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秦漢以後,客家人的祖先從中原南遷,跋山涉水,幾經輾轉,定居嶺南。這個民系懂得和平之可貴,懂得安居樂業之可貴,更懂得居住的防禦與舒適。客家人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憑藉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在嶺南秀美的大地,建造了土樓、圍龍屋、四角樓等眾多著名的古民居建築。客家地區的古村落承載著客家人久遠的歷史記憶,是客家人千年輾轉遷徙中艱辛而輝煌的創業見證,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客家歷史的重要載體。

梅州最美古村落: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桃源村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橋溪村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石樓村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松坪村

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埔北村

梅州市蕉嶺縣南礤鎮石寨村

梅州市興寧市羅崗鎮柿子枰村

基本介紹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地理位置,歷史文化,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歷史文化,地理位置,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桃源村,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石樓村,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松坪村,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地理位置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距離梅州市區南部30公里,悠久的文化積澱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遊客,走進茶山村,山環水繞,綠樹掩映,碧水潺潺。三十餘棟依山而建的樓房始建於明朝中期,多建與清末晚期和民國初期。有著鎖頭式方形圍屋、槓式方形圍屋、殿堂式方形圍屋等典型建築方式。
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

歷史文化

2010年7月2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做出將梅州市梅縣區茶山村命名為“中國古村落(客家民居)”的決定。茶山村成為了該類別第一個榮獲此美稱的中國古村落。
有著五百年歷史的紹德堂建於明朝中期,占地四千九百餘平方米,建築造型源於後山是蝙蝠山,故形似蝙蝠。堂屋、庭院和門樓為蝙蝠身,兩側數米的天街再建橫屋為雙翼,堂屋與橫屋有矮牆相連。
樓前有天街和敞廊,左右前方是偌大葫蘆形池塘,正前方為石階、禾坪與小橋,橋旁豎立四根牌坊楣桿石。除此之外還有君梅樓、創毅公祠、伯榮樓等一大批特色建築。據史料記載,歷史悠久的茶山村在歷史上也是人
茶山村
才輩出,曾經出過包括進士、貢生、監生以上學者48人,近代也有國家部級幹部4人,教授5人,將軍4人,著名巨商10多人。
據了解,廣東省文聯和省民協自2007年便開始啟動“古村落搶救與保護工程”以來。2009年5月,經過專家組的考察論證,茶山村被省文聯、省民協認定為第二批“廣東省古村落”。
4月15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省民協組成的專家組對茶山村進行了考察研究,專家們認為茶山村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的古村落。並於7月1號做出同意命名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為“中國古村落(客家民居)”的決定。

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

歷史文化

進入僑鄉村,便可見眾多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圍屋,大多依山麓逶迤而建,各自成幢又相互守望。據梅州市梅縣區博物館館長朱迪光介紹,僑鄉村現存較為完整的各式客家傳統民居有108座,既有單層圍龍結構,又有雙層圍龍結構,及中西合璧的十廳九井結構和五槓式等結構。
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
“僑鄉村的古民居建築總占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萬多平方米,是中國客家地區現存圍龍屋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豐富的村落。該村的古民居群被海內外專家稱為世界民居建築奇葩。”朱迪光說。
據僑鄉村村官介紹,該村獨特的古民居建築風格和客家民俗文化,每年都南口鎮僑鄉村古民居;吸引眾多海內外建築專家、民俗學者紛至沓來開展調查研究,也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前來遊覽觀光。
“根據我們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僑鄉村的古民居建造歷史相對年代明確,時代烙印鮮明,歷史文脈清晰,可謂是梅州市梅縣區‘文化之鄉’、‘華僑之鄉’的歷史縮影。”朱迪光說。據了解,僑鄉村自上世紀初開始幾乎家家有人出外謀生,現有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正因海外華僑和僑眷眾多而得名“僑鄉村”。
在僑鄉村的客家圍屋建築群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德馨堂”。“德馨堂”是印尼華僑潘立齋於1905年始建,1917年全面建成,全屋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共有66間、8廳。整座圍屋布局嚴謹,造型獨特,房間布局為通廊結構,屋內雕龍畫鳳,裝飾精美。
朱迪光說:“該屋的特點是兩層圍龍,內圍與外圍相通。最令人稱讚的是屋內的‘之’字形下水道設計,管道相互連線將水匯聚在天井,再由天井的排水道排出。”
有100多年歷史的“南華又廬”是僑鄉村另一座比較典型的圍龍屋。它是客家地區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早在2002年便被列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華又廬”是印尼華僑潘祥初於1904年所建,因他在本村的祖屋“南華廬”而得名。“南華又廬”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為“十廳九井”架構;共有118間房,大小廳堂幾十個,處處雕樑畫棟,華麗非凡,當年的氣派猶在眼前。
“‘南華又廬’最讓人稱道的是內部亭台閣樓樣樣俱全,有‘屋中屋’的美名。前後庭引進花牆、敞廊、金魚池、花台、六角亭,顯得情趣盎然而寬敞明亮。”朱迪光說。
“南華又廬”大門匾額上仍留有屋主潘祥初的墨寶。其兒孫後裔計有100多人,遍布海內外各地,世界著名量子化學家、全美華人總會前主席、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潘毓剛就是其後人。
如今,每逢重要節日和喜慶大事,從圍龍屋走出的客家族裔都會回來。“僑鄉村的圍龍屋不僅因為它們的雄渾和精美聞名遐邇,同時亦是僑鄉村華僑輝煌創業史的見證。”朱迪光說。

地理位置

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的僑鄉村,是一個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評為“中國古村落”。僑鄉村現存大量保存完好、風格迥異的客家圍龍屋,被譽為“客家圍屋博物館”。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桃源村

桃堯鎮桃源村是廣東省古村落,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北部,距城區70公里,面積約18平方公里,有24個村民小組,773戶2702人。村中現有百歲壽星3人,九旬老人17人,八旬老人107人。桃源古村落的東北面是國家森林公園——王壽山,公路X975線是進出閩粵兩省交通要道,貫通全村,一條小溪自西向東從村中潺潺流過。桃源村歷史悠久,風光旖旎,山水宜人,空氣清新。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石樓村

石樓村位於梅縣雁洋鎮東南部,沿美麗的雁南飛山腳東行20多分鐘的車程,便可見一個綠嶂環繞的古村莊,這就是名聞遐邇的石樓村了。久聞被評為 “中國傳統村落”的石樓村景致秀美恬然,儼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不覺神往之。
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車子行駛至石樓境內,遙望遠處,雲霧繚繞,群山疊翠,古木參天,蒼勁古樸之感渾然天成;白牆灰瓦的古屋矗立於山腳下,古韻之風悠悠然。繞過村中集市,途經一棵上百年的楓樹,樹幹粗壯得要兩人合抱,葉子茂盛如大傘,遮蓋了村道。
石樓村中流淌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村中石徑沿著清溪而建,蜿蜒在果林農田間。溪邊翠竹搖曳,芭蕉挺立,水鴨在溪中浮游,或佇於溪邊梳羽小憩,盡顯隨意與恬然。石樓村風景秀美,站立山間田野,各有觀瞻,其中的大岩石屋是景點之最,而它也是改石寮村為石樓村名的由來古蹟,是石樓鐘姓開基之地。據石樓鐘氏族譜記載,四世桂馨公傳云:當時住雁洋鎮大坪村塔上,強鄰逼肆侵凌,馨公對家人說:“古人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所以智者選安身之處,務求仁愛風氣濃厚,避患者入深林,我將去也。”隨即牽男帶女搬上大岩住石屋,得名石寮村,墾山種樹開田,艱苦耕耘。經若干年後,將石寮村改為石樓村。如今,“石屋”已成為古蹟,地基旁邊尚有殘存的屋跡、石基、石砌小路和石屋後面殘存的苗竹、椽子樹、竹桔、紫靈樹等。
據悉,石 樓村共有鐘、黃、楊、朱、葉、許六姓,故石樓村宗祠較多,全村共有16個宗祠。在建築特色上,石樓村各個建築多成群集結在山下寬闊地,以客家圍屋為主,大都是兩層二堂三橫的圍屋,上、下堂及天井寬敞,這些圍屋左右相鄰,連片而建。保存最早的建築當數田豐溪尾的鐘氏開基祖祠,祖祠占地兩百多平方米,為土木結構,已有400多年歷史。村中上了百年歷史的古民居,還有建於清中朝的崇善樓,建於清末的仰成樓、光裕樓、朝議第等,這些房屋的步架、掛落、梁挑,欄板、屏風隔扇彩繪都很有特色。在朝議第,我們驚奇地發現,該屋兩邊側廳分別立著兩根大石柱,石柱下端用兩個不同形狀的石墩托著,一為四角石墩,一為八角石墩;而屋中房間的門框也均用石頭砌築,看上去美觀大氣,非常獨特。從建築不難看出,石樓村人才輩出。據說該村民國時期出現了四個博士,新中國成立後,專家、學者、教授等不勝枚舉。解放前曾有文學博士鐘魯齋,醫學博士鐘惠蘭,軍儒鐘伯勉,愛字墨水發明人鐘彩盤,進士鐘汝和等各界人物。石樓村華僑多,他們對村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被國務院委任為中國西部開發經濟顧問的鐘奇可先生是印尼華僑,1980年起,在鐘奇可帶領下大家籌集資金修建崇正學校、興修水泥村道和橋樑、拉電線引自來水到500戶村民家、修建衛生站……後來,他乾脆在家鄉也建了一座房子,取名“憶鄉居”,並常年居住在此,偶爾才回香港和印尼小住。我們登門拜訪了他,只見他衣著飲食十分質樸。“這裡民風質樸,山美水美人情美,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啊!”他發自肺腑地說。熱愛家鄉的他熱衷公益慈善事業,他為家鄉梅州多個領域捐款總額已逾2000萬元人民幣。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松坪村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松坪村,地處梅州市梅縣區東南之陰那山西麓,韓江河的南岸。松坪村古稱“松樹坪”——因村內遍布巨松而得名。村前古榕逐涌,竹影搖河。村內綠蔭掩映,塘屋相連,是遠近聞名的古村落。松坪村交通方便,由村頭省道“223”線達梅州城區約30公里。
從河唇公路沿鄉道步入村委會,可見這憑岡而立的古村落豁然開朗。歲月悠悠,如今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四個姓氏,350戶,1350人,然常往人口不足800人,境外定居者超過村內。
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登上村後家山“文峰”——大瓜岌,可見村東面添溪水面如鏡流入韓江,一條經年不息的大圳水繞村逆河而上,直達村之隅“塔子岡”。故自古就有山歌唱到:“松坪是個好地方,又有圳水流岡上”。俯瞰古村落,新老建築錯落兼容相得益彰。如詩如畫的景色,讓人陶醉!
松坪村古民居建築十分壯觀,100多年的老屋就有26座之多,而且頗具特色,有的自成一體,有的延綿而築。依地勢和環境或圍龍,或合槓,或堂橫各式,平房、樓屋,皆順應自然。
松坪村古村落坐落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南部,處陰那山五指峰下,於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園相鄰,是遠近聞名的自然生態村。
俯瞰古村落,新老建築錯落兼容相得益彰。如詩如畫的景色,讓人陶醉!
松坪村古民居建築十分壯觀,100多年的老屋就有26座之多,而且頗具特色,有的自成一體,有的延綿而築。依地勢和環境或圍龍,或合槓,或堂橫各式,平房、樓屋,皆順應自然。
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繼生公祠”是一座村中最大的李姓祖祠,從“老樓下”、“槓屋”走馬樓及此,距今分別為400多年和200多年。由開基祖梅州六世繼生公創建。步入新廳下“繼生公祠”內,可見由石柱支撐、雙堂8橫的圍龍屋氣勢磅礴,其土木結構的瓦屋保護完好。其中廳之大為村內之首。建國以來該屋一直作為村里集會河演出場所。(此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
“端林公祠”,為繼生後裔端林公建造。距今270餘年,約1000平方米,是分支祖屋。因古時講究“風水”,面對先落居的曹姓祖居,此屋有意做成“靈屋形”以制化,又側塘邊還西已以“棺財形”矮屋,種上易從觀音竹若旗幡招展。藉此逢凶化吉,果然相安,為世稱奇。
“孝義公祠”是繼生工胞兄孝義公開基建造,面積約5000平方米,距今400多年。孝義公是明進士,是松坪大圳的開拓者,他“以水換田”的遠大眼光而聞名。
“雙琳公祠”是孝義公裔雙琳公組建的70多年的“新屋”。此屋是其子寶榮公在印尼辦“大山公司”致富而斥居資完成。這裡在抗日時期是以屋主李展新為領導的當地中共革命者活動的根據地。1973年,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梅縣區抗日義勇公代表大會”在此秘密召開。里李展新其後與戀人一道奔赴延安抗大。給家鄉留下一段輝煌歷史和佳花。
“智斤公祠”是孝義公裔智介公分支道“圳唇”而創建的“深溝高壘”祠堂屋。其門樓逆水,高牆擋北,頗具匠心。居今約300多年,占地800多平方米。其中“養正堂”獨處在前,作為旅中議事鄉紳,父老的辦事場所,此種功能建築村中有多座。
“松鄉公祠”由楊姓開基祖松鄉公組建,距今536年,面積近千平方米。公是明詔贈正議大夫,為唐代開闢嘉應州城(今梅州)“楊、古、卜”三姓之一的雲岫公之23世孫。其晚年辭官後首入松坪村,故號“松鄉”。民國時期,此間34世裔孫寶禮公(號子立)曾任廣東國家院士(梅州籍26位之一)。
“綠添書室”是村中蒙學典型,這裡為楊氏一旅及周邊各姓培養了不少人才。村里人多間私塾到松坪國小,教學一直都很興旺,現代丙村、雁洋中學校長及各地任教的教師就有20多人。
“警嚴公祠”系李氏雁洋始祖春山公十世孫警嚴公開基建造,面積近千平方米,距今430多年。此建築特點是“屋高牆低”而險象環生,但又平安無事。據說經名師配置可有驚無險,令人稱奇。
“政創公祠”是曹姓開基祖政創公所建,面積1300多平方,此間明代出了“兄弟同科”二位舉人。祠屋不設外大門以規避“分煞”,距今約530年。
“應盛公祠”是黃姓開基應公祖建的準圍龍屋,約1500平方米,距今近500年。其特點是有外門而無圍牆,呈開放式,意為天髖地闊之勢。
“詒存樓”是智介公裔近代續建的“四合槓”樓屋,該建築恢宏壯觀,尤以木屋架及堂內雕屏為著,石料的多處套用盡顯建築質量,槓樓相連貫通也體現了其祖訓門聯“詒謀異眾,以仁存心”的和諧效果。
松坪村如“裕軒公祠”、“嘉穀樓”、“留余堂”、“詒樓”、“德壽公祠”、“警嚴上尾”、“石鼓屋”、“詒谷堂”等均頗具特色,且多在200年以上。
松坪村作為古村落,民俗文化極具底蘊,凡縣內容家的民俗節日和活動,此間都有傳承。此外還有一個獨特的“處暑節”,可謂盛況空前。
神佛文化有村廟“仙人宮”據點,什麼“起、暖福”、“請神做覡”、“搶渡孤”等都虔誠以對,代以發揚。體現了村民敬畏自然、祈盼豐收,平安度目的美好願生。
關於古村落的保護開放措施,隨著鎮府的重視和支擋,將得到加強和落實。機構架子已搭,村里將記取昔時千年古榕,千年古榕被砍和古橋頻於棄置。古磨坊空遺場址等慘痛教訓,倍加珍惜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將客家文化發揚光大!
梅州十大最美古村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