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仆徙關

楊仆徙關

“楊仆徙關”的佳話是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一個明證和縮影,對研究我國漢代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物證價值。“紫氣猶存賢令尹,青牛重渡古函關。”漢函谷關在道教文化傳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仆徙關
  • 典故年代:漢朝 公元前112年
主題
責任者
路永
版本
河南省圖書館
日期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描述
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這裡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裡朝聖祭祖。
楊仆,西漢名將,洛陽市宜陽縣南灣村(今新安縣境內)人,他生平兩件事最為後人流傳,分別是東移函谷關和南下平叛。史料記載,公元前112年,楊仆被封為樓船將軍,率領水軍,與路博德的陸軍一起平定南越國,因戰功被封為將梁侯。當時函谷關主要指秦關,也就是靈寶北的秦函谷關。奇怪的是,漢武帝並沒有在秦函谷關以西的關中地區給他封地,讓他在秦函谷關以東做侯。在歷史上,關中侯是比較正統有地位的,他成了唯一的一個“關外侯”,於是他向漢武帝建議,把秦函谷關向東移300里,移到今天新安漢函谷關位置。將一個具有軍事意義的關隘東移300里,既有助於擴大京畿地域,又能加強關中平衡地方的能力。漢武帝欣然接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移函谷關”佳話。下聯則是主要寫道教鼻祖老子從洛陽向西傳學的線路,也從這條官道上經過。
當然,也有歷史學家認為,“東移函谷關”其中有歷史演義成分。不管是楊仆個人喜好,還是漢武帝“擴關”策略,都是後話。其實歷史上,函谷關主要有三個關口,分別是秦關、漢關和魏關。而東漢等後來朝代在洛陽定都後,漢函谷關仍是洛陽周邊八大關口之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