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冠網蝽(梨網蝽)

杜鵑花冠網蝽

梨網蝽一般指本詞條

杜鵑花冠網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為半翅目網蝽科冠網蝽屬的一種昆蟲。分布中國各地。以若蟲、成蟲危害杜鵑、月季、山茶、含笑、茉莉、蠟梅、紫藤等盆栽花木。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徵易區別於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杜鵑花冠網蝽
  • 拉丁學名: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
  • 別稱:梨網蝽、梨花網蝽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半翅目
  • :網蝽科
  • :冠網蝽屬
  • :杜鵑花冠網蝽
  • 分布區域:中國各地
形態特徵,成蟲,卵,若蟲,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3.5毫米左右,體形扁平,黑褐色。觸角絲狀,4節。前胸背板中央縱向隆起,向後延伸成葉狀突起,前胸兩側向外突出成羽片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前翅、前胸兩則和背面葉狀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網狀紋。靜止時,前翅疊起,由上向下正視整個蟲體,似由多翅組成的"X"字形。
杜鵑花冠網蝽成蟲杜鵑花冠網蝽成蟲

長橢圓形,一端彎曲,長約0.6毫米,初產時淡綠色,半透明,後變淡黃色。
杜鵑花冠網蝽杜鵑花冠網蝽

若蟲

初孵時乳白色,後漸變暗褐色,長約1.9毫米。3齡時翅芽明顯,外形似成蟲,在前胸、中胸和腹部3-8節的兩側均有明顯的錐狀刺突。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代數在長江流域4-5代,華北地區3-4代,各地均以成蟲在枯枝、落葉、雜草、樹皮裂縫以及土、石縫隙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集中到葉背取食和產卵。卵產在葉組織內,上面附有黃褐色膠狀物,卵期半個月左右。初孵若蟲多數群集在主脈兩側危害。若蟲脫破5次,經半個月左右變為成蟲。第一代成蟲6月初發生,以後各代分別在7月旬、8月初、8月底9月初,因成蟲期長,產卵期長,世代重疊,各蟲態常同時存在。一斫中7-8月危害最重,9月蟲口密度最高,10月下旬後陸續越冬。 成蟲喜在中午活動,每頭雌成蟲的產卵量因寄主不同而異,可由數十粒至上百粒,卵分次產,常數粒至數十粒相鄰,產卵處外面都有1箇中央稍為凹陷的小黑點。
杜鵑花冠網蝽為害圖杜鵑花冠網蝽為害圖

防治方法

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
藥劑防治:對莖幹較粗並較粗糙的植株,塗刷白塗劑。 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