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拒賄

原文

楊震已五十餘,楊震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yè)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wè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選自《後漢書·楊震列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楊震拒賄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後漢書·楊震列傳
  • 作者:范曄
  • 主人公:楊震、王密
  • 引申成語:無所不知
文言新譯,譯文,注釋,閱讀賞析,啟示,成語,人物簡介,

文言新譯

譯文

楊震多次得到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楊震赴任途中,取道經過昌邑,他過去在荊州曾推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間,王密懷裡揣著十斤黃金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送金這件事在夜間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回答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著金子回去了。後來楊震調任涿州郡擔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賄賂。他的子孫常常吃飯沒有肉,出門沒有車,他的老朋友中年長的人有的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對他們說:“讓後代被稱作清白官吏的子孫,把這個贈送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注釋

楊震:東漢人,字伯起。
累遷:多次升官。
荊州:古地名。
東萊:古郡名。
之:去往。
道經:路過。
昌邑:縣名。
故:以前。
舉:推薦,選拔。
茂才:即後世秀才。
令:縣令。
謁見:進見。
懷:動詞,意謂懷中藏著。
遺(wèi):贈送。
故人:漢代人在門生或曾經做官的人面前,大都自稱“故人”。此為楊震自稱。
知:了解。
何謂:怎么說。
涿郡:古郡名。
秘謁:隱密進見,此指私下送禮行賄。
蔬食:粗食。
故舊:老交情,老朋友。
或:有的。
開產業:開置產業(以留給子孫)。
以此遺之:把“清白吏子孫”名聲留給後人。
厚:豐厚。
當(之):指楊震。
故人:我。
(子)知:你。
亦:也。
遷:調動官員。
令為開產業:叫他為(子孫)留些產業。
或:有的。

閱讀賞析

《楊震拒賄》一文記載了東漢時期官吏楊震拒絕賄賂的事跡,讚揚了楊震視廉潔聲譽勝過豐厚家產的高尚品質。今天讀來仍不失為一篇為官當權者進行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通過人物的言行,展示了楊震不為金錢所動崇尚清白的廉潔風範。古有楊伯起,今有汪洋湖。楊震的清廉,在今天被一個名叫汪洋湖的優秀黨員領導幹部發揚光大。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為官一任,廉政一任,造福一任;而且還對家人約法三章:不干政、不特殊、不收禮。同時也對身邊的工作人員約法三章:不收非份之錢,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從而帶出了一屆屆作風過硬的領導班子,也帶出了支持和理解他的和睦家庭。
然而現實社會中對汪洋湖同志的所作所為表示質疑的、不理解的大有人在。什麼“像汪洋湖那樣活著沒勁,既不會享受,又不會用權,白白在這個世界上走了一回”,還有的為因貪污受賄罪而判刑的褚時健鳴冤叫屈。由於人們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看法不同,時代的旋律才會夾雜著一些不和諧的音律,才會衍生出晚節不保的58、59歲現象,才會有抱著僥倖的“暮夜無知者”心態以身試法的現象不斷出現。因此,反腐敗工作將是長期而又任重道遠。

啟示

廉潔聲譽勝過豐厚家產。惟有誠信才能立足於社會,惟有誠信之人才能常保全寧,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唯有廉潔之人才能立足於社會,唯有廉潔之人才能常保全寧。

成語

文中楊震說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後來被概括為一個典故,它就是“無所不知”。

人物簡介

楊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人。他通曉經典,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之稱。他教書二十多年,不為官所動。直到五十多歲,才受聘擔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後官至司徒、太尉。
讚揚了楊震視廉潔聲譽勝過豐厚家產的高尚品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