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台

楊台(602年-660年)字崇本,弘農楊氏,隋朝大臣楊素之孫,隋朝義陽太守楊玄獎之子。是楊玄感叛亂中唯一倖存的楊素系男性子嗣。

唐朝貞觀七年,經宗正卿李百藥推薦,而進入唐太宗視野,後因姐姐楊氏是唐太宗妃嬪,進入官吏候選名單,擔任尚食直長(正七品上),後升任果毅都尉(約從五品)。

唐高宗顯慶二年,任宋州長史,兼檢校虢王府司馬。顯慶五年,在宋州任上去世。

基本介紹

  • 別名:楊崇本
  • 所處時代:唐朝
  • 出生日期:602年
  • 逝世日期:660年
  • 主要成就:宋州長史
  • 本名:楊台
人物生平,年幼逃難,進入唐朝,弟憑姐貴,安葬父親,升任軍官,坐鎮地方,親屬成員,墓志銘,家族世系,

人物生平

年幼逃難

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叛亂被殺,弟弟義陽太守一同被處死。當時義陽郡郡民感念楊玄獎的德行,以重要的禮儀安葬了他。那時候,姐弟倆人都還年幼,藏身在高山中,就這樣才沒有被殺,度過了幾年艱難的生活。

進入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繼位以後,楊台就上表敘述自己的一些經歷,當時李世民為秦王,就任命他為秦王府的侍從官員。可能在那個時候,楊台的姐姐就進入了秦王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妾,後來的嬪妃。

弟憑姐貴

貞觀七年(633年),經過宗正卿李百藥的推薦,加上姐姐的妃嬪,被任命為尚食直長(正七品)的職務,掌管皇室飲食。楊台的姐姐,是唐太宗的哪位嬪妃,不是很清楚,估計她的級別不是很低。對比唐太宗陰妃的弟弟陰弘智,他被授予尚乘直長的職務,級別也是正七品。可以看出,楊台的姐姐很有可能是“三夫人”這樣的級別。
而楊台的姐姐是不是趙王李福的母親“楊貴妃”,也不能確定,但是她的地位肯定不低。“貴妃”這個封號也可能是追封的,因為在唐宋時期是不可能同時有兩個貴妃存在的。一般而言,在墓誌中提到的稱呼,不一定是她原先的封號,多半是後來追贈的,這成為了墓志銘的一個體例。

安葬父親

在貞觀五年(631年),楊台把父親楊玄獎靈柩遷到原來的家族墓地安葬。

升任軍官

貞觀十四年(640年),楊台就被授予果毅都尉的官職,就是一名級別較高的軍官,可能是從五品以下的官職。楊台在這方面,表現優秀,“每年考績,必居其最“,考績被評定為第一。

坐鎮地方

在高宗顯慶二年(657年),楊台出外為宋州長史(河南商丘縣以南),同時擔任虢王府的司馬(應該是唐高祖李淵之子虢莊王李鳳)。唐代的長史,如果是上州就是從五品的級別,地位比較高。在這個時期,楊台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於選擇官員是非常謹慎和認真的。在職務以外,楊台還喜歡欣賞當地的自然風景,甚至還登上高山遠望美麗的景致。
顯慶五年(660年),楊台在宋州任上病逝,時年五十八歲。

親屬成員

高祖:楊暄,後魏諫議大夫,贈華州刺史。
曾祖:楊敷,北周汾州刺史、臨貞公。
祖父:楊素,隋朝司徒、楚國公。
父親:楊玄獎,隋朝義陽太守、清河郡公。
姐姐:楊氏,唐太宗妃嬪。

墓志銘

《大唐故宋州長史兼虢王府司馬上輕車都尉楊君墓志銘》
君諱台,字崇本,弘農華陰人,後漢太尉楊震之胄也。長瀾回注,姬川與靈漢爭流;崇基削成,太華共原天比峻。
高祖暄,後魏輔國大將軍、諫議大夫。言討葛榮,臨陳殞節,贈殿中將軍、華州刺史。出丹穴而鎮羽,仰紫宸而游聖。義敦熊掌,心甘馬革。曾祖敷,周開府儀同三司、汾州刺史、臨貞公。為齊師所圍,城陷被縶,抗節不擾,發憤而薨。贈大將軍、淮廣復三州刺史,謚忠壯。體金精以傑立,應昴宿而效靈。碎明月於九重,播英名於萬古。祖素,隨尚書左右僕射、尚書令、司徒公、上柱國、楚國公、贈太尉、謚景武。包山海而為量,負日月以運行。經文緯武,丹青神化。樹功立事,翊亮時雍。父玄獎,義陽郡守、上柱國、清河郡開國公。情田鏡澈,性畹蘭薰。懷琨瑤而稟質,蘊禮樂而為器。
君慶葉高門,祥符清德。夙承教義,早摽聰敏。資惠問於靈府,振嘉猷於庠塾。伯父禮部尚書、楚國公(楊玄感)稱兵犯順,闔門破滅。君遭難之始,年在童幼。閒關屯故,竟以獲免。毀容變服,藏匿嵩丘。抱酷銜冤,迄於隋末。屬皇朝啟運,繼絕興亡。君乃奉表天闕,具陳終始。於時文皇(李世民)在藩,乃授君秦府庫真,駈馳臥內,便煩帷幄。小心謹慎,有冠等夷。貞觀七年,應詔推擇,所舉之主,則宗正卿安平李公焉。又以姊在後庭,編名戚里。其年,以妃嬪之親,授尚食直長。雖廚搖蓮脯,菀儀雙觡。而承恭儉於帝則,奉慈惠於天顏。趨進折旋,深合典制。十四年,出除郊城府果毅都尉。恤孤撫眾,訓卒利兵。每年考績,必居其最。顯慶二年,除宋州長史,蒞職再期,兼檢校虢王府司馬。又積前後勞效,累授上輕車都尉。宋都形勝,會通淮海。英藩作牧,妙簡元寮。君廉平馭物,誠恕臨下。踐繩以侍天人,解節而膺庶務。兔園修竹,時會緣情之旨;猿岩叢桂,乍侶幽棲之潔。而飄塵不借,去日難留。粵以顯慶五年二月八日,終於宋州之廨舍,春秋五十八。以六年龍集辛酉三月丙申朔十一日丙寅,歸葬於華陰潼鄉神原里之原。
君清明在躬,貞信為寶。奉公剋己,處順安排。惟昔妙齡,遭家不造。暨乎時泰,聖善在堂。溫扇多方,服勤無怠。及風樹不靖,攀慕莫由。終身之痛,實感切於鄰祖;再溢將絕,亦毀膺於茹荼。重以容止端華,詞調倜儻。善交遊,重然諾。酒德將琴心等觀,黃金混白璧同輕。宜其漸登台棘,永綏福履。而犍為石柱,璧五星偕落;長沙坐服,隨六鵷俱飛。恨結撫棺,嘆深埋玉。況複音儀永謝,寒暄革序。翻畫柳於涼郊,泛靈轜於春渚。背伊洛之通逝,歷崤函之重阻。掩歸魂於厚穸,書雅操於平府。哀哀高行,噭噭遺孤。式旌翠琰,永閟黃壚。其詞曰:
靈河帶地,神岳乾天。璿波孕匣,仙掌開蓮。龍旂疊映,龜細斯傳。盛德弗泯,冢嫡終全。廓藩襟抱,鏘洋雅量。玉瑩黃中,雲披景望。儀形可仰,清識難尚。學綜流略,材兼梓匠。幾以成務,禮以庇身。有懷縷紱,無累嚻塵。庭延舊齒,坐滿嘉賓。琴樽偶性,風月虛神。秦中訓旅,威宣夏律。梁墉徙政,愛如冬日。還淳變道,捐華佩實。辭寶激貪,鞭蒲矯失。斡流易促,交璧同盡。福謙誰驗,靈心多忍。俄趨夜壑,倏齊朝菌。弦絕故交,情依虛北。傷哉窮嗣,痛矣孀閨。冤深賦鵠,孝極湌藜。山幽樹古,野曠墳低。貞觀以劭,墓版思題。

家族世系

弘農楊氏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第八代
第九代
楊結
楊繼(中山相)
楊暉(弘農簡公,洛州刺史)
楊恩(楊宥,河間太守)
楊鈞(臨貞恭公,七兵尚書)
楊暄(臨貞忠公)
楊敷(臨貞忠壯公)
楊素(楚景武公)
楊玄感
楊玄縱
楊玄挺*
(兒子楊台)
楊萬石
楊仁行
楊積善
楊約(修武縣公)
楊玄挺(過繼)
楊詢
-
楊慎
楊岳
楊弘禮
楊弘義
楊弘文
楊弘武
楊原(同昌縣男)
楊實
楊昭楊先楊曦
楊濟(華陰伯)
楊宏
-
楊穆(澄城縣伯)
-
楊儉(夏陽安侯)
楊升(字文義)
-
楊文殊
楊文休
楊文褒
-
楊異(字文殊)
楊安仁
-
楊虔遜
楊峻
楊立(子楊思齊)
楊勰(字文邕)
-
楊文舉
楊朏(字文朗)
楊文雅
楊文若
楊文偉
楊寬(華山元公,尚書僕射)
楊文思(正平定公)
楊文紀(上明恭公)
楊孝謩
楊弘讓
楊孝偡
-
楊孝儼
楊文矩
楊孝儀
楊文愻(普安縣男)
-
楊佑(長寧男)
楊胤(長寧穆男)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