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區

梨樹區

梨樹區是黑龍江省雞西市下轄區,位於雞西市西南部,距市中心37公里,屬市轄縣級區,區轄5個街道:街里街道、穆稜街道、平崗街道、鹼場街道、石磷街道。截止2010年,梨樹區總人口10萬,其中:漢族人口占94%,其餘為朝、蒙、回、壯等民族。梨樹區總面積412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梨樹區地區生產總值為3.3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梨樹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雞西市
  • 下轄地區:5個街道
  • 政府駐地:九道街
  • 郵政區碼:0467
  • 地理位置:雞西市西南部
  • 面積:412平方公里
  • 人口:10萬
  • 方言:東北官話
  • 機場雞西興凱湖機場
  • 火車站梨樹鎮站
  • 車牌代碼:黑G
  • 行政代碼:230305
區情簡介,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建設,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

區情簡介

梨樹區位於雞西市西南部,距市中心37公里,西南與穆稜市接壤,為雞西市的六個區之一,是牡丹江進入雞西市的第一門戶。
全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6個社區),11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近10萬,其中:漢族人口占94%,其餘為朝、蒙、回、壯等民族。全區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8萬畝,森林面積45萬畝,草原灘涂面積7.73萬畝,大小河流21條,其中穆稜河流經區內27.1公里。域內2個大型國有煤礦企業,4個林場,區轄8個地方煤礦。
梨樹區交通十分便利。雞圖公路、雞城鐵路穿境而過,可直達4個對俄口岸,是雞西連線哈爾濱、綏芬河等地的樞紐,轄區內3個站台,客貨運輸十分便利。區內供水供電充足,郵政通訊設施齊全,城鎮建設配套發展,連續四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先進區。
梨樹區作為革命老區,早在1927年,在原穆稜礦礦路事務所建立了雞西第一個黨支部,現故址仍在,維護完好。抗美援朝時期,梨樹區是轉運傷員基地,現城鎮東山有一處規模較大的烈士陵園,現已成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梨樹人才輩出,也有許多著名人士曾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像陳慕華同志曾在原穆稜礦工作過,其故居已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梨樹區一帶,清末,放荒招墾,形成梨樹溝子屯落,隸屬穆稜縣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穆稜縣第二區。民國十三年(1924年)穆稜煤礦投入生產,翌年設定梨樹鎮。東北淪陷後,初為第四保,後改設梨樹鎮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4月,設定梨樹鎮區,1949年改為第六區。1956年3月,改設梨樹鎮。1957年1月,劃歸雞西市管轄,設定市轄梨樹區。
1992年,梨樹區雞西市管轄的市轄區。位於市境西南部,東與恆山區相連,東南、西南與穆稜縣接壤,西北與麻山區交界,北與滴道區毗鄰。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雞冠區31公里。梨樹區總面積396.3平方公里。梨樹區共轄梨樹、穆稜、平崗、鹼場、石磷5個街道辦事處和梨樹鄉。1992年末梨樹區總人口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4萬人;滿、朝鮮、蒙古、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區政府駐地九道街。
2005年12月26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雞西市梨樹區撤銷梨樹鄉,其行政區域歸梨樹區直轄;麻山區撤銷麻山鄉,其行政區域歸麻山區直轄。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梨樹區轄5個街道:街里街道、穆稜街道平崗街道、鹼場街道、石磷街道;區政府駐地九道街。

地理環境

位置

梨樹區位於雞西市區西南部,距市中心區43公里。地理座標東經130°23′24″-130°52′24″、北緯44°57′12″-45°12′30″。梨樹區西南與穆稜市接壤,邊界長37.5公里;西北與麻山區相連,邊界長21公里;北部與滴道區毗鄰,邊界長2公里;東部與恆山區交界,邊界長37公里。東西最寬為22.5公里,南北最長為28公里,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占市區總面積17.74%。
梨樹區梨樹區

地形地貌

梨樹區地處完達山與老爺嶺接合部,屬丘陵地帶。

水文

截止2008年,梨樹區大小河流6條,包括穆稜河、鳳山河、小南河、鹼場河等,其中穆稜河流經區內30公里。
梨樹區梨樹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08年,梨樹區已探明儲量的有26種。其中,煤炭總儲量31030萬噸,石墨總儲量9580萬噸,矽線石總儲量4816萬噸,玄武岩總儲量15000萬立方米,還有花崗岩,浮石、沙岩、沸石岩、泥炭、白粘土等大量礦產資源可供開採。梨樹區區內已形成以焦碳、煤粉為重點的煤炭產業群體;以玄武岩連續纖維、鎂碳磚、石墨為重點的建材產業群體;以玻璃鋼糧倉、脫粒機、塑編為重點的製造產業群體;以有機果仁、白酒、果酒為重點的綠色食品產業群體。
梨樹區梨樹區

土地資源

截止2008年,梨樹區森林面積56萬畝,主要樹種有紅松、白松、樟子松、柞樹、樺樹椴樹、榆樹、楊樹水曲柳等名貴木材。野生動物有熊、野豬、馬鹿、抱子、狐狸等30餘種。水產品主要有鯉魚鯽魚白鰱黑魚等10餘種。

植物資源

截止2008年,梨樹區區域內土地肥沃,適宜生長水稻、王米、大豆、小麥、蔬菜等農作物。山產品有人參、黨參、黃芪、防風、貝母蒼朮龍膽草、五昧子等上百種。有蕨菜薇菜四葉菜、槍頭菜、黃花菜等50餘種。黑木耳、元蘑、棒蘑、松籽、榛子等山特產資源極為豐富。黃菇娘色黃味香,久享盛名。梨樹區已形成了山產品加工、畜牧養殖、食用菌加工、果品加工四大基地。

人口民族

截止2010年,梨樹區總人口10萬。漢族人口占94%,其餘為朝、蒙、回、壯等民族。

經濟建設

概況

2008年,梨樹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1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11.2%;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587.1萬元,增長27.62%;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76萬元,比2007年增長28.3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100萬元,比2007年增長38.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800萬元,比2007年增長4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6875元,比2007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683元,比2007年增長8%。
2006年-2010年期間,梨樹區全區三次產業的比例由2006年的12.7:52.1:35.2調整到2010年的13.2:50.7:36.1。工業企業由2006年的21戶發展到2010年的4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9戶,形成煤炭、石墨、焦炭、電力、矽線石、白雲灰、指接板、純淨水、食用菌、豆製品產業的多樣化發展。

第一產業

1997年,梨樹區農村經濟總收入5037萬元,五年增長1.2倍。糧食總產量達到450萬公斤,蔬菜產量達到980萬公斤。
梨樹區梨樹區
2008年,梨樹區種植業結構發生了變化,糧經飼比例達3:6:1;建成了年繁育獺兔3萬隻以上的雞西地區最大的龍江獺兔繁育中心;龍頭企業建設得到加強,梨樹區初步形成了"黑白"兩條龍形產業鍵,一條是以白爪籽加工和銷售為主體的"白龍",另一條是以黑木耳的生產、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黑龍"。
2008年梨樹區農業總產值達到8364萬元,比2007年增長2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45元,比2007年增長16.9%。
2008年,梨樹區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53%,比2007年增長8%以上。
截止到2013年,梨樹區全區藍莓園區已完成示範園觀光採摘、育苗大棚19棟,共1380多平方米;完成3—4年生藍莓苗木種植400餘畝。2012年,梨樹區對雙勝村等地擺木耳園區的菌袋生產實行了木耳段科學打眼技術,由原來一個木耳段20-40個眼生產改為120-190個眼生產,提高了木耳的品質。

第二產業

1997年,梨樹區全區工業企業達237家,其中區辦企業42家,鄉鎮企業170戶、街委和校辦企業20家,初步形成了煤炭、建材、輕化、非金屬、食品加工5大企業群體。梨樹區工業總產值完成4650萬元,年均遞增25.4%。
2008年,梨樹區組建了煤炭產銷集團,成立了石墨產業協會,建立了產業優勢,扶植了塑膠編織、農機製造等一批加工企業。金大地公司研製的玻璃鋼竹芯糧倉被列入國家"十五"計畫糧食倉儲重點推廣倉型之一。梨樹區研究開發的玄武岩連續纖維項目,已通過國家科技成果鑑定,其產品可廣泛套用於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
梨樹區梨樹區

第三產業

1997年,梨樹區出口大豆、白瓜子、蕨菜、紅小豆等10多種產品,出口創匯達60多萬美元。
2010年8月,梨樹區房產業實現經濟收入543662元,完成2010年計畫的75%,換髮全國統一房照451戶,房產交易量167戶,交易面積9185平方米。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建設

2012年,梨樹區完成了總投資65萬元的四道崴子水庫建設;開展了國鐵梨樹段52公里處穆稜河灌溉工程渠首改造,對橡膠壩進行了維修,將堆石壩改建成混凝土攔河壩,建設了漿砌石引渠和乾砌石護岸;新建防滲渠400延米水利設施,解決了梨樹區沒有防滲渠的歷史。
2012年,梨樹區為鹼場村建設26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並安裝十多種健身器材和籃球架,購置電動垃圾車1輛;為鳳山村添置路燈50盞;為猴石村建設22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向市水務局爭取為鹼場村打深水井1眼,協調沈煤集團幫助鹼場村建設2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供電線路300米和供水主管線400餘延米;前進村和河口村總共建設完成了近3公里水泥村路。

教育事業

梨樹區共有4所中學、3所國小。
2012年,梨樹區中考重點配額134人,完成127人。第二十五中學的李宛,中考以712.2分的優異成績位居雞西市第五名,除直屬校外,是六區中最高的分數。2012年學期末,雞西市35所國小三、五年調考中,梨樹區三所學校的三年級在全市的排名分別為:平崗學校第一、穆稜一中第二、太陽升第六;五年級全市排名分別為:穆稜一中第一、太陽升第九、平崗學校第十五。另外,在高考中,梨樹區輸送的學生孫悅、陳丙琪、欒甜甜以640分、633分、605分的好成績,分別被對外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院、西南財經大學錄取。

社會保障

截止到2008年,梨樹區城鎮新增就業3059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發放社保補貼資金450萬元,6754名靈活就業人員受益;發放並軌非並軌和集體企業職工解欠工資1630.5萬元;為33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51.5萬元;投入下崗職工培訓資金30萬元;為727名城鎮居民報銷醫藥費135萬元。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發放城鎮、農村低保金及各種補貼2200餘萬元,比2007年增長44%;發放救助、救災、優扶資金76萬元。解決殘疾人住房改造資金30萬元。投入價調基金30餘萬元,物價保持平穩。教育投入260餘萬元,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化解農村普九債務410餘萬元。投資103萬元,實現廉租房實物配建115戶,5000餘平方米,住房保障覆蓋率達80%以上。2008年政府投入改善和保障民生資金5200餘萬元,比上年增加2200餘萬元,增長73.3%。開源節流,籌集資金,增加財政支出410萬元,完成第二輪機關事業單位津補貼發放工作。向四川災區人民捐贈款物90餘萬元。
2010年,梨樹區爭取公益性崗位資金140萬元,小額貸款36.8萬元,職業介紹4105人,職業技能培訓500人,城鎮實現就業3079人,新增就業303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居民醫保參保25230人,比2009年增加5545人;發放社保補貼1136.9萬元;為536名“五七工”、“家屬工”解決了養老保險問題,梨樹區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助提高50元,農村低保年人均補助提高300元,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及各種補貼3400餘萬元,發放救助、優撫等資金180餘萬元,1.5萬人受益。為11個村的受災困難民眾發放棉衣、棉被50套,救濟糧1.75萬公斤,豆油1750公斤。加強物價監督檢查,為民眾挽回經濟損失10餘萬元。為1260戶困難家庭發放廉租房補貼167.42萬元。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加大區級財政投入,2010年全年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資金9900餘萬元,其中工資、醫保、住房公積金需支出4861萬元。

交通運輸

梨樹區交通十分方便,雞圖公路,雞城鐵路穿境而過,可直達4個對俄口岸,是雞西連線哈爾濱、綏芬河等地的樞紐,轄區內3個火車站,客貨運輸十分便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