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振(開國少將)

梁玉振(開國少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玉振 (1904-1984年)本姓羅,名萬政,號象春,曾用名羅光裕,洛口鎮高排村清音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玉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84
  • 職業:軍人
  • 軍銜:少將
人物簡介,人物軼事,後世評價,家境艱辛,對家屬的管教,生活簡樸,

人物簡介

梁玉振 (1903—1984) 本姓羅,名萬政,號象春,曾用名羅光裕,男,江西省寧都縣洛口鎮高排村清音人。漢族,開國少將,曾任總參謀部警備部後勤部部長。 梁玉振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梁玉振梁玉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後任贛南紅軍第15縱隊宣傳對宣傳員,江西紅軍獨立第4團、紅6軍第2縱隊大隊司務長,紅3軍第8師司令部參謀,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供給部會計科科長,第一步兵學校供給處主任,中革軍委幹部團第3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到陝北後,任紅1軍團第2師第4團供給處主任,紅1軍團供給部軍實科科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等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時期,先後任晉察冀軍區供給部糧秣科科長,第三軍分區供給處處長。1942年6月任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後勤部部長兼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開始時期,任察哈爾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1947年11月任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後勤部副部長。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部隊後勤部副部長,總參謀部警備部後勤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4年8月23日在江西贛州逝世。

人物軼事

後世評價

1984年8月,有著52年黨齡、56年軍齡的梁玉振在贛州逝世。當人們在市殯儀館與將軍的遺體告別時,竟發現將軍身上穿的是一件打補釘的軍裝,腳上穿的是一雙舊解放鞋。將軍夫人王勤說:“他連一雙新襪子也沒有。”在將軍永別這個世界時,竟如此“寒酸”,使人難以理解,更使人肅然起敬。
梁玉振自參加革命起,就將畢生交給了黨,從不期望得到分外的回報。他在隨部隊離開贛南開始萬里長征時,就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一首詩:“遍地黃花映淚眼,忍痛割愛離瑞金。十萬健兒過於河,強壓怒火上征程。莫道秋去寒冬臨,來年回春萬象新。畢生聽從黨安排,肝腦塗地也甘心。”他一生都在實踐著詩中立下的誓言。

家境艱辛

1950年中秋節,他收到一封家信,淚如泉湧。家裡8兄弟,除他在外革命外,在寧都家中的兄弟中死了5個,活著的一個是啞巴,一個在家務農艱難度日。更讓他難過的是,他母親在前一年的8月病故,因拿不出錢請道人做法事,屍體停放在破舊爛屋裡已有一年。當梁玉振辦好手續,帶著組織發給的150元救濟費回到故鄉時,等待他的是鄉親們憤怒的指責:“一點孝心都沒有,這么晚才回來,屍體都發臭了!”“當了大官,帶這么少的錢,能辦什麼事!”梁玉振向鄉親們低頭致歉,並解釋說:“人民政府剛成立不久,各方面支出很大,發給我150元補助已經不錯了。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吧。”他跪在母親的遺體前達半小時之久,心中默默地請求母親給予諒解。
1951年9月,梁玉振任公安部後勤部副部長,後又調總參謀部警備部任後勤部長。地位高了,待遇也比過去好了,可他“老摳”的脾氣沒有改,甚至連親屬都難以理解。他住在北京西四南魏胡同,到公安部上班不坐小車,長年堅持騎腳踏車。有時生病上醫院,他則擠公共汽車。妻兒出門他從不用公車接送。業餘時間他常到廚房幫炊事員幹活、下棋,教新兵炒菜。在療養期間,堅持自己打掃衛生,自己洗衣服。

對家屬的管教

梁玉振對家屬管教很嚴。他的大兒子羅嗣芳1962年從北京衛生學校畢業。學校上門徵求意見,希望他給兒子找一個好的單位。梁玉振卻讓兒子去了偏僻而艱苦的北苑農場,並規定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為此,他兒子滿肚子不高興。他看出了兒子的心思說:“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工作是會有很多困難。但困難有什麼可怕,你爺老子一出娘胎就困難重重,革命戰爭年代遇到的困難就更不用說,我不都挺過來了嗎?”三兒子羅榮在黑龍江農村插隊。當許多知青紛紛回城時,他老伴跪著向他求情,請梁玉振找關係把兒子弄回北京。他卻說:“年輕人在艱苦條件中鍛鍊鍛鍊有好處。聽候組織安排吧!”

生活簡樸

梁玉振回贛州定居後生活非常簡樸。他經常熱情地招待來訪的鄉親,自己卻連餿了的飯菜也捨不得倒掉。有一次,他從垃圾里撿回一雙被老伴丟掉的破涼鞋,對老伴說,這鞋補好還可穿一兩年。老伴火了,再次把那雙鞋扔了,想不到又被梁玉振撿了回來。他病重時,不讓醫生給他吃貴重藥品。他說:“我這一輩子黨和政府給了我許多,而我對黨和人民的貢獻太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