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大米

梅河大米

梅河大米,吉林省梅河口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梅河大米產自吉林省梅河口市,這裡農業生態環境非常適合水稻種植,使得大米品質極佳,米粒晶瑩如玉,米飯清香宜人,軟硬適口,冷飯不回生,深受消費者歡迎。產品暢銷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1990年曾被北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為專用食品。

2002年,梅河口市就已開展標準化種植,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綠優水稻標準化示範區,先後制定了《綠優水稻生產工藝規程》、《綠優水稻機械化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

2006年12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梅河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河大米
  • 產地名稱:吉林省梅河口市
  • 品質特點:香、粘、滑、軟,冷飯不回生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6年191號
  • 批准時間:2006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性,理化指標,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性

梅河大米以其米飯特有的香、粘、滑、軟而聞名,特別是梅河產秋田小町米獨有的冷飯不回生而更受消費者喜愛。梅河大米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澤,堊白較小,外形呈短圓或橢圓形,長度:4.50毫米—5.5毫米,長寬比:1.6—1.8。

理化指標

直鏈澱粉含量15%—18%;
膠稠度≥72毫米;
堊白粒率≤12%;
堊白度≤2.0%;
蛋白質含量≥5%;
鹼消值6—7級。
梅河大米梅河大米

產地環境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水稻主產區,同時也是國家級綠優水稻標準化示範區,現轄24個鄉鎮街,304個行政村,人口62萬,現有耕地面積150萬畝,其中水田60萬畝,年產水稻30萬噸,大米20餘萬噸。
為了發展梅河大米產業,梅河口市十分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注意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後修建了大型水庫一座,中型水庫兩座,小Ι型水庫25座,小Ⅱ型水庫113座,塘壩4500座,各類水利設施5115項,水利工程設施配套齊全。地處梅河口市上游,群山環抱中的磨盤湖水庫,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最大庫容3億立方米,承擔灌溉全市50%以上的水田面積。同時,採取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措施,努力提高森林覆蓋率,控制水土流失。在農業生產上提倡增施農肥、少施化肥、杜絕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在環境污染治理上,加大投入力度,嚴格控制企業排放標準,對可能造成污染的新上項目堅決不予批准。
梅河口市水稻生產無論是土壤條件、氣候條件、還是水資源條件都得天獨厚,梅河大米的品質十分優越。2003年3月,日本木德株式會社桶川工廠品質管理室,以梅河產秋田小町米作為對照與中國天津寧河地區小站米、天津小站地區小站米、中國上海米、中國產富士光米、美國產秋田小町米、日本產秋田小町米,進行了蛋白質含量和食味感官(外觀、香氣、味道、粘度、硬度)比較測試,測試結果梅河產秋天小町米位居第一(測試結果見證明材料)。
1產地土壤條件
梅河口市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境內的輝發河、一統河、大沙河、亮子河四大流域。土壤類型主要為白漿土,PH值6.35—6.70,質地疏鬆,通透性良好,土質肥沃。全氮含量0.12%—0.22%,全磷含量0.07%—0.20%,全鉀含量1.4%—2.5%,有機質含量1.28%—3.42%,還含有作物生長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保證了水稻生長的各種養分需求。
2產地氣候條件
梅河口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時數2556小時,5—9月份作物生長季節日照時數1159小時,無霜期137天—145天,年平均氣溫5.4℃,5—9月份作物生長季節≥10℃有效積溫2960℃,年平均降水量708毫米,5—9月份降水量550.1毫米。7—8月份高溫多雨,雨熱同季,利於水稻生長。8月—9月中旬水稻出穗至成熟期平均氣溫19.1℃,晝夜溫差達11.3℃,有利於水稻乾物質的積累。
3、水資源狀況
梅河口市境內大小河流40餘條,地表水和地下水豐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05億立方米。其中地上水4.15億立方米,地下水1.9億立方米,重複量0.25億立方米,外縣流入本市多年平均客水量4.56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條件,為水稻生產提供了有利保障。
4、農業生態環境狀況
梅河口市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經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環境研究與評價中心檢測評定:土壤綜合污染指數為0.355—0.424,明顯小於評價指數0.7,屬於清潔級;灌溉用水綜合污染指數為0.247—0.389,均小於0.50,屬清潔級;環境空氣綜合污染指數為0.505—0.553,均小於0.6,分級為清潔;結論是“屬於AA級綠色食品的農業環境質量”,為發展綠色水稻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梅河大米梅河大米

歷史淵源

梅河口市坐落在長白山腳下。據《梅河口市志》記載“水稻種植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倒木溝有一孫姓朝鮮族農民,利用山間溪水開荒種水田。新開荒地土肥、地不荒,不納地租,一年一棄一耕。雖不斷有人種植,但發展很慢。
民國7年(1918年)4月17日,奉天省發布命令,提倡種植水稻,當時海龍縣(梅河口市原名為海龍縣)農會會長王昌年,編著《水稻利益淺說》勸種。此後,種水稻地區由倒木溝、四馬溝發展到十四處。由於這裡水源、土質條件好,柳河縣三源浦不少農民逐漸向海龍各地轉居,使水稻的種植由山區發展到平原。民國十一年(1922年),朝鮮族農民鄭永寬等60戶集資在一統河上修築攔河壩引水灌溉,使水稻生產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民國時期,民國十九年(1930年)統計,全縣水稻種植面積2910公頃,單位面積產量122公斤,東北淪陷時期(1938年—1943年)145公斤;至1949年,水田種植面積為4016公頃,單位面積產量166公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從1956年開始大力興修水利工程,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1985年發展到3.5萬公頃,平均畝產達454公斤;2005年水田面積達到4萬公頃,平均畝產達到550公斤。
梅河口市水稻種植在長期不斷發展過程中,廣大農民積累了豐富的種稻經驗,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水稻栽培模式。先後發明了“草繩種稻”、“三早栽培”、“旱育苗”和“雙稀栽培”等先進栽培技術,水稻栽培在中國北方稻作區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外水稻專家多次前來參觀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生產情況

2016年,梅河口市水稻種植面積45.6萬畝,年產水稻25萬噸以上,生產大米17萬噸左右,其中約13.5萬噸為商品糧。
梅河大米梅河大米

產品榮譽

20世紀80年代,梅河大米就暢銷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
1990年,梅河大米被北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為專用食品。
1999年,“梅河牌”、“梅雪牌”梅河大米,均獲吉林省名牌產品稱號,並多次在省和國家農博會上獲獎。
2006年12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梅河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梅河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確定梅河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的函》(梅政辦函[2006]5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吉林省梅河口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梅河大米生產基地梅河大米生產基地
秋田小町、吉粳83等同類食味特色的中晚熟優質常規粳稻品種。
(二)土壤條件。
草甸型白漿土,或草炭土和河淤土。pH值5.1至6.35之間,有機質含量≥2.28%。
(三)栽培管理。
1.育苗:4月10日至15日播種。人工插秧旱育稀播,每平方米播催芽種子不超過200克;機插盤育旱育苗,每盤播催芽種子不超過120克,適時澆水,通風練苗。
2.本田移栽:移栽期5月15日至5月31日。移栽密度:行距×株距為30厘米×(13.3至20)厘米,採用人工或機械移栽。
3.本田肥水管理:施肥按NY/T394中A級綠色食品規定執行,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每公頃施氮量(純氮)≤120移栽後深水護苗,緩苗後淺水增溫促分櫱,拔節孕穗期“淺—濕—乾”交替灌溉,收穫前一周撤水。
4.收穫:完熟期採用人工或機械收割、脫粒,自然晾曬,按品種單收、單貯。
梅河大米梅河大米
(四)加工。
水稻原糧經過初清除雜→清理(磁選)→去石→礱穀→谷糙分離→厚度分離→碾米→白米精選→色選→拋光→白米分級→檢驗→包裝→入庫。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澤,外形呈短圓或橢圓形,長度4.5毫米至5.5毫米,長寬比1.6至2.0。米飯有油光、飯香濃郁、入口柔軟滑順、粘而不粘口,適口性好、涼飯不回生。
2.理化指標:直鏈澱粉含量15%至20%,膠稠度≥70毫米,堊白粒率≤15%,堊白度≤2.0%,蛋白質含量6%至8.5%,鹼消值6至7級,食味分值≥70分。

專用標誌使用

梅河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吉林省梅河口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