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

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

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發生在河南省固始縣城南四十公里的楊山煤礦,爆發於一九二九年十月五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場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史,貫穿於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輝煌時期至堅守時期的始終。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不僅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也是中國煤礦史上的第一次工人武裝起義。起義建立了工人武裝,還建立了紅色政權和赤色工會,是工人和農民聯合革命並且取得成功的典範,具有重要的革命意義和歷史意義。

起義勝利後創建了以楊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並建立了第四區轄十一個鄉蘇維埃政權,開始了武裝割據的鬥爭。起義隊伍後編入“堅持大別山革命紅旗不倒”的紅二十八軍,並逐步發展成為新四軍第四支隊、華野二縱四師、解放軍二十一軍六十一師的重要紅色血脈,楊山煤礦因此被譽為“紅色煤礦,工運搖籃”。

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於二○一一年被推選為固始縣十大名片之一。河南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紀念園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這段如火如荼的革命歷史,二○一三年十一月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
  • 起義時間:1929年10月5日
  • 起義地點:河南固始楊山煤礦(原屬商城縣)
歷史背景,起義概況,堅持鬥爭,紅色記憶,

歷史背景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楊山當地豪紳和外地資本家陸續辦起幾個規模較大的煤礦,礦工在幾年間猛增到一千多人。安全條件極差造成礦工大量傷亡,礦工被礦主、工頭鞭棍打死打傷的事件也頻繁發生。災難深重的楊山礦工孕育了反抗與解放的革命思想。
一九二七年十月黃麻起義勝利的風暴席捲了豫東南地區,中共商南區委在二道河、楊山等地發展黨員,建立了楊山煤礦黨支部,張澤禮任支部書記。楊山煤礦黨支部充分發動礦工民眾開展經濟鬥爭,向礦主提出增加工資、實行“三八”制和改善食宿、醫療與安全條件的要求,得到各礦窯的熱烈回響,礦主們被迫接受三項要求。時隔不久,反動礦主高富興圖謀報復,製造了殘殺礦工呂天順的血案,礦工們義憤填膺,連日遊行示威。黨支部抓住時機,帶領憤怒的礦工包圍了高富興的老巢高家樓,嚇得高富興逃進固始縣城。僅在1929年夏季,楊山煤礦就接連四次成功地開展了這類鬥爭,鍛鍊和提高了礦工們的鬥爭本領,楊山礦工也由經濟鬥爭轉向了政治鬥爭和武裝鬥爭。
一九二九年七月楊山煤礦黨支部把工作重心放在起義前的準備工作上:1、在礦上繼續開展合法鬥爭,進一步爭取礦工,組織礦工,以擴大起義力量;2、派骨幹與附近地區的農民赤衛隊取得聯繫,以便在起義時給予配合;3、組織秘密游擊隊,採取“摸瓜”的辦法,積極為起義籌集武器和經費。4、設立秘密聯絡點。由張澤禮及其愛人晏永香設個鐵鋪,為起義蒐集和傳遞情報。正當礦工們躍躍欲試的時刻,中共商城縣委特派員王澤渥來到楊山連夜召開支部大會(解放前楊山煤礦屬商城縣管轄),傳達了縣委關於“楊山礦工立即舉行起義”的決定。會上,通過周密研究,制定了起義計畫,成立了起義指揮部,張澤禮任總指揮,雷長友、吳雪橋任副總指揮。

起義概況

一九二九年十月五日,礦工們聽到起義信號後奔赴起義集合地,蘇仙石、峽口等地前來援助起義的農民赤衛隊員也趕到了。張澤禮進行了起義動員,礦工們情緒激昂,鬥志旺盛,起義的呼聲震天動地,數百名起義者兵分三路,高舉紅旗,揮舞長矛大刀,飛奔山下的曹黑樓、徐下樓和橋頭店,出其不意,從劣紳家中奪取土槍六十多支。得勝當晚,這支起義隊伍在拐套子宣布成立了由八十多人組成的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張澤禮任隊長兼黨代表。糾察隊連夜奇襲了樟柏嶺,捉住劣紳項白鬍子和劉謙夫。反動礦主高富興仍盤踞在高家樓繼續與工人糾察隊為敵。糾察隊兩次攻打高家樓未果,紅三十二師師長周維炯聞訊後率領隊伍趕到楊山,糾察隊配合紅軍,一舉攻克高家樓。
在此期間,楊山煤礦成立了赤色工會,雷長友被選為委員長,張澤禮、彭仁橋、高振武、柳玉芝等被選為委員。礦山的一切權力歸赤色工會,工人們成了礦山的主人,參加生產、管理生產,使煤炭生產迅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煤礦生產所得利潤,一部分用於革命經費,一部分分給工人。
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在攻克高家樓以後,與當地赤衛隊緊密配合,乘勝出擊,先後攻克了郭家樓、李家寨、秦北圍、姚老家、吳上樓、洪下樓、凌家尖樓等十幾個豪紳圍寨,還殺死大惡霸李少伯等,開闢了一塊以楊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在戰鬥中不斷成長壯大,隊員很快發展到一百八十多人,擁有長、短槍八十多支。工人糾察隊不僅為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培養和輸送了一批骨幹,還不斷配合紅軍外出作戰,榮立戰功。
起義勝利後創建了以楊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配合紅三十二師解放了商城,並建立了第四區轄十一個鄉蘇維埃政權,開始了武裝割據的鬥爭,對臨近地區工農革命鬥爭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楊山起義隊伍中的骨幹,經過戰鬥洗禮,後來有一大批擔任了黨、政、軍和工會的領導職務,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有一批礦工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成為革命烈士。據《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錄》所載的烈士名單,其中就有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員三十多名。

堅持鬥爭

一九三二年秋,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國民黨軍隊與反動民團乘虛而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幾乎全部淪於敵手。楊山這塊由起義礦工多年建設的革命根據地被敵四十五師侵占。張澤禮、雷長友、易乾福將分散的糾察隊員集合起來編入赤城縣(商城改為赤城)第八赤衛團,一九三三年春,在韭菜岩、大極嶺、筆架山等山區,連續與敵人搜山部隊發生激戰,獲得輝煌戰果。
一九三三年六月,鄂豫皖三省“剿總”司令劉鎮華驅使數千名團匪,使用一切毒辣手段,妄圖肅清商固邊境上的工農武裝。張澤禮、雷長友臨危不懼,率領隊伍配合紅二十五軍,進行浴血奮戰,粉碎了敵人的“清剿”陰謀,壯大了自己的隊伍。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紅二十五軍奉命西征後,這支隊伍被編入新組建的紅二十八軍,並組建了赤城中心縣委(張澤禮任書記),以金剛台為依託,在固始熊家河、窯溝、楊山一帶廣泛發動民眾,就地堅持游擊鬥爭,直到抗日戰爭爆發,才奉命編入新四軍第四支隊,開赴抗日前線。這場鬥爭持續時間長達十年之久。
以楊山煤礦工人糾察隊為核心的這支工農武裝隊伍,成為商固邊境撲不滅的革命火種和紅色根據地的忠誠捍衛者。

紅色記憶

一九四一年二月新四軍第四支隊改編為新四軍二師四旅。這支隊伍在八年抗戰中,經歷了嚴峻的考驗和鍛鍊,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戰鬥和工作任務,共作戰三百多次,殲滅日寇偽軍三萬多人,全旅有五千多官兵為了中華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解放戰爭開始後,四旅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四師,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第六十一師,在三年解放戰爭中馳騁於華東戰場,戰功卓越。一九八五年,六十一師被中央軍委命名為“紅軍師”。
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這段革命歷程所湧現出的“愛國、創新、堅韌、包容”的楊山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河南楊山煤礦工人武裝起義紀念園現有五個展廳和一處起義舊址,總面積四百二十平方米,收集和展出革命史料三十餘萬字、圖片一百六十多幅、實物九十多件,展品豐富,圖文並茂,在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教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激發人們牢記光榮歷史,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