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村(楓亭秀峰村)

秀峰村(福建莆田仙遊縣楓亭鎮秀峰村)

楓亭秀峰村一般指本詞條

秀峰村隸屬於福建省莆田市楓亭鎮,距鎮址2.5公里。東與泉港區鳩林村交界,西接本鎮耕豐村,南鄰泉港區界山村,北面是本鎮錦湖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峰村
  • 外文名稱:Xiufe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莆田市楓亭鎮
  • 下轄地區:後欖、五里
  • 電話區號:0594
  • 郵政區碼:351100
  • 地理位置:福建莆田仙遊縣楓亭鎮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3712人
  • 著名景點:陳郡王祠堂
  • 耕地面積:753畝
  • 行政代碼:350322100
村落與民居,沿革,村風村貌,歷史人文,建築景觀,陳郡王祠,太平禪寺,物產經濟,

村落與民居

秀峰村
全村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1公里,總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3畝(其中旱地500多畝),全部改植龍眼樹,為莆田市龍眼改造實驗基地。下轄後欖、五里兩個自然村,分為14個村民小組,截止2008年,共890戶,總人口3712人。

沿革

民國33年(1944年),楓亭鎮當局並斗山之南的後欖、五里、下斜、鹽田、厝仔、古下、海地等自然村成立斗南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三區(楓亭),稱斗南鄉。
1958年,屬楓亭人民公社,稱斗南大隊。
1961年12月,劃出後欖、五里兩個自然村,成立秀峰大隊。
1984年底,屬楓亭鎮人民政府,稱秀峰村。

村風村貌

2004年,秀峰村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的稱號。
秀峰村

歷史人文

五代時,後欖(今秀峰村後欖自然村)人陳洪進以軍人起家,為泉州將領留從效部屬,後為清源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978年(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將泉漳二州及其所轄十四縣納入宋朝版圖,被宋太祖授武寧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四子俱為一方諸候。時稱“五侯陳”,而村名號曰“侯欖”(即今秀峰村後欖)。陳洪進病逝後宋太宗追封“南康郡王”。其時陳氏家族又有陳洪銛、陳宗元等9人分別任刺史、大夫、御史等要職,盛極一時。至清代,該村又有書生何向榮登進士第。

建築景觀

在秀峰村境內保存陳洪進之子陳文瑣為其父建造的“陳郡王祠堂”。宋朝端明殿學士蔡襄為其書匾曰“德星祠”。村內還有“同德堂”、太平禪寺等歷史古蹟。

陳郡王祠

陳郡王祠,亦稱德星祠、德星堂,建於宋代,是八閩最早的祠堂,位於侯覽村,原為宋南康郡王陳洪進故居。《仙溪志》載:“陳郡王祠在連江里後覽鄉,有德星堂三字,蔡君謨書。”陳洪進“納土歸宋”後,舉家遷往河南開封府定居,僅留四子陳文瑣在後覽。陳洪進病逝後,陳文瑣建“陳郡王祠堂”,以作紀念。元代後,祠堂改為“神廟”、“三教祠”,仍奉祈陳洪進等人神像。
秀峰村

太平禪寺

太平禪寺始建於盛唐時期,當時正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有一釋僧週遊天下。他沿著漢代何氏九仙到閩中的路線到達青螺峰,發現結楓為亭的楓亭,真是一個世外桃源。他站在峰顛向西南眺望,卻見皋霞山雖不高峻,但林間雲霧繚繞,既悟出此乃是佛家聖地,又是古驛道之旁。於是便在此化緣募資始建寺宇,名曰“皋霞寺”。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黃巢義軍途經此處,皋霞寺遭到毀壞。唐景福二年至唐同光三年(893-925年),王審知兄弟在閩32年間,採取保境安民政策,這時里人又募資在原寺址的廢墟上重建皋霞寺,但規模較小,後又倒圮。
陳洪進(秀峰後欖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七月,將其所屬泉(州)、漳(州)兩郡,含莆仙在內的十四縣納土歸宋。其女兒陳璣因婚姻受挫折,離家出走到泉州崇福寺削髮為尼。當時該寺釋僧發現她為節度使女兒,向陳洪進建言:應在楓亭家鄉擇地建寺。洪進納之所言,捐巨資指派崇福寺主持來到楓亭在距他家附近的皋霞山舊寺宇之址,重建尼姑庵,為其陳璣念佛誦經,三省吾身之處,同時以宋太宗太平興國年號,把庵堂命名為“太平亭”。
秀峰村

物產經濟

秀峰村以種植龍眼樹和經營禽苗為主要產業。龍眼年產量達千噸以上;截止2008年,禽苗經營戶由1997年的4家發展到22家,年孵化禽苗3000萬羽,運銷全國10多個省、市,成為仙遊縣的主要禽苗基地。全村從事小商販的有780人,從事運輸業的有60人。民營企業有瓊脂、竹木工藝等,產品遠銷東南區各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