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原體

植原體

植原體( phytop lasma ) , 原稱類菌原體(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稱MLO) ,植原體隸屬於細菌界(Bacteria),硬壁菌門(Firmicutes),柔膜菌綱(Mollicutes)(又稱軟球菌綱),非固醇菌原體目(Acholeplasmatales),非固醇菌原體科(Acholeplasmataceae)。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植原體
  • 拉丁學名: phytop lasma
  • 別稱:類菌原體
  • :細菌界
  • :硬壁菌門
  • :柔膜菌綱
  • :非固醇菌原體目
  • :非固醇菌原體科
特徵功能,現狀問題,

特徵功能

植原體是一類類似細菌、但沒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該微生物是一類無細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具有容易受外力作用而破碎的單位膜,能夠通過篩板間的胞間連絲而移動,大小為50-1100 nm。因其無細胞壁,在細胞內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響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一般有球形、長桿形、橢圓形、帶狀形、梭形、多態不規則形狀。植原體主要分布於植物韌皮部篩管細胞、伴胞、韌皮纖維以及刺吸式介體昆蟲的腸道、淋巴、唾液腺等組織內。其細胞結構較病毒複雜,無細胞壁,被單位膜包裹,單位膜有兩層蛋白質膜及中間一層脂肪膜組成,厚度大約為10 nm。植原體對四環素類的抗生素較敏感,而對青黴素不敏感;常常引起植物叢枝(witches’ -broom)、黃化(yellowing)、花變葉(phyllody)、衰退(withering)、綠變(virescence)、矮化(stunting)、白葉(white leaf)等症狀。植原體主要依靠葉蟬和飛虱等從韌皮部取食的刺吸式昆蟲及植物營養繁殖材料傳播,也可由菟絲子和人工嫁接等傳播。

現狀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植原體的DNA分子分類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植原體的系統學位置被確定為柔膜菌綱的一個單系發育類群,作為一個暫定屬(Candidatus genus)處理。利用16SrDNA,16S/23S間隔區、rp、Tuf等一系列基因序列及其RFLP圖譜,對全世界近300種植原體進行了分子分類。按照李英敏和Seemuller的分類系統,植原體分別被劃分為14個16SrDNA類群和20個16SrDNA類群。根據ICSB的規定,每一個16SrDNA類群作為一個暫定種(Candidatus species)。每個16SrDNA類群內有較大的遺傳分化,可分為很多亞組。目前全世界共發表了5個植原體暫定種,分別為“Candidatus Phytoplasma aurantifolia”,“Candidatus P.aumtraliense”,“Candidatus P.australasia”,“Candidatus P.fraxini”和“Candidatus P.japonicum”。其中的4個種是16SrDNA類群的亞組。植原體暫定種的概念還存在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問題。文中列出了李英敏的分類框架,並討論了植原體分子分類的發展方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