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類蘆

梵淨山類蘆

多年生叢生草本。具木質短根狀莖。稈直立,高30—120厘米,直徑2—3毫米,具5—6節,節下被白粉,節間k15—25厘米,質地堅硬似竹,有分枝。產貴州梵淨山。生於山坡河溝石質草地上,海拔9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梵淨山類蘆
  • 學名:Neyraudia fanjingshanensi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禾本目 Gramin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蘆竹亞科 Arundinoideae
  • :類蘆屬 Neyraudia
  • :梵淨山類蘆
  • 分布區域:中國貴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參考文獻,本屬概述,亞科概述,

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草本。具木質短根狀莖。稈直立,高30—120厘米,直徑2—3毫米,具5—6節,節下被白粉,節間K15—25厘米,質地堅硬似竹,有分枝。91-鞘氏為其節間的[/2—2/3,頸部具長柔毛;葉舌密生一圈氏2—3毫米之柔毛;葉片挺直,長10—20厘米,寬2—4毫米,頂端長漸尖,常縱卷,上面色較淺,枯老後易自基部關節處脫落。圓錐花序大型,長約30厘米,分枝細長,多數簇生於主軸各節,基部主枝長約20厘米,斜升;小穗含2—3花,長約4毫米;穎具1脈,第二穎長約1.5毫米,第二穎長約2毫米;第一外稃不孕,無毛,長約2毫米,第二孕性外稃長約3毫米,邊脈上具長l一2毫米之柔毛,邊緣具短柔,頂端具長1—2毫米向外反曲的短芒,基盤生短毛;內稃膜質,短於其外稃。花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河溝石質草地上,海拔900米。

分布範圍

產貴州梵淨山。

本種提示

本新種與類蘆N.Reynaudiana(Kunth)Keng的區別,為植株中等,高約1米左右,葉片窄小,長約20厘米,寬2—4毫米,葉片與葉鞘連線處具關節與柔毛,枯老後,葉易自關節上脫落;小穗的小花數少而短小,含2—3花,長約4毫米,穎片與外稃均短小,孕性花外稃頂端具明顯反曲的短芒。

參考文獻

Neyraudia fajingshanensis L.Liu,inAddenda.

本屬概述

Hook.F.F1.Brit.Ind.7:305.1896.多年生,具木質根狀莖。稈葦狀至中等大小,具多數節並生有分枝,節間有髓部,葉鞘頸部常具柔毛;葉舌密生柔毛;葉片扁平或內卷,質地較硬,自與葉鞘連線關節處脫落。圓錐花序大型稠密。小穗含3—8花,第一小花兩性或不孕,第二小花正常發育,上部花漸小或退化;小穗軸脫節於穎之上與諸小花之間,無毛;穎具1—3脈,短於其小花;外稃披針形,具3脈,背部圓形,邊脈接近邊緣並有開展的白柔毛,中脈自先端2裂齒間延伸成短芒;基盤短柄狀,具短柔毛;內稃狹窄,稍短於外柞;鱗破2枚;雄蕊3。染色體小型,x=10。屬模式:大類蘆Neyraudiaarundinacea(L.)Henr.本屬含4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有4種。

亞科概述

Tat.InJ.Jap.Bot.32:277.1957.多年生葦狀草本。葉片寬大,基部圓形或心形,葉舌常為纖毛狀。圓錐花序大型,具稠密小穗,小穗兩性,稀為單性(蒲葦屬)含2—10小花,兩側壓扁。脫節在穎之上與諸小花間,有時小穗軸具長柔毛;穎片膜質,漸尖,宿存;外稃具3—5脈,無毛或背部具柔毛;內稃膜質,具2脈;雄蕊3,花柱2,柱頭羽狀,鱗被2。胚約占果體1/3,種臍短基生,染色體x=12,罕為9或7。C3植物。族模式:蘆竹屬ArundoL.約含10屬,分布於兩半球熱帶、亞熱帶,少數廣布於全球。我國產6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