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霜害

植物霜害(Frost Injury)是指在溫暖的季節里,早秋、晚春氣溫劇降凝霜,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溫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幼嫩器官傷害或者死亡的短時間的低溫凍害。
在寒冷季節的清晨,草葉上、土塊上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霜的結晶。它們在初升起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待太陽升高后就融化了。人們常常把這種現象叫“下霜”。霜本身對植物既沒有害處,也沒有益處。通常人們所說的“霜害”,實際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時產生的“凍害”。當發生霜凍時,如果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少,可能不出現白霜,則稱為黑霜;反之,出現白霜時,大多數作物也不一定反映有霜凍害。另外,霜凍害是發生在一年中溫暖季節里的現象,在北半球溫帶里,更確切地說是發生在春、秋轉換時節的現象。按霜凍發生的季節,可將霜凍分為秋霜凍和春霜凍。秋季初霜凍來臨越早,對作物的危害也越大。春霜凍是春季發生的霜凍,北方大部分果樹正值開花期,遭受霜凍會帶來重大損失,特別是春季最晚一次霜凍害,危害更為嚴重,這次霜凍稱為終霜凍。霜的消失有兩種方式:一是升華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見的是日出以後因溫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對農作物有一定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