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束

楔束

楔束:

楔束位於脊髓白質的後索,與薄束有同樣的起止,傳導本體感覺和精細觸覺。楔束是脊髓內上升的纖維束,自第4胸節以上開始出現,位於脊髓後索薄束外側。其纖維起於第4胸節段以上的脊神經節細胞,這些細胞軸突的周圍支分布於肌、腱、關節和皮膚,中樞突組成後根的內側部且進入脊髓後索上升,組成楔束,止於延髓的楔束核。傳導胸上部和上肢的本體感覺(位置覺、運動覺)和精細觸覺(兩點區別覺等)。楔束繫上行纖維束之一。楔束在第四胸節以上後索的外側半(內側半為薄束)。楔束的傳導來自上肢和軀幹上部的肌、腱、關節、皮膚感覺器的衝動,在後索中上行,止於延髓的楔束核,在腦中經過兩次中繼,最終傳至大腦皮層,引起本體感覺和精細的觸覺。如後索發生病變,則本體感覺和精細感覺可發生障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楔束
  • 外文名:fasciculus cuneatus
  • 止點:大腦延髓楔束核
  • 位置:脊髓白質後索外側
解剖結構:,1、楔束:,2、薄束:,3、脊髓上行纖維束:,薄束與楔束:,

解剖結構:

1、楔束:

楔束亦稱Burdach氏束,位於後索的外側部(即薄束的外側)。在脊髓表面以後中間溝為界,將楔束和薄束分開。楔束由來自第6胸節以上的脊神經後根內側部的纖維組成。主要傳導軀幹上部和上肢的本體感覺和觸、壓覺衝動。

2、薄束:

薄束亦稱Goll氏束,位於後索的內側部(即楔束的內側)。在脊髓表面以後中間溝為界,將薄束和楔束分開;而左、右側薄束的分界線則為後正中溝。薄束由來自第6胸節以下的脊神經後根內側部的纖維組成。主要傳導軀幹下部和下肢的本體感覺和觸、壓覺衝動。
薄束繫上行纖維束之一。薄束位於脊髓後索,在第4胸節以下占據全部後索,在第4胸節以上只占後索的內側半。薄束起自第4胸節以下的脊神經節細胞。節細胞的周圍突分別至肌、腱、關節和皮膚;中樞突經後根內側部入脊髓,在後索中上行,止於延髓的薄束核。在頸髓和上胸髓薄束與楔束只藉一淺溝相隔。薄束在終止前,沿途發散旁支,止於脊髓灰質。薄束傳導來自下肢和軀幹下部的肌、腱、關節、皮膚感覺器的衝動,在腦中經過兩次中繼,最終傳至大腦皮層,引起本體感覺(肌、腱、關節的位置或運動感覺)和精細的觸覺(如辨別兩點間的距離和物體的紋理粗細)。如後索發生病變(薄束、楔束均受損害)則其傳導通路受到破壞,閉目時不能確定各關節的位置和運動的方向並站立不穩,精細觸覺也喪失。

3、脊髓上行纖維束:

軀幹和四肢接受的刺激經脊神經節及後根進入脊髓後,在脊髓內繼續上行的纖維束均叫做脊髓上行纖維束。其中主要的是將後根帶入的各種衝動直接或經過后角細胞的中繼,向上傳到腦的不同階段。傳導本體感覺的有薄束、楔束、脊髓小腦前束和脊髓小腦後束;傳導皮膚感覺的上行纖維束有脊髓丘腦前束和脊髓丘腦側束。上行纖維束如受損害則軀幹與四肢的感覺則發生障礙。

薄束與楔束:

薄束與楔束位於後索之內,由同側脊神經後根內側部的纖維組成,其中薄束由尾神經、骶神經、腰神經和第12~5胸神經的纖維組成,位於後正中溝與後中間溝之間,楔束則由第4~1胸神經和全部頸神經的纖維構成,位於薄束外側,後中間溝與後外側溝之間。第4節胸髓以上後索內才有薄束和楔束的區分,第5胸節以下後索內只有薄束,兩束的纖維都是脊神經節細胞的中樞突,經後外側溝進入脊髓,在後索內從內側到外側按骶、腰、胸、頸的順序排列。這些節細胞的周圍突觸均隨脊神經分布至頸部、軀幹、下肢的骨骼肌、腱、骨膜、關節囊與皮膚,末梢形成相應感受器,故後索纖維傳導來自這些部位的本體感覺和精細觸壓覺的神經衝動,當後索病變或損傷時,病變部位以下的脊神經分布範圍的本體感覺與精細觸覺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