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體校

業餘體校

業餘體校,是我國業餘體育訓練的主要形式 ,也是我國高水平體育運動員的主要來源。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在我國仍然屬於政府行為。為培養競技運動後備人才,我國的業餘訓練有分屬體育和教育部門的兩套組織系統。儘管兩者的訓練目標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在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則有相當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業餘體校
  • 簡稱:體校
歷史發展過程,發展存在問題,解決問題對策,

歷史發展過程

新中國較為正規的青少年業餘訓練發端於自1955年原國家體委在北京、天津、上海試辦的3所青少年業餘體育訓練學校。而規模化的訓練制度建立則開始於1956年 ,其標誌為原國家體委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委建立青少年業餘體校時頒布的《青年業餘體育學校章程(草案)》、《少年
業餘體育學校章程 (草案)》。自此,開始了我國以體委系統為主的青少年業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余體育訓練的新里程。同時,我國教育系統的業餘體育訓練作為相對應的訓練力量也逐漸開始發展。
我國青少年業餘體育訓練經過50來年的發展,由單一的少年兒童業餘體校發展到多種業餘體育訓練形式並存,包括各類業餘體校、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和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以及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試點高校。這幾種形式構成了我國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的主體。

發展存在問題

據統計 ,我國有 61%的優秀運動員來自於各級各類業餘體校。從 92年到 96年的四年中 ,我國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有 361個 ,其中有 90%以上的運動員來自體校 ;在 26屆奧運會上我國的 16名獲金牌的運動員全部來自體校。可見 該校系統在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中仍起主渠道作用。但是 ,有關業餘體校學生的出路問題是我國業餘體育訓練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國業餘體育訓練的成才率仍較低。總體看 ,對文化教育的忽視、學生出路的不暢、教練員素質的缺陷以及培養目標的單一等 ,是各級青少年業餘體校存在的主要問題。
業餘體校
由教育和體育部門共同創辦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其目的是 : “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礎上 ,使體育工作面向全體學生 ,開展經常的群體性體育活動 ,增強學生體質 ,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為我國各級優秀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大批的後備人才 ,為振興和發展我體育事業作貢獻”。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建立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訓練與學習的矛盾。但是 ,傳統項目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如由於被命名的體育傳統學校絕對數偏多 ,各方面的投入條件受限 ;對傳統校的評估重點不突出 ,余體育訓練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仍處於一種鬆散及自由發展狀態 ,縱橫關係不協調 ,條塊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繫和必要的溝通 ;業餘體育訓練缺乏制度化和持久化 ,社會參與業餘體育訓練因沒有正確的政策和法規引導 ,使業餘體育訓練社會化進程出現 “一陣風”現象。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訓練的目標問題不僅關涉到業餘體育訓練的方向 ,也直接關係到在訓學生的培養質量。我國業餘體育訓練最初是指利用業餘時間 ,對青少年進行早期專項運動技術的訓練 ,是培養優秀運動員後備人才的重要形式 ,也是向青少年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一個手段。毫無疑問 ,青少年業餘體育訓練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優秀運動員後備人才 ,同時也起到培養基層體育積極分子 ,推動民眾性體育運動普及與提高的作用。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缺乏完整、統一的訓練大綱;體育教師訓練水平大多不能適應系統訓練的需要,影響了傳統項目學校的輸送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率。基於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某些不足,國家教委於1988年決定建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在一些重點高等院校中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其目標為“使受訓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體育專業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為高等院校輸送有體育特長的新生,為國家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的建立,應該說是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形式的一大進步,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同樣的原因,體育後備人才度點學校的發展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解決問題對策

比較而言,普通學校訓練場地缺乏,體育教師工作雜而多,學生學業負擔重,特別是對體育教師來說,業餘體育訓練屬於奉獻的成分多,個人利益不被重視。由於普通學校業餘體育訓練缺乏利益要素和物質要素,不管具有多么偉大的目標,完備的法規,也難以順利地運行。要正常、順利地開展訓練,首先要使教師和學生感到進行訓練能夠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滿足自己的需要,這種需要可能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可能是生活和就業的需要;其次要提供進行訓練的物質條件。我們不能將業餘體育訓練得不到重視僅僅歸因為傳統的重視智育、輕視體育的思想觀念作祟,而應從訓練主體現實和可能的需要去考慮問題。實際上,人們的觀念主要不是來自傳統,而來自現實的生活實踐。為了推動學校業餘體育訓練,國家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關於開展業餘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隨後又陸續頒布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法》等重要法規,1987年又確定了216年中學為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但是,僅有組織和法規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當社會現有的秩序尚不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力量,或者社會本身的秩序形成的是與正式法律相悖的另一種教化,養成的是另一種習性..即使運用了更大的國家強制力,法律也仍然會受到抵制,無法真正進入社會,而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因此,單純就業餘體育訓練論業餘體育訓練,就法規論法規,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可見,調整業餘訓練的“雙軌制”的是必然的。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幾十年來,基於學習前蘇聯而創立的以業餘體校為主體的業餘訓練體系,為
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是提供優秀競技後備人才的主渠道。但以體校為主體的業餘訓練體系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文化學習與訓練的矛盾長期無法得以有效解決。針對解決這一矛盾而恢復和創立的傳統項目學校、試點學校等學校系統的課餘訓練體系, 80年代以來,雖規模發展迅速,但由於技術力量及投入的有限性,對競技體育的實際貢獻並不理想。而且 ,由於體委、教委兩條業訓系統之間的利益衝突而造成的生源矛盾、訓練力量分散等問題 ,導致了業餘訓練總體效益的低下。因此應重視業餘訓練的體制改革、目標調整、制度創新等問題。
少體校訓練少體校訓練
總之 ,我國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建立的業餘體育訓練制度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 ,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競技運動發展對競技運動後備人才的需要 ,進行業餘訓練制度的創新已勢在必行。制度創新、體制改革不僅涉及組織、法規方面 ,更重要的是涉及有關各方面的具體利益和需要 ,學校業餘體育訓練體制內部各方面的具體切身利益不能兼顧和發生衝突是引發諸多問題的根源。
業餘體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