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朴健脾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椒朴健脾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楊氏家藏方》卷六。具有①《楊氏家藏方》:健脾溫胃,消谷嗜食,育氣養神,厚固臟腑;②《普濟方》:理脾進食,和胃順氣之功效。主治①《是齋百一選方》:翻胃腹痛。症見翻胃,食不下,脘腹冷痛,或痞悶脹滿,呃逆不快,脈弦。

基本介紹

  • 名稱:椒朴健脾散
  •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 主治:①《是齋百一選方》:翻胃腹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

組成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厚朴(去粗皮,薑汁制)、肉豆蔻(面裹煨熟)、訶子(煨,去核)、縮砂仁、丁香、木香、附子(炮,去皮臍)、高良姜、乾薑(炮)、甘草(炙)各一兩(30g),蓽澄茄、赤石脂、半夏(生薑汁制)、陳橘皮(去白)、神曲(炒)、大麥櫱(炒)各七錢半(22.5g)。

用法用量

上?咀。每服四錢(12g),以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前稍熱服。

功用

①《楊氏家藏方》:健脾溫胃,消谷嗜食,育氣養神,厚固臟腑。
②《普濟方》:理脾進食,和胃順氣。

主治

①《是齋百一選方》:翻胃腹痛。

方義

本方治證以寒凝氣滯、中焦壅塞為特點。方中川椒辛熱,歸脾胃經,功能溫中散寒止痛;厚朴行氣暢中,燥濕消積。二者並為主藥。附子、高良姜、乾薑、蓽澄茄亦皆性稟辛熱,配合川椒可共達扶陽抑陰,驅逐寒凝之效;砂仁、丁香、木香、半夏、陳皮、肉豆蔻通調氣機,升清降濁,以復中焦之樞機;訶子、赤石脂性偏收澀,合前述諸藥可使走中有守,有張有弛,以防辛散耗正;神曲、麥芽消導食積,配姜、棗則調養胃氣;甘草諸和諸藥。最終可收健脾溫中,和胃順氣之功。

運用

診斷要點:翻胃,食不下,脘腹冷痛,或痞悶脹滿,呃逆不快,脈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