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講學牛心峪

楊震講學牛心峪

華山儒文化一脈,淵其源當追至東漢楊震與其父楊寶。楊震秉你增於峰麓坐館三十年,授生徒三千,堪與孔子齊名,世稱“關西夫子“。五十入仕,官至太尉,清正廉潔,有千古廉吏之美譽。其“槐市遺風”、“四知先生”、“清白傳家”的亮風高節,將永與華山的青山綠水永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震講學牛心峪
  • 性質:歷史典故
  • 人物:楊震
  • 地點:牛心峪
隱居教授,黃雀銜環,建館講學,

隱居教授

楊震講學牛心峪在華山峪東,有一座孤峰,極似牛心模樣,因而峰下的峪道,便叫牛心峪。這牛心峪雖不是一條通峪,深僅數里,但峪中草芳木秀,石奇潭清,仙風徐徐,溪流淙淙,實為一幽美之所。
東漢時,“關西夫子”楊震曾在此講學授徒。 楊震(?——124),字伯起,東漢弘農郡華陰(今華陰市)人,本為名門望族。其先祖楊碩,秦末隱居仙峪。
楊震講學牛心峪
碩有八子,皆從漢高祖征戰而建功。楊震的八世祖楊喜,因功封赤泉候。高祖楊敞,昭帝朝為丞相,封安平候。到了楊震的父親楊寶,家道中落,不再為官,隱居華山,坐館授徒。楊寶師德高尚,氣節奇高,遠近聞名。東漢光武帝劉秀多次徵召,楊寶以年老體弱為由堅辭不仕,終老家中,光武帝追封他為“靖節先生”。大約在楊震出生一兩年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因而楊震“少孤貧,獨與母居”。他一面以農耕維持生活,一面刻苦讀書。他“明經博覽,無不窮究”。為了振興國家,有功於世,他承襲了父親楊寶“隱居教授”的做法,大約從20歲起,便在牛心峪設館隱居授徒,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教育生涯。
楊震講學牛心峪

黃雀銜環

牛心峪本是楊震的父親楊寶在華山設館隱居授徒的地方。黃雀銜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相傳楊寶少年時,曾在華山腳下救起一隻受傷的黃雀,並把它帶回家中,細心護養,直到黃雀傷愈,羽毛又豐,楊寶便將黃雀攜至牛心峪放飛。這天晚上,一黃衣童子攜帶四枚白色玉環來見楊寶,並拜謝說他是西王母的使者,多謝楊寶救命之恩。
又拿出四枚玉環贈給楊寶說:“使您的子孫世代清白,官至三公,有如這些玉環。”
至今,這一故事還在華山地區流傳。楊震便在峪里父親隱居授徒的“楊寶宅”,開始授徒傳業。楊震教學和孔子一樣,有救無類,許多貧苦人家的於弟他也收為學生。因此,四方求學者紛紛慕名而來,牛心峪里誦書之聲不絕於耳,學館內外盛況如市。牛心峪里槐樹甚多,當時人便稱其為“楊震槐市”.楊震經常以“為人師者以德”嚴格要求自己。他教書育人以清白正直為要,又教風端正,講授認真,其嚴格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師德情操被後世譽為“槐市遺風”。以故楊家後裔和華陰、潼關一帶人家門前多栽槐樹,以示要繼承楊震遺風。據說,在牛心峪設學館授徒時,楊震一邊從事教育,一邊奉養老母,直到母親逝世後,他才離開牛心峪到山外建館講學。

建館講學

楊震在山外講學共有兩個地方.一是古驛道旁的雙泉(今華陰市衛峪鄉泉店村),這裡“兩泉交流,雙橋結彩,晚霞永朝,文輝萬載”,環境既優美,教學目標也十分遠大。楊震在此講學近十年,至此,從學弟子已有3000餘人,完全可以同孔子三千弟子相媲美,所以當時人敬他為“關西夫子”。楊震當年講學的地方,人們習慣上將其稱為“楊震講學處”.楊震講學的另一個地方,在弘農郡閿鄉縣(今靈寶市),故址在於靈鎮泉里村西邊的高地上。楊震在這裡講學三年以上,故泉里村一帶至今留有楊震故宅、校書堂(三避堂)、藏書窟等遺蹟。
楊震五十歲時,經大將軍鄧騭舉薦,始步入仕途.先任縣令,後升刺史。在荊州當刺史時,他曾薦茂才王密擔任了昌邑(今山東昌邑縣)縣令.後楊震出任東萊(今山東萊州市)太守時,途經昌邑,縣令王密為報薦拔之恩,懷揣十金,深夜來訪。楊震嘆息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答道:“暮夜無知者。”楊震立即責備他說:“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羞愧難當,持金退出。從此,世人尊稱楊震為四知先生。後來由於楊震為官清正,頗有政聲,累官升至太尉。因受奸人誣陷,貶為庶人,遣歸原籍。行至洛陽西夕陽亭,含恨飲鴆而亡。
牛心峪里,至今楊寶放雀台、楊震槐市等遺址猶存。一九九四年,全球楊氏宗親會來華陰尋根時,曾至牛心峪遺址灑酒祭祀,以寄託哀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