻桃、野薔薇、牙疙瘩、草莓等都是其喜歡吃的食物,食物隨季節而異,春夏季以植物的綠色部分為主;冬季的基本食物為枝梢及少量葇荑花序,有時也食寄生於樹上的苔蘚類。有時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鞘翅目昆蟲、蝸牛、螞蟻和它的卵。在深秋、冬季和早春當地面被雪覆蓋時,幾乎完全是在樹上覓食,與此相適應,它的爪上具有櫛狀緣,可以抓住冰滑的樹枝,這是對冰雪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
特別是夏季。在地上或樹上覓食,夏季多在林下地上,冬季多在樹上。常分散單獨覓食,特別是在樹上,很少同群集於一樹逐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韓國、朝鮮、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蒙古、黑山、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
斑尾榛雞是中國中部特有物種,分布於青海、甘肅、四川三省。
披肩榛雞分布於加拿大、美國。引進: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榛雞屬分布圖榛雞屬分布圖

繁殖方式

以一雄一雌的單配製為主,但也存在多配製的傾向。在繁殖季節非常隱蔽,極少活動,4-7月發情交配。繁殖期中,發情的姿態與松雞科其他鳥類相似,雄鳥張尾如扇,兩翅下垂,羽冠聳起,在地上奔跑時翅膀不停地划動,常把地面劃成淺溝。發情開始時比較寧靜,等巢區基本上都被占據後,雄鳥間常發生格鬥,不讓其他雄鳥進入自己巢區。雌鳥不參加搏鬥,它可以自由地在任一巢區找食。發情時雌雄鳥形影不離,相互鳴叫呼喚。此時雌鳥比較機警;稍有響動,就獨自飛走,待安靜後再互鳴重聚,一般是雄鳥飛向雌鳥。
交尾後開始營巢,巢築在山坡陽面林中、地面倒木或樹根旁,也隱蔽在下木較多、林相雜亂的林中。巢極為簡陋,呈凹窪狀。位於有很多樹木圍繞的凹地處。巢材為枯枝、落葉,內鋪以細乾樹枝、松針、乾草。每巢產5-8枚卵。卵光滑而帶光澤,卵色淡褐,略具稀疏的紅褐色斑點,初產者色較淺,數天后變深,孵卵期25-28天左右,孵卵僅由雌鳥擔任,孵卵時從不輕易離巢,每天離巢1-2 次,多在清晨3-5時和晚上18:00-19:30時。雛鳥當絨羽一乾就能走動,幾天后能獨立覓食,三周后能起飛。

下屬物種

榛雞屬(3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
Bonasa bonasia
Linnaeus, 1758
2
Bonasa sewerzowi
Przewalski, 1876
3
Bonasa umbellus
Linnaeus, 1766

種群現狀

棲息地日趨縮小,被割裂成不連續的島狀或帶狀,生活於歐洲各國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經滅絕。長尾林鴞蒼鷹猛禽及一些鼬科動物是榛雞的主要天敵。棲息地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而呈碎片化,可以躲避天敵的針葉樹環境由於森林砍伐變的極為稀少,因此受天敵的威脅大。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花尾榛雞去毛、取肉備用,滋腎壯陽。因此被利用而被過度狩獵。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無危(LC)——2種,近危(NT)——1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