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千里(清朝人物)

楊千里(清朝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千里,名天驥。粹卿子。江蘇吳縣人。清光緒六年生(1880)。光緒二十八壬寅優貢。家學淵源,精習楷法,迨長,於秦篆漢隸、章草、魏晉諸家,無不窺其堂奧。晚年益精進,揮灑自如,神完氣足,於秀麗中饒有金石氣。所作詩詞,清新飄逸,別饒意趣。兼工治印。歷任龍門師範學堂、中國公學、及復旦公學教員、暨行政院交通部秘書、教育部視學、監察院秘書、無錫、吳江等縣縣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千里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58年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

人物生平

清末民初,吳江縣同里鎮的文化名人中有“楊柳松柏”四傑。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過,柳是柳亞子(柳本是黎里人,早年到同里讀書,師從金松岑松);松,金松岑;柏,陳去病,去病字伯儒,取其諧音柏;楊就是費孝通的舅舅楊天驥。
楊天驥(1882-1958),原名錫驥,改天驥,字駿公,號千里,別署繭廬、天馬、東方、聞道等。千里的父親楊敦頤進士出身,官至江蘇學政,兒時的千里跟隨父親到駐地鎮江讀書。由於家學淵源,父親督責有方,千里五歲讀書,六歲開筆,每天生活在書籍筆墨之間。父親為了兒子應考科舉,讓兒子操練楷書,這為楊千里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千里讀書用功,襲承父學,善於撰寫各種詩詞文章,尤其擅長書法和篆刻,對於秦篆漢隸、章草魏晉諸家,無不窺其堂奧,廣采博收,碑帖並重,吸納了南北各派的風骨氣質,融入自身的書法之中,立出自家法度,成就了個人面目。
1899年,楊千里進入上海南洋公學讀書,光緒二十八年(1902)推為壬寅科優貢。“蘇報案”時,參與營救章太炎等人,並聲援蘇報,積極倡言輿論自由。與父親楊粹卿合著有《滿夷猾夏始末記》,控訴清廷殘民罪行。與金松岑等人資助鄒容出版《革命軍》一書,在蘇州倉米巷黨團案中求助於蔡元培先生,營救遭國民黨逮捕的陳廉貞等進步青年。1904年任上海澄衷學堂國文教員,接下來,參加同盟會和南社,一度任孫中山秘書。武昌起義時,積極參加陳英士所領導的進攻江南製造局及道台衙門的戰鬥。製造局總辦張楚寶倉皇出逃,留下一輛馬車,車髹黃漆,非常觸目,陳英士得到後轉贈天驥,天驥每天乘坐馬車到報社上班。楊先後出任《申報》和《新聞報》主筆,當時洋人福開森執掌大權,天驥不去趨奉,常作倨傲之態,福開森決意停他的職,天驥聞訊笑笑,揚長而去。
1917年,天驥到廣州,加入國民黨,1920年任北京政府國務院秘書,1921年任中國代表團咨議,參加太平洋會議。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任江蘇省無錫縣縣長,1927年4月,任吳江縣臨時行政委員會主席,1929年7月至1930年5月任吳江縣縣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主事、僉事、秘書、教育部視學、交通部秘書、監察院監察委員等。抗日戰爭時期輾轉於香港、湘桂、重慶,以賣字和篆刻為生,結交了一批書畫篆刻同道。53歲那年,天驥取蘇東坡“白髮蒼顏五十三”詩句,刻成印章,朋友梁爰居小天驥一歲,約定次年轉作贈品,陳倦鶴更小一歲,說後年再贈倦鶴。
新中國成立後,由柳亞子介紹加入民革,任上海華東文物管理委員會特約顧問、徐匯區政協委員。

個人著作

著作有《繭廬吟草》、《繭廬長短句》、《繭廬印痕》、《繭廬長短句》、《繭廬治印存稿》,還有上文提到的《滿夷猾夏始末記》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