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慧

楊利慧

楊利慧,女,1968年2月出生於新疆阜康縣,籍貫四川省旺蒼縣。1991年於遼寧大學中文系獲得民俗學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得中國民間文學專業博士學位,1996年從北師大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校任教。講過《神話與神話學概說》等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利慧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新疆阜康縣
  • 出生日期:1968年2月
  • 畢業院校:遼寧大學
  • 性別:女
  • 籍貫:四川省旺蒼縣
個人簡介,學 歷,工作經歷,獲獎情況,省部級,校級,參加國際學術活動,主要學術著作,專著,編著,論文或譯文,學術訪談和札記,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社會兼職,

個人簡介

楊利慧,女,1968年2月出生於新疆阜康縣,籍貫四川省旺蒼縣。1991年於遼寧大學中文系獲得民俗學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得中國民間文學專業博士學位,1996年從北師大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校任教。講過《神話與神話學概說》等課程。
2000年8月~2001年8月,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做訪問學者。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神話學、民間敘事學及當代民俗學的理論與方法。
楊利慧楊利慧

學 歷

1994.7~1996.7——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1.9~1994.7——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1988.9~1991.7——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民俗學專業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84.9~1988.7——於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6.8~至今——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為本科生及碩士研究生講授“民間文學概論”、“神話學基礎”、“民間敘事學”、“民俗學田野作業的理論與實踐”等課程;
1994.7~1996.7——從事神話學研究工作,是中國民俗學專業第一位博士後研究人員;
1991.9~1994.7——在北京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兼任系教學秘書工作。
國外留學經歷
2000.8~2001.8——獲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Department of Folklore and Ethnomusic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進行訪問研究。

獲獎情況

國家級
1、 2001年9月,專著《女媧的神話與信仰》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一等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
2、 2001年12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本人排名:4)。

省部級

1、1998年12月,《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專著)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2000年2月,專著《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2000年6月,獲得教育部首屆“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簡稱“優秀教師獎”);
4、 2001年9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本人排名:4)。

校級

1、 1998年11月,獲“北京師範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組一等獎;
2、 2000年12月,與教研室同人一道,因“中國民俗學學科的創建與實踐”獲得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本人排名:4);
3、 2003年3月,獲“北京師範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獎”二等獎。

參加國際學術活動

1、1995年4月,於台灣省台北市參加“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與鐘敬文教授合著並為主要執筆人);
2、1995年11月,于海南省海口市,參加“海南省首屆國際婦女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女媧信仰對於婦女的特殊功能》;
3、1997年6月,于山西省太原市參加“中國的祭儀、音樂與戲劇及其社會環境國際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街子鄉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
4、2000年10月,於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Columbus, Ohio State)參加“美國民俗學年會”;
5、2001年3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主講了“女媧之神——當代中國的神話與民間信仰”(The Cult of Nüwa: Myths and Beliefs in Contemporary China)專題講座;
6、2001年5月,應邀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系主講了“中國的民間剪紙藝術”(The Art of Chinese Folk Paper-cutting)專題講座。

主要學術著作

專著

1、《女媧的神話與信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2、《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3、《金猴獻瑞》(第2作者,十二生肖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11月。

編著

1、《鐘敬文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
2、《雪泥鴻爪——鐘敬文自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3、《婪尾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論文或譯文

1、《懷念東方學者w·愛伯哈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1992年9月;
2、《女媧神話研究史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1994年1月;
3、《新時期中國民俗學復興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國民俗學研究》第1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4、《女媧信仰對於婦女的特殊功能》,《海南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增刊;
5、《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與鐘敬文先生合著),《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3月;
6、《始母神—女媧神格的基點和中心》,《民間文學論壇》1996年第2期,1996年5月;
7、《中原女媧神話及其信仰習俗的考察報告》,《中國民俗學研究》第2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8、《女媧信仰起源於西北渭水流域的推測—從女媧的人首蛇身像談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1996年11月;
9、《伏羲女媧與兄妹婚神話的粘連與複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1996年11月,《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2期轉載,1998年3月;
10、《傳承與變異—女媧神話的流變》,《象徵與社會—中國民間文化的探討》(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論叢”第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1、《甘肅天水地區的女媧信仰》,《民俗曲藝》(台北)第111期,1998年1月;
12、《街子鄉的社火》(合著,第一作者),《民俗曲藝》(台北)第115期,1998年9月;
13、《生民造物的始祖與英雄——談猴神話》,《中國民俗學年刊》(1999年),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4月;
14、《中國神話學的現狀與未來》,《文藝報》1999年9月21日;
15、《鐘敬文及其民間文藝學思想》,《文學評論》1999年第5期,1999年9月;
16、《歷史關懷與實證研究——鐘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之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1999年11月;
17、《鐘敬文民間文藝學思想研究》,《鐘敬文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學術史卷》2002年3月轉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世界視野中的台灣原住民神話和故事》,《民族文學研究》2001第1期,2001年2月。

學術訪談和札記

1、《印第安納大學訪學札記》,《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2001年6月,第二作者;
2、 《民俗學與音樂文化學系的學生培訓與課程設定》,《民俗研究》2001年第3期,2001年9月,第一作者;
3、 《心靈深處的懷念》,《大公報》(香港)2003年1月23日摘要刊登;《群言》2003年第3期全文刊登;《中國教師》創刊號轉載。
4、 《理察?鮑曼及其表演理論》,《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2003年3月,第一作者;
5、《阿蘭·鄧迪斯:精神分析學說的執著追隨者和民俗學領地的堅定捍衛者》,《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2003年9月,第一作者。

承擔的科研項目

1、教育部2000年“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項目:現代民間口承神話的傳承與變異。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0~2005年。
2、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民間敘事的講述與表演。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2003.1~2006.1。
3、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國的神話母題。項目負責人;起止時間:1996.10~1999.10。
4、國家社科基金八五規劃重點項目:古代東方文化的曙光——中原神話文化價值論析。參加者,排序3;起止時間:1991.4-1996.5。
5、博士後科研基金項目: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獨立承擔;起止時間:1994.7--1996.7。

主要社會兼職

北京市海淀區第12屆人大代表
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工作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