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再生產

在維持或增加森林面積、蓄積量、生物種群的條件下,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過程。狹意上僅指森林中喬木部分的再生產。森林資源再生產是林業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兩類,前者在原有規模上重複進行;後者在擴大的規模上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森林資源再生產
  • 類型:,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的過程
  • 狹意上:僅指森林中喬木部分的再生產
  • 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基本信息,反映林地利用程度的指標,①森林覆蓋率。,②林地利用率。,③林地生產率。,反映森林資源增長速度的指標,①造林保存率。,②森林面積年淨增率。,③森林蓄積年淨增率。,反映森林資源質量的指標,①樹種組成。,②蓄積量按徑級的分配比。,③經濟材出材率。,途徑和問題實現森林資源再生產的途徑,

基本信息

土地是森林資源再生產中不可代替的基本生產資料。而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中林地面積只占一定比例,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差異性。這就決定了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業生產的必要性。林地由於主要依靠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來提高其肥力。因此對之進行合理的使用或改造十分重要。森林資源再生產的周期長且具連續性,資金周轉速度緩慢。因此,必須按照國民經濟的長期發展規劃來確定森林的長期發展計畫,把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納入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軌道,這些都是森林資源再生產的特點。
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指標有3類:

反映林地利用程度的指標

①森林覆蓋率。

]也稱森林覆被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多少的指標。用森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數來表示。在中國,森林面積包括鬱閉度 0.3以上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研究表明一個國家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且分布均勻時能較好地從氣候條件方面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1974年世界森林覆蓋率為22%,而1986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2%。

②林地利用率。

指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與林業用地面積的百分比。美國、聯邦德國等的林地利用率達95%以上。

③林地生產率。

指單位面積的林地上活立木的蓄積量(或產值)。它反映林地的生產能力(見表),是單位林地面積上林業技術和經濟水平的集中表現。森林生產率一般用立地指數表示,即地位指數和地利指數的乘積。地位指數是以標準年齡為基礎,以優勢木高的絕對值為指數;地利指數是以每單位材積的運輸費用和市場價格為基礎,利用單位材積的原木換算價作為地利指數的數值。因此,立地指數級越大,其林地生產率就越高。

反映森林資源增長速度的指標

①造林保存率。

指造林後鬱閉成林的面積占造林累計面積的百分比。它反映人工造林的速度。科學造林,精心培育,嚴格執行造林的各項技術措施,是提高造林保存率的關鍵。

②森林面積年淨增率。

指當年淨增的森林面積占上一年森林面積的百分比。淨增面積是從當年已成林(不包括灌木林)面積中扣除當年所消耗的森林面積。

③森林蓄積年淨增率。

指當年淨增的森林蓄積量占上一年森林蓄積量的百分比。所謂年淨增蓄積量,就是從當年的森林生長量中扣除當年消耗的森林蓄積量。若生長量大於消耗量,則淨增率為正值,反之為負值,說明蓄積量減少。

反映森林資源質量的指標

①樹種組成。

]指各個樹種的比例,反映森林資源樹種的結構。它是在森林調查時,根據各個樹種的蓄積量或胸高斷面積推算而得。以利用木材為主的森林,其比較合理的齡組結構是幼齡、中齡、成熟林面積各占1/3,其蓄積以1∶3∶6為宜,這樣有利於保證產量的平衡和永續經營利用。

②蓄積量按徑級的分配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規定:6~12厘米為小徑木,14~24厘米為中徑木,26~36厘米為大徑木,38厘米以上為特大徑木。大徑木比重較小時說明森林資源質量下降。

③經濟材出材率。

指可採伐蓄積量中國家規格材去皮材積所占的百分比。不同的樹種組成和徑級分配比都有相應的經濟材出材率。

途徑和問題實現森林資源再生產的途徑

途徑和問題實現森林資源再生產的途徑,一是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二是提高單位面積的森林蓄積量。兩者結合可使林地生產率不斷提高。不同的國家採取的措施不盡相同。中國的措施主要是:開展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將潛在的林地生產力變為有效的生產力;加速四旁綠化和實現農田林網化;實行集約經營,提高森林生產率;發展速生樹種造林,加強對次生林(包括疏林和灌木林等)的撫育改造,以提高低產林分的生產率,同時做好採伐跡地更新;實行森林資源的綜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率以及加強以法治林等。
從世界範圍看,森林資源再生產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森林面積減少,特別是熱帶地區國家的森林面積,每年以0.5%的速度在減少,引起生態環境的惡化;大部分國家由於對天然林長期進行不合理的採伐利用,森林資源質量下降,逐漸失去簡單再生產的能力;成熟、過熟森林資源消耗過快,採伐量超過了生長量。因此,森林資源再生產現在已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全面地關係到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正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