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毛霉軟腐病

梨形毛黴菌的孢囊孢子大部分習居在2厘米土層中或落果等有機物中,果實採收後1-2個月菌源數量劇增,以後或進入冬季則明顯減少,落果與帶菌土壤接觸,或通過昆蟲、鳥及動物攜帶病菌及雨水濺射進行傳播,空氣不能傳染,此外病菌可隨病果轉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基本介紹

  • 別稱:梨毛霉軟腐病
  • 多發群體:梨
  • 常見發病部位:梗窪或萼底及表皮的刺傷口
  • 傳播途徑:落果與帶菌土壤接觸,或通過昆蟲、鳥及動物攜帶病菌及雨水濺射進行傳播
症狀,防治方法,

症狀

多始於梗窪或萼底及表皮的刺傷口,染病組織軟化,呈水漬狀,淺褐色,病菌的孢囊柄通過破裂的表皮伸出,在0℃條件下,冷藏60天后,染病果實全部腐爛,秋放出含有大量病菌孢子的汁液,還能引起再侵染。

防治方法

(1)落果宜單獨存放,不要與採摘的健果放在一起。(2)不要在濕度大或陰雨天採摘果實,以減少傳染。(3)用紙單果包裝,以減少二次侵染。(4)貯藏窖控制在低氧條件下(1%氧),較常溫或低溫貯藏發病輕。(5)必要時可用殺菌劑處理。具體方法參見梨牛眼爛果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