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主人公)

楊乃武(“清末四大奇案”之一主人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乃武(1841—1914),男,字書勛,一字子釗,因排行老二,人稱楊二先生。浙江餘杭人。同治年間的舉人。1873年被誣陷與畢秀姑(外號小白菜)通姦殺夫,在刑詢逼供後認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後由於《申報》數次深入採訪使此案驚動京師,在數次更審後雖還予清白,然而兩人受盡酷刑折磨的悲慘遭遇仍令人不勝唏噓。此案後被人編為戲曲、評彈、電影、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及長篇小說《劫後餘生》,流傳甚廣。該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乃武
  • 生卒年月:1841—1914
  • :書勛,子釗
  • 性別:男
  • 出生地:浙江餘杭
  • 別號:楊二先生
人物生平,人物訟爭,說法一,說法二,文學作品,越劇,電影,電視劇,

人物生平

1841年生於浙江杭州市餘杭鎮澄清巷。其父楊朴堂以種桑養蠶為生,家道小康。家世以種桑養蠶為業。
楊乃武
楊乃武自小聰慧過人,二十多歲考取秀才,三十三歲考中癸酉科舉人。楊乃武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曾在縣衙照壁上書寫“大清雙王法,浙江兩撫台”一聯,諷刺餘杭知縣劉錫彤貪贓枉法,與官府結下怨仇。
當時,餘杭鎮上有一麗人名畢秀姑,生得白皙秀麗,平時又愛穿白色上衣綠色褲子,人稱“小白菜”。十七歲嫁與豆腐店幫工葛品連為妻。次年葛氏夫婦租住楊乃武家。楊、葛二家毗鄰相居,初時和睦融洽。但好景不長,由於畢氏年輕俏麗,舉止大方,葛品連心胸狹窄,多疑善妒,畢氏婆母葛喻氏兇悍潑辣,蓄意尋釁;加之楊乃武喪偶鰥居,深居簡出,雖然並無半點真憑實據,卻橫生枝節,終於傳出畢氏與楊乃武關係暖昧的流言。楊乃武書生自重,急於脫嫌,便以入不敷出為名退租,大幅度提高房租。葛品連早已忿然,亦心領神會,順水推舟,於第二年夏遷出楊宅。從此,楊、葛無關無涉。
同年秋,葛品連患痧症身亡。葛喻氏無端懷疑畢氏謀殺親夫,告了刁狀。知縣劉錫彤挾私報復,又先聞風傳,成見在心,便誣指楊乃武“奪婦謀夫”,以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冤案鑄就,葛畢氏謀殺親夫,被擬凌遲處死;楊乃武通姦殺人,判為斬首示眾,並報杭州府定罪。知府以此定罪報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撫也草率從事,仍維持原判上報刑部。
楊乃武不甘俯首就戮,在死囚牢里書寫親筆辯狀,請其胞姐楊氏代為京控。以後屢審屢覆,歷時三載有餘,轟動朝野。《申報》對此案進行了連續報導並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申報》對楊案的報導,維護法制,申張正義,不但鼓勵了楊乃武家屬反覆上京呈控,也促使朝廷不得不降旨著令刑部重審楊案。最後在慈禧太后的插手下,經開棺驗屍,澄清了案情,得以翻案。涉案的300多名官員有30餘人被革職、充軍或查辦,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員被革除頂戴花翎,永不續用。
楊乃武冤案平反後,回家繼承父業,以種桑養蠶為生,1914年9月患瘡疽,不治身死。此案後被人編為戲曲、評彈、電影、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及長篇小說《劫後餘生》,流傳甚廣。該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人物訟爭

說法一

清末,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傭,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藥姦污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泄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抗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子,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尼,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說法二

楊乃武生於道光21年,是浙江餘杭縣的鄉紳,他平時里愛管閒事,喜歡抱打不平,為此還頂撞過官府,這也為以後他身陷囹圄埋下隱患,同治12年,楊乃武考中了舉人。畢秀姑,也稱葛畢氏,由於她相貌長得俏麗,又喜歡穿白衣綠褲,人送綽號小白菜。她嫁於葛品連,兩人租住在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子裡,既然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甚密,楊乃武還經常給小白菜教書、認字,教她讀經,正因為如此,街坊鄰里就起了閒話,當時街坊中有“羊(楊)吃白菜”的閒話。
同治12年10月份,楊乃武去餘姚他岳母家辦事,好幾天沒有回來,到了10月初9,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也就是小白菜的丈夫,清晨起來忽然害了病,剛開始以為是流火疾,也就是上火,到了後來吃藥不管用,病情加重了,大家就以為是痧症,就是上大火,吃了各種中藥都沒管用,一直到當天下午的申時,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下午三點到五點的樣子,葛品連全身青黑,重病死亡,一個好端端的年輕人忽然暴病死亡,家人和街坊鄰里都不能理解,由此聯想到平時里楊乃武與小白菜過從甚密,這時候葛品連的老母親就把這個案子上報給了餘杭縣衙,餘杭知縣劉錫同,得到報案就帶領著仵作,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法醫沈祥來到葛家來看亡人,也就是葛品連,仵作沈祥拿出銀針來刺入葛品連的屍體,這裡頭需要講一下,在斷案過程中,仵作用經皂角水清洗過的銀針刺入屍體,如果該屍體是中毒身亡的,那么這根銀針就可能會變黑,沈祥刺入後,銀針變黑了,那么沈祥就認為這是中毒身亡。
劉錫同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法醫鑑定的結論,馬上就認定街坊鄰里的傳言屬實,就將小白菜帶回縣衙審問,剛開始畢秀姑,也就是小白菜不承認自己有謀殺親夫之嫌,劉錫同就用大刑伺候,嚴刑拷打,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劉錫同當時動用大刑包括用燒紅的鐵絲刺雙乳,用錫熔,滾燙的錫熔澆背,滾燙的錫熔什麼呢?就是用金屬錫熔化以後滾熱的錫水澆她的脊背,在如此的殘酷的刑訊逼問之下,葛秀姑被迫招供,說是10月初5日,楊乃武買到了砒霜,把砒霜交給她,讓她趁機毒死葛品連,以達到他們通姦居住的目的。十月初九日,葛品連有病,她就把砒霜倒如藥湯中一起服下,葛品連中毒身亡。劉錫同得到畢秀姑招供如獲至寶,馬上傳訊楊乃武,不料楊乃武來到縣衙,矢口否認自己跟這個案件有任何關聯,聲稱自己在十月初九日壓根就不在餘杭縣,沒有任何的作案時間和作案動機,劉錫同認定必須用嚴刑逼供的辦法才能取得口供。這在清朝有一個法律上的規定,如果當事人沒有口供就不得定案,於是劉錫同就像杭州府呈報了公文,請求解除楊乃武的舉人出身,如果解除了他的舉人出身他才能用嚴刑逼供拷打楊乃武,從而獲得他需要的這樣一個招供。可就在他呈送公文,衙役剛走掉的同時,求功心切的劉錫同於當天晚上就嚴刑拷打楊乃武。儘管如此,楊乃武始終不承認自己有作案的動機。也就是說始終否認了自己真實的作案。但即便如此,劉錫同仍然以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姦共謀害死葛品連定案之論呈送杭州府,請求二審定案。
那么刑部尚書,也就是公安部的部長或者最高法院的院長,由他親自坐鎮主審,然後九卿,就是相關的最高級別的刑訊人員坐在旁邊,來徹審楊乃武、小白菜,兩個犯罪嫌疑人都到了北京來進行審訊,在這次審理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提出來,第一個當時提供了證詞說將砒霜賣給楊乃武的艾仁堂藥店的店主錢坦已經死亡,但是楊家早就提供了當日楊乃武根本餘杭縣的證詞,這個證詞得到採信,第二點非常關鍵的一點,葛品連的屍骨連屍骨帶棺材也一併從餘杭一直千里押解到了北京,重新打開棺木,由仵作重新鑑定葛品連是不是中毒而死,結果,這次檢查發現,根據法醫根據一些醫生的最終認定,葛品連確屬疾病而死,是病故,在所有屍骨的檢測中,沒有發現任何中毒身亡,就是砒霜的成分,這樣最為核心的問題一旦查明,當時也在公堂上的餘杭縣令劉錫同和仵作沈祥供認不諱,說確實是我們當時在檢測葛品連屍體的時候工作沒有做細緻,主觀認定他們有罪,所以就刑訊逼供,那么這樣一個前後延續了三年多,將近四年的案子,最後定案,楊乃武、小白菜沉冤昭雪,葛品連不是中毒身亡,而是病故。
這個案子平反昭雪以後,那么在當時的清朝,政治環境中引起軒然大波,慈禧太后一下子連續發布旨意,懲罰餘杭知縣劉錫同,遠發黑龍江判處流刑,餘杭知縣劉錫同勘驗不認真,導致這起冤案的發生他是罪魁禍首,發配黑龍江。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關人等30多位官員被革職、充軍或查辦,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胡瑞瀾,杭州知府陳魯一乾官員100餘位,革除頂戴花翎,永不續用,這個案件紛紛揚揚的楊乃武、小白菜案以一大批官員的落馬而告終。廣大人民拍手稱塊,這就是楊乃武、小白菜的真實案情。
楊乃武是舉人出身,他家也比較富裕,另外在當時的首都北京那么也有很多浙江級的官員對他們的支持,那么這些都是原因,但是如果沒有最終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由於官官相護,有些案子很難最終平冤昭雪。本案平反昭雪的最後實際上隱藏著深刻的、尖銳的官場權利鬥爭,這是我們特別要提到的。小小的楊乃武、小白菜這樣的案件是普通的,但是在當時圍繞著這個案件審理,浙江的一乾官員,從縣到府到省,全都是曾國藩所統率的湘系軍閥的手下,那么也就是說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曾國藩率領自己的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鎮壓了太平天國,那么在當時江南一代,各級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湘系的軍閥,他們沒有多少的知識,憑著軍功擔任這樣的職務,他們很少受過嚴格的審判經驗的教育,也沒有多少知識,因此容易造成很多冤案,而且有了冤案之間都同處湘系,官員之間相互扶持,相互的維護,那么從而使這個案子遲遲難以翻案,那么面對這種情況,實際上對於清朝的最高統治者而言,早就欲除之而後快,早就想找到一個契機來彈壓湘系軍閥的勢力,那么楊乃武、小白菜案件的發生給慈禧太后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找到了愛新覺羅滿清皇族或者說朝廷吧,壓制湘系軍閥氣焰的契機,那么之所以最後100多位官員頂戴花翎全部摘掉,永不續用,實際上有壓制湘系軍閥這么一個功能。

文學作品

楊乃武1840年出生於餘杭縣城,父親楊仆堂以種桑養蠶為業,家道小康,生有兩子一女。長子乃文早夭,女兒菊貞出嫁後不久喪夫,寡居娘家。楊乃武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所以人們稱他為楊二先生。1860年楊乃武20歲時中秀才,1873年33歲時中舉,也就是冤案發生的那一年。他是一個正直和愛打抱不平的人,經常為鄉親們寫訴狀,所以那些恨他的人稱他為“訟師”。他也是一個性情孤傲的人,有自已的行事原則,不太理會別人的看法。這些品行和性格都使他與官府格格不入。傳說中有許多他與地方政府官員作對的事,包括與新上任的知縣劉錫彤因船過橋洞而發生爭執,因為貪婪的糧官通過“踢斗尖淋”魚肉百姓而進行控訴,並寫下“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台”的謗詩。他與官府的緊張關係也是構成冤案的一個潛在的因素。小白菜原名畢秀姑,關於她的身世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她是太平軍戰士的女兒,太平軍敗後從南京逃難到餘杭,父親死後由喻王氏撫養,也有人說她是餘杭倉前畢家塘人,從小死了父親,母親改嫁給小販喻敬天,秀姑隨著母親到了喻家。她是一位白皙美貌的女子,平日喜歡穿白色上衣和綠色褲裙,人們稱她為“小白菜”。她後來嫁給了豆腐店的幫工葛品連,在古代中國,女人嫁給丈夫就要隨丈夫的姓,所以她也被稱為“葛畢氏”。
“同食敖經”
1872年4月24日,由於葛品連繼父沈體仁的介紹,新婚不久的葛品連畢秀姑夫婦承租並搬進清坊巷口楊乃武的新樓房。葛品連在豆腐店幫伙,早出晚歸。獨自在家的畢秀姑有空就幫著大楊詹氏幹些家務。她的美麗和勤勞深得楊家喜愛,待她如同家人,有時品連不回家,楊家的人就招呼她一起吃飯。有空的時候楊乃武還教她識字讀經。
“羊吃白菜”
第一單元:草斷刑求 屈打成冤
品連之死
1873年10月9日,葛品連病重。葛品連要小白菜拿一千文錢托喻敬天代買東洋參及桂圓。小白菜煎好後餵給葛品連吃。到下午病情加重。葛品連的母親沈喻氏和義母馮許氏趕到後,請醫生搶救。醫生說是痧症,用萬年青和蘿蔔子煎湯灌救無效,於傍晚時分去世。當時沒有人對死因提出懷疑。到了10日夜間,屍體口鼻流出血水,馮許氏和沈喻氏引起了疑心,由地保王林帶領,要求官府驗屍。知縣劉錫彤帶驗屍差役沈祥和門丁沈彩泉前往。臨行前一位叫陳竹山的地方紳士來縣衙診病,對劉錫彤談起街上流傳“羊吃白菜”的事。來到葛家,沈祥沒按規定用皂角水洗擦驗屍銀針,並把口鼻中流入耳中的血水誤看成七孔流血,認為系服生煙土中毒致死。沈彩泉為此與沈祥發生了口角,因為他認為生煙土只有自殺的人才會吞服,葛品連不可能是自殺,肯定有人給他下了砒霜。劉錫彤想起陳竹山說的話,所有沒有聽取仟作沈祥的匯報,而是相信門丁沈彩泉的話,認為肯定是楊乃武和小白菜用砒霜合謀毒殺了葛品連。
屈打成招
於是,小白菜被帶到縣衙門接受審訊。劉錫彤要求她說出砒霜的來源及與楊乃武的私情。小白菜夭口否認。當晚,阮桂金到獄中騙她說:葛品連驗屍已確認是毒死,只要說是楊乃武給的毒藥可免死罪,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也不會處死,否則你將被三十六也魚鱗刳!第二天劉錫彤再度逼問,小白菜仍說不知道。於是,差役一連三根拶(zan)子夾住她的手指,痛徹心扉。小白菜熬刑不過,只得按阮金桂的話招供,1873年10月5日楊乃武曾到她家給她一包為葛品連流火的藥。劉葛彤獲口供後,立即傳訊楊乃武。在古代中國,考上了舉人就是天子的門生,不得動刑,所以劉錫彤不能象拷打小白菜那樣那待楊乃武,因而也沒有得到楊乃武認罪的招供。同時,楊乃武的親友詹善政、楊恭治等人也出具書面材料,證明10月5日楊乃武在南鄉為岳母除靈,並不在本地。為了能夠對楊乃武動刑,劉錫彤寫了一份請求朝遷革除楊乃武舉人身份的報告。這份報告後來由同治皇帝做出同意的批覆。
乃武受刑
劉錫彤認為案情已經明朗,就向杭州知府陳魯作了報告。由於楊乃武還沒有招供,陳魯要求將犯人和案卷解往杭州府複審。移交卷宗時,劉錫彤把原告陳述的“死者口鼻流血”照驗屍報告改為“七孔流血”,在驗屍報告上添加驗屍銀針用皂角水擦洗過的字樣,並將小白菜所供的“10月5日”改為“10月3日”。陳魯是一個軍人,本來就對讀書人沒有好感,又聽說了楊乃武經常幫別人打官司,還寫詩諷刺地方官員,這些都妨礙了他仔細審查案情。由於這時楊乃武的舉人身份已經被某除,陳魯在審訊一開始就嚴刑逼拷。清代用刑,女人能常用拶子夾手指,男人則用夾棍夾大腳。一連幾堂夾棍,楊乃武多次昏死過去,最後只得招供認罪。當問及砒霜來源時,他記起倉前有一家愛仁堂藥店,隨口編造說在區店老闆錢寶生那裡購買了40文紅砒。
錢坦甘結
陳魯要劉錫彤取得錢寶賣藥給楊乃武的證明。劉錫彤擔心錢寶生不肯對質和出具證明,便請人寫信告訴他,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賣毒藥並不構成犯罪。錢寶生被傳到縣裡,沒有承認賣砒霜的事,因為他的小藥店從不進砒霜,有一段時間也不曾見過楊乃武。況且他也不叫錢寶生,而叫錢坦。後來陳竹山又來勸說,說縣衙將會出具書面檔案,保證他無需與楊乃武對質,同時威脅說,如果不出證明,將會有無盡的麻煩。膽小的錢坦一時糊塗,寫下了曾經賣砒霜給楊乃武的證明。
死刑判決
有了兩位案犯的口供和“陳寶生”出賣砒霜的證明,陳魯依據《大清律例》宣布了“楊乃武斬立決,小白菜凌遲處死”的判決,並於1873年11月6日上報浙江按察使司。斬立決就是一下子身首異處,而凌遲處死則更加殘忍,讓受刑人在很長的剮割痛苦中慢慢死去。按察使蒯賀蓀看了審訊記錄和供詞後覺得有可疑之處。他和楊乃武一樣是舉人,在他看來,一個舉人有美好的前程,要得到三妻四妾和美貌女子都不是難事,完全沒有必要為了一個女人謀取毒殺人,自毀前程。所以他向劉錫彤詢問審案中有沒有不正常的情況。但看到劉錫彤拍胸保證,也就不再追究,將案件上報浙江巡撫楊昌浚。
“暗”訪倉前
一接到案件,楊昌浚也不放心,他派遣候補知縣鄭錫皋去倉前暗訪。鄭錫皋將劉錫彤當作暗訪對象,就把暗中查訪的事告訴了他。劉錫彤擔心錢坦會露馬腳,甚至推翻先前作的仿證,就派陳竹生前去告訴錢坦應付之策,並告誡他絕不能翻供。由於劉錫彤的精心策劃,鄭錫皋做出不存在冤情的結論。他還因為這件事得到楊昌浚的賞識,被派往黃岩擔任正式知縣。得到暗訪報告的楊昌浚又組織會審,確定了杭州府的判決,於1873年12月12日上報朝廷。這樣,只要通過“秋審”,判決將被執行。在我國古代中,對死刑判決是很慎重的,必須有皇帝的親筆批准。到生命停止生長,萬物蕭殺的秋天,還要舉行一次死刑複審,叫做“秋審”。罪行確定的叫“情實”,可以執行判決。如果犯罪事實還需確實或更改,就稱為“緩決”,留待來年秋天。中國是一個特別重視孝道的國家,而繁衍後代是最大的孝行。所以法律又規定,如果罪犯是獨子,家中有年邁體弱的父母,就可以留在家中侍奉父母,叫“留養承祀”。
第二單元:兩次京控 幾度複審
親寫訴狀
審判宣布後,楊家陷入巨大的悲憤中。因為中古代女子不宜直接到衙門申訴,所以必須以孩子的名義,叫“抱告”,所以,楊乃武的妻子詹彩鳳帶著兒子榮緒到杭州的各衙門喊冤,但沒有引起重視。姐姐楊菊貞也為拯救弟弟的生命四處奔波,收集證據。父母去世後,她就像母親一樣撫養和照料楊乃武,深信以他的品行,不可能做出這種事。當她在調查中得知葛母前後口供不一,愛仁堂並無出售砒霜和楊乃武未去過小白菜家的事實,看到了一畢希望,決定上京申冤。她到獄中說明服楊乃武親寫訴狀。楊乃武不相信會有轉機,但在姐姐和獄友的勸說下,跌在地上寫下了自已屈打成招的申訴材料。楊乃武有很好的文采,又熟悉訴論,所以訴狀寫得很有說明力。
菊貞赴京
楊菊貞帶著兩位長工王廷南和王阿木,身背用黃紙寫的冤狀“黃榜”來到北京,向都察院遞交申訴材料。都察院接受呈詞後,將楊菊貞一行遞解回家,同時下交給浙江巡撫,要求對案件做出複審。楊昌浚任命杭州知府陳魯主持複審。當楊乃武見堂上坐著的依然是陳魯,知道辯解無用,徒受刑苦,只得照舊畫押。結果只能是維持原判。楊菊貞和詹彩不甘心,決定再度赴京申冤。
雪岩贈銀
楊乃武的妻子詹彩鳳在杭州多次鳴冤叫屈,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江南藥王”胡雪岩的家庭教師胡以同是楊乃武的好友,了解楊乃武的為人,在為翰林院編修夏同善回京餞行的宴席上,向大家介紹了案情。朋友們決定伸出緩手。當胡雪岩知道楊家為赴京申冤賣盡土地,慨然資助二百兩銀子。這年9月,詹彩鳳隨帶娘家幫工姚士法趕赴北京,在浙藉京官幫助下,由姚士法將訴狀遞交步軍統領衙門。這或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女子不能拋頭露面,所以訴狀須由男人呈遞。
街頭報童
楊乃武小白菜所生活的時代,已經出現了報紙,他們的案件自然引起了報界的關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的《申報》。這份報紙是安納斯脫·美查等英國商人創辦的,是中國最早的報紙之一。它對楊畢案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跟蹤報導,發表新聞、評論近80篇。這些報導在揭露案情真相,引起社會和政府重視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是我國歷史上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肇始。《申報》不僅指出案中諸多疑點,而且全文刊登了第二次赴北說的申訴材料,使人產廣泛了解申訴理由。同時,《申報》還比較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法律現狀,抨擊了司法中的秘密審訊、濫用刑罰和官官相護等弊端。
翁公細察
由於《申報》的報導,許多政府高級官員密切關注案情的進展。光緒皇帝的老師,當時任戶部侍郎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翁同龠在聽取夏同善介紹案情後,趕到刑部調看檔案。初年審訊記錄,似乎是無懈可擊,但仔細將審訊記錄與訴狀比較,他發現諸多疑點,就逐條簽出,請刑部仔細審查。(翁同龠在日記中記錄了案情的重要進殿,成為我們了解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要原始資料)。林則徐第五個兒子林拱樞是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獄的司官,也認為案情可疑,不能輕率入奏。都察院和步軍統領衙門上奏,希望能夠對案件做出複審,這一報告獲得批准。
二度複審
1875年1月20日,光緒皇帝登基。當時他還是個4歲的孩子,由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太后收到都察院和步軍統領衙門的報告後,命令浙江巡撫與按察使共同主持複審。楊昌浚接到指示後並沒有親自主持審理,而是捎湖州知府錫光主審。由於這次提審沒有用刑,氣氛和緩,楊乃武與小白菜都推翻了以前的口供。錫光意識到案情複雜,證又錢坦又突然死在獄中,無法對質,只得拖延。
書瑞上奏
案件遲遲不能審結引起了各種猜測。都察院一位負責稽查政府官員失職違紀的給事中王書瑞上書指出,在楊畢案的審理中有人用拖延的辦法等犯人死在獄中,以便維持原判,所以應該另派大員來查辦案子,並確保犯人的人身案全。這一建議被兩宮皇太后批准,命令正在浙江省主持科舉考試的禮部侍郎胡瑞瀾代表朝廷負責複審。
學政斷案
胡瑞瀾從未審理過刑事案件,感到很擔心,兩次上奏朝廷派有經驗的刑部官員共同審案,但都沒有獲準。一方面,他缺乏判案經驗,另一方面,他與巡撫楊昌浚有千絲萬屢的關係,甚至他的考績都是由楊昌浚負責的,這些都影響了他判案的準確性。他沒有將注意力放到“因奸謀殺”這個關鍵的問題,而是糾纏於楊乃武訴狀中的不實之詞和申述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並將這些情況寫成《招冊》。比如,他採用了殘酷的拷刑,並進行連續不斷的提審。在熬審和酷刑之下,楊乃武始終拒絕承招,他認為即使死了,也要留下一個好的榜樣;小白菜在幾度昏死後再次誣服。胡瑞瀾依據《招冊》和小白菜口供宣布維持原判。
連泉請命
楊昌浚一方面向胡瑞瀾施加壓力,另一方面又向他推薦自已的親戚同鄉協助判案。寧波知府邊葆誠是劉錫彤的姻親,他和羅子森又都是楊昌浚的湖南老鄉。有人事先就懷疑他們之間可能互相袒護,竭力維持原判。審判的結果正如人們預想的一樣。戶給部事中邊寶泉上書指出在此案的審理中有官官相護的嫌疑,應該將案件移交刑部審理。兩宮太后以遠途拖累為由未予批准,但同意將案卷交刑部審查。刑部發現多處疑點,責成胡瑞瀾再度確審,不得嚴刑逼供。由於再審時沒有用刑,楊乃武小白菜均拒絕服罪。
移案刑部
正當案情處於膠著狀態,汪樹屏、胡以同等十八位浙藉京官聯名寫了控訴狀遞交都察院,詳細陳述了案情的複雜和審訊中嚴刑逼供的慘狀,再次提出將案子移交刑部審理的要求。翁同龠發現胡瑞瀾對審案中明顯的矛盾之處並未核實糾正,也向兩宮皇太后提出同樣的要求。這次很幸運,議案獲得了批准。兩宮皇太后下諭將案件提交刑部審訊,徹底根究。人犯與證人分三批赴京聽審。第一批小白菜由兩位老婦相伴,第二批是楊乃武,其他證人和相關人員為批三批。
第三單元:開棺驗屍 冤情大白
三司會審
在清代,死刑案件通潰上省級刑獄機關判決,上報刑部批准。上報的判決很少會提清複審,完全改判的就更少了。特別重大的案件到北京複審,以刑部為主,會同都察院、大理寺進行審訊,叫做三司會審。楊畢案的正犯和人證全數抵京後,刑部就邀請都察院和大理寺舉行會審。主審官是刑部尚書桑春榮和皂保,發話訊問的是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剛毅。清代中國共分18個行省,每一個省都一名負責司法的清吏司。由於楊乃武的膝蓋受刑時跪過火煉,創傷還沒有痊癒,主審官允許他坐在地上回答。楊乃武意識到這是他最後的希望,鼓足勇氣,侃侃而談。當天聽審的人很多,有朝廷三、四品以上的官員和各種證人。可是,在楊乃武供訴案情時,堂上堂下,鴉雀無聲,連差役也聽得入審。以往大堂上令人悚然的喊威聲也聽不見了。楊乃武竭力證明自已的清白,劉錫彤在堂下顯得焦躁不安。之後,小白菜和其他證人也據實陳述,推翻了先前在逼供下所說的不實之詞。
開棺驗屍
隨著審訊的深入,案情逐漸明朗,人們認識到楊乃武與小白菜間是清白的,並沒有合謀殺害葛品連。但還有一個問題縈繞在人們的腦際,那就是,葛品連究竟因為什麼原因而死的?是不是真像驗屍報告上所說的,是因為中毒而死。為了澄清事實,刑部決定將葛品連屍棺押送到北京,對屍體進行復驗。於是葛品連的棺材被重新挖起,快速送往北京。為保證案全,沿途進行了嚴格的防範措施,每到一處,就由有關的負責人貼上一道封條。1876年12月初,棺材運抵北京。9日,刑部尚書桑春榮帶領驗屍官、官員和證人到海會寺驗屍。這一天,海會寺人頭攢動,大家屏息注目。中國古代判斷一個人是否中毒身亡,主要觀察骨頭是否白。如果呈現出黃白色,就意味著不是因中毒死亡的。當驗屍官宣布死者非因中毒身亡時,人們歡聲雷動。劉錫彤責問沈祥,為什麼當時要報中毒身亡,沈祥回答說,當時是因為你要求我們這樣報的。當是楊乃武和小白菜穿著紅色囚衣關在木籠中。一位法國記者高興地跑來,用手比劃著名“無毒!無毒”。楊畢案發生後,也引了一些外國的注意,甚至國外報紙也有報導。傳說一位外國公使在談到中國司法現狀時舉了楊乃武的例子,對清政府形成了壓力。
知縣革職
三司會審時,審判官對劉錫彤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為什麼要修改審訊記錄?為什麼不安排錢坦與楊乃武對質?為什麼監禁錢坦?錢坦是什麼原因而死的?為什麼要將他秘密埋藏?劉錫彤除了咆哮外,無言以外。開棺驗屍後,劉錫彤瀆職之罪已經明確,光緒二年(1876年)十二月,他被革去餘杭縣的官職。
權臣咆哮
對楊畢案是否應該平反,政府官員分成兩派,一派是以湖南北藉為主的地方實力派官員,他們執掌地方大權,與楊昌浚有著各種各樣的關係,希望楊畢案能維持原判決;另一派是以江浙藉為主的朝議派,大都是通過科舉進入政壇的京官,他們既不滿地方實力派目中沒有朝廷,同時也希望有一個公正的判決,所以他們竭力主張平反冤案。隨著楊畢案的平反,江浙朝議派和兩朝權臣派的對立更趨尖銳。開棺驗屍後,四川總督丁寶楨到刑部當面斥責刑部尚書桑春榮,指出人已經死了三年,毒氣早已消失,不能憑屍骨呈現黃色就認定不是中毒死亡。所以應該維持原判。面對氣勢洶洶的權臣派,桑春榮對是否要平反冤案,處罰失職官員,頗感猶豫。
王昕彈劾
刑部開棺驗屍後,平反冤案已成定局,處分造成直接責任的縣府官員也是大勢所趨,但在如何處置失職的高級官員的問題上,大家心裡都沒有底。照以往的做法,在涉及高級官員時總有將問題淡化,最後不了了之的傾向。丁寶楨大鬧刑部後,情形更可能如此。就在這時,監察御史王昕呈上一份彈劾胡瑞瀾和楊昌浚朋比為奸、期君枉法的奏摺,請求革去兩人官職。古代中國有一種監察政府官員的御史制度,御史有責任對不法的官法進行彈劾,以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王昕是一位有見地的監察御史,他沒有拘泥於一個具體案件的責任大小,而且從朝廷利益的角度討論懲罰失職官的必要性,而且還利用了地方實力派不尊重朝廷所引起的反感。當王昕談到權臣派沒有把兩宮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放在眼裡時,慈禧太后的心被打動了,終於發出革除楊昌浚、胡瑞瀾職務的命令。
最後結局
1877年2月16日,最後的結果終於顯現,刑部向兩宮皇太后和皇上上奏本案審理結果,推翻原審判決,並對參與本案審理,對楊乃武小白菜做出錯誤定罪的官員提出處罰意見。
餘杭知縣劉錫彤革職,發往黑龍江效力贖罪。法律規定,一般婦女犯罪和年逾七十的犯罪人可以以銀贖罪。當時劉錫彤已經超過七十歲,但判決中規定他不準收贖;
杭州知府陳魯、黃岩知縣鄭錫皋、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和龔世潼革職;
浙江按察使蒯賀蓀已死,免於追究;
仵作沈祥杖十,判徒刑二年;門丁沈泉杖百,流放二千里;
葛品連母沈喻氏杖百,徒刑四年,須交銀才能贖罪;
楊乃武因與小白菜同食教經,不知避嫌,並在申冤訴狀中誣指何春芳調戲小白菜,杖百。同時宣布,楊乃武被革去的舉人身份不予恢復,在那個時代,這意味著他再也不可能入仕為官了。
小白菜與楊乃武同桌同食,不守婦道,杖八十。
就在這一天,宣布了革除楊昌浚、胡瑞瀾職務的諭旨。
歷時三年半,轟動全國的楊畢案就這樣結束了。
出獄還鄉
在二月的凌厲寒風中,衣衫襤褸的楊乃武小白菜走出牢門。楊乃武的親人和好友已在門口迎接。楊菊貞和詹彩鳳抱住他淚如雨下。面對親人,楊乃武顯得很平靜。可是當他看到危難時給施以援手的朋友,禁不住雙淚縱橫伏地叩謝。楊家人雖然怨恨白菜的誣供給他們帶來災難,這時也為她灑下同情的眼淚。小白菜真想抱住他們痛哭,可當她看到因自已幾乎喪命的楊乃武,勇氣頓失,只有無聲的嗚咽。
尾 聲
悉心育蠶
楊乃武回到家鄉餘杭後,向那些在他蒙冤時向他伸出援手的朋友們致謝,他還到三年多來始終關注著他的命運,為他的冤屈向社會大聲疾呼的《申報》,表達了無盡的謝意。之後,他過著平靜的鄉村生活,養兒育女,植桑養蠶。據說他培育出一種優良的蠶種,受到人們的歡迎,家境也變得好起來。雖然歷盡苦難,他的正直之心不改,依然幫鄉親們代寫訴狀。不過,他變得比較謹慎,將訴狀寫在水牌上由人們自已抄寫。妻子詹彩鳳不久雙眼失明。姐姐楊菊貞還和他們住在一起,照料著一家的生活。她去世時楊乃武極度哀痛,因為她不僅像母親那樣撫育他,而且是他的救命恩人。對於小白菜,他怨恨過,但終能理解和體諒,並對她的命運充滿悲憫之心。對於這段冤獄,他更沒有忘懷,曾寫過一本《虎口餘生》。1914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4歲。
青燈蒲團
由於婆婆和養母都不接納小白菜,她沒有親人,只得隨解差返回餘杭。對人世間的情感她已不再留戀。跟隨著老尼慈雲來到準提庵,削髮為尼,法名慧定,終日誦經禮佛。慈雲死後,庵里沒了香火,慧定靠養雞種菜,過著簡樸的生活。然而,在內心深處,一直懷著對楊乃武的深深內疚。臨死前,她托人寫了一張字紙,向後人證人她與楊乃武的清白,並表達她的愧疚之情。大意是:楊二爺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盡殘酷摧殘,遭終生之殘,此時此事,終生難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爺之恩,今生今世無法報答,只有來生再報。我與二爺之間絕無半點私情,純屬清白。後人如有懷疑,可憑此字條作證。她圓寂於1930年,那年她75歲。

越劇

清裝戲,天方1998年編劇。
餘杭知縣劉錫彤之子劉子和姦污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六毒死。劉錫彤為包庇兒子和發泄私憤,把命案“移花接木”到士子楊乃武身上,將楊和畢秀姑以通姦謀夫嚴刑逼供,問成死罪。楊乃武胞姊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抗訴,但各級官吏官官相護,翻案不成。最後,楊淑英冒死進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為整肅吏治,替楊乃武翻了案,處理了元兇和一批枉法的官吏。楊乃武雖平反獲釋,然已一身傷殘,連舉人的功名也不許恢復。畢秀姑則奉懿旨被削髮為尼。
上海越劇院於1998年5月13日首演於寶山文化館,併入選參加1998年上海國際藝術節謝平安導演,朱立熹作曲,陳鈞唱腔設計,謝同妙浦立舞台設計,黃耘英服裝造型設計,張偉燈光設計。趙志剛飾楊乃武,孫智君飾楊淑英,張永梅飾畢秀姑,袁東飾劉錫彤,萬中良飾劉子和,金雪峰飾楊昌浚,張承好飾醇親王,顧愛軍飾汪士屏。1999年由譚均華、金耘經查考浙江餘杭縣史料重編《楊乃武》,在某些情節上更接近史實。由余杭越劇團參加浙江省第八屆戲劇節,獲編劇獎、演出獎。1959年,嵊縣人民藝術劇院越劇一團根據滬劇本和新昌越劇團林丁改編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演出本改編演出,由丁一編導,俞德華作曲,袁紹君飾楊乃武,黃湘娟飾小白菜,劉春蓮飾楊淑英。該劇被浙江省文化局選為省內國慶10周年獻禮劇目之一。

電影

楊乃武1930年6月20日,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楊乃武》上中下三集在上海中央大戲院首映。黑白27本。
編導:裘芑香
攝影:周詩穆
美工:吳永剛、馬徐維邦
演員:陳玉梅、孫敏、張振鐸、傅繼政、蕭正中、陸劍芬、段長燊、翁世榮、魏鵬飛、周空空、陶雅雲、秦哈哈、尤光照、仰天樂、馬東武、戚拯民、葛福榮、舒素蘭。
小白菜(1955年電影)(The Little Girl Named Cabbage):1955年香港電影,新華影業出品,王植波、易文編劇,易文、張善琨導演,羅維、鐘情、李麗華主演。
小白菜情困楊乃武(The Story of Little Cabbage and Yeung Nai-mo):1956年香港電影,立達影業出品,盧雨岐編劇,周詩祿導演,林蛟、歐陽儉、任劍輝、芳艷芬主演。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年中國電影):1963年中國電影。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年香港電影)(The Adulteress):1963年香港電影,邵氏兄弟出品,李翰祥監督,何夢華編劇,何夢華導演,關山、李麗華主演。
滿清十大酷刑(Chinese Torture Chamber Story):1994年香港電影,嘉禾電影出品,卓冰編劇,林慶隆導演,吳啟華、翁虹主演。

電視劇

楊乃武與小白菜(1974年電視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1974年《電視劇場》電視劇,殷巧兒、陳振華主演,1974年12月22日開播,共7集。
楊乃武與小白菜(1990年電視劇):1990年中國電視劇,李莉製作,孫啟新、陶慧敏主演。
楊乃武與小白菜(1994年電視劇):中國電視公司八點檔連續劇,首播期間為1994年3月16日至1994年5月13日,共43集。
楊乃武與小白菜(2005年電視劇):北京時代經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攝製的新編歷史連續劇,高玉浚導演,潘虹、邱心志、霍思燕主演,共30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